國內某科研院所正研究一種新型推進系統,照片顯示它酷似美軍F-35B戰機的動力裝置,包括升力風扇、滾轉噴管和關鍵的3軸承偏轉噴管。這套系統與F-35B高度一致,未來中國垂直起降戰機動力系統或許以此為基礎發展。
中國海軍發展艦載機,要不要搞短距垂直起降戰機,大家意見不同。有人覺得應該研制,也有人認為目前能力不夠,或者國家沒那麽急需。
中國已擁有第五代殲-20和第六代戰機研制能力,短距/垂直起降戰機不過是航空技術的延伸,只要國家需要,我們就能造出來。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們國家秘密啟動「四號任務」,研究短距起降飛機。可惜七十年代初,因為基礎研究和技術不足,計畫被迫叫停,但這足以說明我們當時對這種飛機的重視程度。
2015年3月,中航工業成發和中航空天發動機研究院簽署「短距起飛/垂直起降飛機推進系統計畫」,全力研發升力風扇等核心部件,STOVL飛機再次進入人們視野。與此同時,南航、北航、清華和中航工業沈陽所等單位也一直持續推進STOVL技術研究。
國內不少研究機構已深入研究短距起降飛機的核心技術,包括飛行控制、起降效能、飛機設計和控制系統等。但受制於技術水平、資金投入和認識不足,始終沒能造出實物飛機。
F-35B戰鬥機垂直起降,靠的是F135-PW-600發動機。這發動機帶動升力風扇,配合可旋轉噴管,以及一個能控制滾轉的噴管,就能實作垂直起降。
垂直起降時,混合冷熱氣流降低甲板損傷,冷氣流先排出防止熱氣倒吸。主升力軸向分布,機翼噴管控制翻轉,推進系統更平衡。
飛機平飛時,升力風扇和噴口都關著,滾轉噴口藏在機翼裏,這樣機身設計更容易,隱身效果也更好。
F-35B的動力系統,巡航時升力風扇就是累贅,又重又占地方,控制還難。結果飛機太重,速度和航程都受影響。但總的來說,它的設計很可靠,這點小缺點不算什麽。
技術條件有了,還老一套,中國海軍估計沒興趣。
中國研制STOVL飛機,不會重蹈F-35B「粗脖子」的覆轍。我們采用噴油風扇技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而且,縮小風扇直徑還能簡化傳動軸設計,降低一半以上齒輪傳動功率。
中國短距起降飛機用小直徑噴油加力風扇,機身阻力小,空間大,進氣道也好設計。這樣一來,設計上就不會像F-35B那樣過重。
軍方說了算,最終決定權在他們手裏。F-35B的經驗值得借鑒,但動力系統方面,咱們得謹慎些。
大型兩棲攻擊艦的作戰飛機,我們早就想到辦法了,直接用電磁彈射,部署彈射型艦載機。這樣,大型兩棲攻擊艦就能用和航母一樣的飛機,像隱形戰鬥機、無人機、預警機和反潛機。所以,我們並不急著要垂直起降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