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5,中國海軍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15艘大型水面艦艇與先進潛艇即將服役,總排水量超過21萬噸,國際海上格局發生重要變化。
01.展望中國海軍2025:15艘艦艇即將入役
根據各方開源訊息可知,2025年對於解放軍海軍來說仍舊是「豐收」的一年,大量2022、2023、2024年下水的解放軍主戰艦艇即將入役海軍。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福建艦,福建艦目前正在進行最後的艦載機彈射等海試計畫,今年入役海軍是確定無疑了,無非就是年終年末的問題。
而075兩棲攻擊艦的4號艦也即將入役,4號艦已經被命名為「湖北艦」了,恭喜湖北省繼「武漢艦」(052B 169艦),再提大型主力作戰艦艇。湖北艦2023年底下水,經過一年多的測試與海試工作,預計今年5-6月份正式入役海軍。
除了這兩艘單艦超過3萬噸的大艦,解放軍海軍這邊還剩下6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艘核子動力攻擊型潛艇即將入役。
驅逐艦則是僅次於航母的核心作戰力量,新一批次的055大驅前兩艘艦艇已經在23年和24年年初下水,分別處於即將首航和航行試驗階段,外界推測這兩艘055分別是「109東莞艦」和「110安慶艦」,預計將在今年年末入役海軍,有可能分配給東部戰區海軍,結束該艦隊長期以來沒有現役055的歷史。
而常青樹052D大驅目前已經建造到第四批次,這批052D又稱052DM或052DGII型號。有4艘2023年下水的052DM(27-30艘)或將在今年服役,其中最快的166渭南號或將在這幾個月入役海軍,已經是刷號待役狀態了。剩下的3艘不是在今年年中就是年末入役。
除了驅逐艦,今年入役的護衛艦則達到了2款,一款是054A護衛艦的「威力加強版」054A,算是第六批次艦艇,按照開源數據,目前只能確定建造4艘,且已經全部下水,預計今年全部入役。新批次的054A在加長艦體,艦體後半部份上層建築布局調整的情況下,把艦艇的76mm主炮換裝成了054B的同款100mm艦炮。
054B則是中國海軍的新一代護衛艦,相比054A噸位更大作戰能力更為出色,采用雙面有源相控陣雷達,但其垂發系統相比054A並無變化。目前已經確認054B建造了2艘,且在23年下水,目前刷號待役預計今年入役海軍。
以上是14艘水面作戰艦艇,此外按照美媒的分析,今年解放軍或將服役093B核潛艇首艦。
而綜合以上艦艇噸位綜合可得,15艘即將在今年入役解放軍的新軍艦的滿載排水量合計為21.1萬噸。
02.15艘21萬噸位艦艇即將入役,遙遙領先北約30國
解放軍一年入役的艦艇噸位相當於一個中等海軍強國的全部水面戰艦艦隊噸位,法國海軍現役的「戴高樂」號航母滿載排水量約4.2萬噸,加上「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3艘合計約6.6萬噸,以及驅逐艦、護衛艦,總噸位大體在20萬噸。
而解放軍海軍僅在2025年前後交付的這一批艦艇,就可達到或超過法國海軍所有主要作戰艦艇的總排水量。更何況,這15艘新艦並非中國海軍全部,而只是當下造艦熱潮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英國皇家海軍則有2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6艘驅逐艦、11艘護衛艦現役,但整體噸位實際上與上述15艘中國新艦相差只有2萬多噸。英國擁有2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總噸位各約6.5-7萬噸。
此外尚有6艘45型驅逐艦、11艘23型護衛艦以及部份兩棲登陸艦,總數也難抵中國新增的15艘作戰艦艇在武器配置、電子系統、雷達/垂發數量等方面的規模。尤其055和052D這類遠洋驅逐艦,具備令45型都無法完全匹敵的通用垂直發射系統與作戰多樣性。
而更關鍵的是,中國2025年入役的艦艇數量和噸位完全是力壓北約30多國的,包括美國。美國25年入役的水面作戰艦艇或將為2艘阿利伯蘭克級驅逐艦、1艘聖安東尼級船塢登陸艦、維吉尼亞級核潛艇2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1艘,共計6艘艦艇預計25年入役美海軍,噸位為6.3萬噸,差不多相當於同期中國海軍的30%。
再看看其他北約傳統海上強國,英國2025年沒有一艘主戰艦艇在建,法國只有羅納克海軍上將級巡防艦首艦在今年入役,噸位4460噸。
德國則在2025年有2艘1800噸級的小型護衛艦「布倫瑞克」級入役。義大利為0,澳洲和西班牙同樣為0,加拿大倒是有一艘6000噸級的哈瑞·德沃爾夫巡防艦將在今年入役。而剩下沒有大規模海軍、也沒有能力建造大噸位的艦艇的北約國家就不需要算了。
因此,主要的北約國家加起來,在2025年入役的艦艇數量為10艘,總噸位不到8萬!相當於中國海軍今年入役艦艇噸位的36%,甚至還不到半數,可見中國海軍今年艦艇入役的噸位和數量,遙遙領先北約全部30多國。
03.解放軍源源不斷接裝新艦,中國造船業功不可沒
當然,這背後依靠的是全世界造船實力最強的中國造船工業,中國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造船產量第一,商船、油輪、貨櫃船等民用船舶建造的經驗與技術,為軍用造船提供了廣泛的人才儲備和工業基礎。
像江南造船、滬東中華、大連造船等擁有國際領先的造船幹船塢設施,能夠同時開工建造多艘大型水面艦艇並列作業,大幅縮短艦艇下水到舾裝、海試的周期。
從鋼材、發動機、電子元器件到飛彈、雷達、垂發系統等,均可在國內企業中快速完成配套與供貨,軍民融合讓許多民用船企也能緊急轉產或支援軍品建造。相較之下,北約多個國家的軍艦甚至配套需要跨國協作,一旦受到供應鏈制約,就會拖慢造艦進度並推高成本。
總而言之,從歷史角度看,海軍建設往往代表著一國工業和經濟的發展高度,也對映了戰略格局的演變。解放軍海軍在2025年即將新增的這15艘艦艇,顯示其通向「深藍海軍」道路上又邁出堅實的一大步。無論對全球海洋安全還是亞太地區戰略態勢而言,這都是難以忽視的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