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沖突延宕至今,已經有明顯的外溢趨勢,黎以沖突同樣箭在弦上,事到如今為何連歐盟16國也不支持以色列了?這種口頭上的施壓能有多大作用?
據中國青年網10月17日報道,意法兩國防長日前舉行歐盟16國防長線上會議,就向以色列施加最大壓力、以避免聯黎部隊卷入更多襲擊事件達成一致,強調16國對以黎沖突局勢表示關切,強烈譴責襲擊聯黎部隊駐地的行為,認為這些襲擊「威脅了參與聯合國任務的軍事人員的安全」,聲稱將透過最大限度的政治和外交手段,向以色列施壓,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此外,歐盟16國重申了對保持聯黎部隊在黎巴嫩穩定存在的承諾,也表示黎巴嫩真主黨不應在沖突中利用聯黎部隊作為「人盾」。
盡管這一表態略顯遲緩,但要比完全忽視以色列軍隊當前的跨越行動要好。近日以色列軍隊多次襲擊聯合國黎巴嫩維和部隊,已有多名維和人員受傷,甚至以色列坦克大膽炮擊了位於黎巴嫩東南部邊境的一個瞭望塔,這一舉動已被確認為「明顯而蓄意的直接射擊」。如果這16國不對當下以色列提出警告,那麽內塔尼亞胡宣稱黎巴嫩真主黨將聯合國維和部隊用作「人盾」,未來極有可能擴大襲擊範圍和規模,進一步限制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行動空間。
實事求是地說,這次16國聯合施壓的影響力相對有限,可能不會對當前局勢造成太大改變。首先,如果僅憑歐盟16國的表態就能阻止以色列的行動,那巴勒史坦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根本就不會升級至今,以色列與黎巴嫩的沖突也不會發展到目前的程度。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以色列幾乎完全無視外界的勸阻,預計這次的施壓也會遭遇相似結果。另一方面,如今美國仍然堅定支持以色列,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於10月17日的報道,正是在16國發表聲明施壓以色列的當天,美國軍隊派出B-2轟炸機攻擊葉門胡塞武器儲存設施。
沖突發生至今,美方偶有對以色列的批評,但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竭力站在以色列那邊,不光經常動用自己的「一票否決權」擋下對以色列不利的提案,還積極為其提供軍事方面的援助,比如在以色列遭到伊朗彈道飛彈襲擊後不久,便為其提供了一套薩德反導系統。考慮到以色列軍隊人手不夠,美國還「貼心的」派了100名美軍協助以色列操作薩德反導系統。
事實上,現在以伊朗為首的幾個中東國家,之所以沒對以色列展開反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美軍部署在紅海周邊的雙航母戰鬥群,正處於戰備值班的狀態。而且在發動襲擊之後,更為緊張的反倒是伊朗,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已經開始走訪沙烏地和卡達等區內國家爭取支持,希望它們能幫助伊朗將以色列的打擊力度減小。整體來看,以色列肯定不會停下目前的行動,甚至有可能在美國大選之前,以空襲或是飛彈襲擊的方式,報復伊朗,來自歐盟16國的施壓,其實並沒有多大用處。
但事已至此,這16個國家站出來,總好過繼續保持沈默。為了身處前線的聯黎部隊的安全,也為了避免黎巴嫩人民被卷入與以色列的全面沖突,歐盟16國的表態也還是有可取之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