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國智庫警告過!台海之戰規模大到讓美國 「無法想象」?

2024-10-15軍情

早在2024年9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麗莎·弗蘭凱蒂曾發表了一番震撼的言論,她表示只需「犧牲」兩艘航空母艦,就能夠應對中國。

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莉莎·弗朗凱蒂

美國計劃以犧牲兩艘航母為代價來戰勝中國

麗莎·弗蘭凱蒂的這番話迅速在美國和中國的網路上引發了廣泛爭議,許多人對她進行了批評。

確實,麗莎·弗蘭凱蒂的這番話源於2023年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進行的一次兵棋推演,當時該機構模擬了中國與美國在台灣海峽發生沖突的情形。

最終的結局是,美國損失了2艘航母和10多艘驅逐艦,加上日本失去了26艘軍艦和100多架戰鬥機,同時島內武裝海上力量幾乎全軍覆沒,這使得解放軍也付出了138艘艦艇及超過150架戰機的代價。

因此,這個智庫發出了警示:台海戰爭的規模可能會巨大到讓美國「無法捉摸」。那麽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個看法呢?

美國方面模擬了台海戰爭的情景。

從客觀的角度看,美國的這些智庫所描繪的場景依然充滿希望。

無論是美國的智庫還是像莉沙·弗蘭凱蒂這樣的軍方高層,都普遍持有堅定的觀點,認為「只需犧牲2艘航母便可打敗中國」。

美國難以戰勝中國

這個看法根本就是一個無效命題。首先,美國真的能夠掌控戰爭的起始和結束嗎?

其次,假如中國與你展開了不死不休的鬥爭,你將如何實作戰爭勝利?

中美海戰構想

關於第一個觀點,戰爭並不是一種容易終結的事。

戰爭關乎一個國家的命運,一旦雙方將「籌碼」投入後,便形成了沈沒成本。

而且,投入的「籌碼」越多,該國對失敗的承受能力就越低。加之「民意」的助力,這個世界上鮮有能夠迅速結束的戰爭。

如果美國因台灣問題與中國沖突,即使中國的海空力量遭受重大損失,中國也不會選擇投降。

中國歷史上並沒有投降的傳統,這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透過當年的抗日戰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在付出數千萬生命的代價下,依然堅定地與日本作鬥爭,直到日本宣告投降。

即便CSIS的假設得到驗證,美國也僅以犧牲兩艘航空母艦和十多艘驅逐艦為代價,就能對中國大部份海空力量形成重創,但這場戰爭絕不會結束。

美國航母遭受攻擊的概念圖

此外,CSIS的設想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美國能夠以較低成本介入戰爭的前提是日本自衛隊及島內武裝力量也必須參與戰鬥。

然而,島內的武裝是否會與中國大陸進行徹底沖突,以及日本是否真會追隨美國與中國展開戰爭,這些問題仍然值得懷疑。

第二個問題是,如今的美國海空力量是否真的比中國解放軍的海空力量更為強大?

在空軍發展方面,中國空軍已經形成了現代化的體系,並具備了超過F-35和F-22戰機的空戰能力,尤其是殲-20戰機。

在海軍力量上,中國相較於美國的主要劣勢在於航母數量較少。

中國的航空母艦編隊

然而,考慮到中國海軍依托於中國大陸,這一劣勢可以得到克服。

中國的火箭軍裝備有東風-26反艦飛彈,能夠打擊距離中國大陸3000至4000公裏範圍內的美國海軍艦艇。

中國大陸擁有眾多機場,美國航母上起飛的艦載機,真的比從中國大陸本土起飛的戰鬥機還要多嗎?

因此,美國以極小的代價摧毀中國大部份海空力量的設想,實際上並不切合實際。

關於第二點,當中國和美國之間陷入無法調和的對抗時,美國將徹底失去贏得戰爭的機會。

戰爭本質上是對生產力的爭奪,而如今全球尚無任何國家能與中國在生產力方面相提並論。

工業制造

雖然美國仍是全球第二大工業國,但與中國相比,目前的情況正如全球軍費排名所示,第2名到第10名的總和也不及第1名。

中國的工業實力真正占據了全球工業的一半,且涵蓋所有工業門類均為自主。

美國不僅不用提自身的工業實力,就連把所有「盟友」的工業能力加在一起,也無法與中國相媲美。

在這件事情中,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情況。此前,歐洲各國向烏克蘭提供軍援時,是給了烏克蘭一筆資金,以便其能夠采購來自歐洲的炮彈。

當烏克蘭用巨額資金采購炮彈時,歐洲卻無法提供足夠的生產能力。然而,這些軍工企業渴望獲利,於是想出了一個極具損害性的策略,那就是提高價格。

烏克蘭軍隊所使用的155公釐口徑炮彈。

在俄烏沖突之前,一枚155公釐口徑的炮彈約售價為2000美元。然而到2023年底,這一價格飆升至8000美元,增長了4倍。

因此,即使歐洲的軍工企業無法生產更多炮彈,它們依舊獲得了更豐厚的收入。

這件事情不僅僅是個消遣,還間接反映了西方當前工業生產水平的脆弱,連支持俄烏沖突這樣的大規模戰爭都顯得力不從心。

如果中美爆發戰爭,那麽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整個西方國家的生產能力都將不足以應對。

炮彈制造

美國的經濟無法支撐其參與戰爭

除了軍事問題,許多人常常忽視另一個對戰爭有著深遠影響的因素,即經濟問題。

自古以來,因戰爭導致國家財政崩潰的情況屢見不鮮。

到了近代,鄂圖曼帝國、大清帝國、大英帝國和日本等國家,都在戰爭中經歷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導致了不小的損失。

如今的美國經濟,已無法再支撐一次大規模的戰爭。

當前,美國面臨著嚴重的經濟挑戰。

目前,美國的國債總額已突破35萬億,增長速度大約是每3到4個月增加1萬億。

即使將中美兩個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相加,仍然無法與這個增速相比。

預計到2024年9月,美國將會宣布降息,標誌著為期四年的加息政策的結束。

美國之所以降息,是因為國內的失業率高企以及債務負擔難以維持。

高額的債務和失業率使得美國不得不暫停加息。

因此,如果中美之間爆發沖突,美國可能在最快一個月內,最慢半年就會陷入破產狀態,並且戰鬥開始後,將面臨與1945年日本相似的經濟困境。#智啟新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