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 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正式入朝參戰,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短短7個半月時間內中朝軍隊連續發動了五次戰役,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一路趕到漢城以南,給予敵軍以重大殺傷,經過五大戰役,迫使敵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在戰爭雙方形成戰略對峙情勢下,美國不得不接受停戰談判。
這五次戰役體現了中國軍隊高超的戰略戰術,將聯合國軍打得毫無招架之力,那麽五次戰役到底是怎麽打的?
第一次戰役:計劃突變,東頂西打
敵軍分東西兩線進軍,東線敵軍為艾爾蒙德少將指揮的美軍第十軍和南韓第一軍團(下轄首都師和第三師),西線敵軍為沃克中將指揮的美軍第八集團軍和南韓第二軍團(包括第6、7、8三個師),東西兩線之間相隔80多公裏,而且中間有狼林山脈、太白山脈等大山阻隔,使得兩個戰場之間斷開了聯系。
麥克亞瑟狂妄自大,這一排兵布陣使得東西兩線割裂開來,無法互相策應,漏洞百出,給了誌願軍以可乘之機。
誌願軍原本是想趕到妙香山、杏川洞線以南控制交通樞紐熙川和長津,阻擊敵人,給主力部署贏得時間,現在看到美軍東西兩線出現重大破綻,而且輕敵冒進,有的部隊都已經推進到了鴨綠江邊,犯了兵家大忌。
於是統帥當機立斷,改防禦戰為運動戰,吃掉分散的北進之敵。
具體部署是第42軍在東線利用險要地勢擋住韓軍第1軍團和美軍第10軍,西線集中第38、40、42三個軍殲滅韓軍第2軍團的三個師,也就是東線在於阻擊,西線在於殲滅。
於是在東線爆發了第42軍的成名之戰-黃草嶺阻擊戰,42軍連續奮戰13晝夜,抗擊了美軍和南韓軍十萬優勢兵力的進攻,共殲敵2700余人,有力地保障了西線主力作戰。
西線原計劃是用第38軍打垮敵人右翼,因為右翼全是南韓軍隊,戰鬥力比美軍弱不少,第38軍開啟缺口後插線西線敵軍背後,配合正面的第66軍、40軍、39軍將敵人圍殲,但是38軍被北撤的北韓百姓和人民軍堵住了路,行動遲緩,無法按時達到目的地。
後來第38軍終於到達目的地,準備對戰略要地熙川發起攻擊,殲滅南韓第2軍團的第8師,但是第38軍再一次貽誤戰機,結果只斃傷俘敵19人,這也是梁興初被彭總猛批一頓的原因。
戰局瞬息萬變,第八集團軍派出騎兵第一師進攻雲山,誌願軍王牌第39軍在雲山城阻擊美軍騎兵第一師,彭總命第38軍攻占飛虎山後向戰略要地價川、軍隅裏攻擊,切斷敵人逃跑的退路,這樣仍可以將清川江以北的聯合國軍五萬多人圍殲。
然而第38軍第三次貽誤戰機,沒有按時占領戰略要地軍隅裏,敵軍已經全線後撤,讓誌願軍圍剿5萬敵軍的計劃成了泡影。
繼續進攻已經沒有用,第一次戰役就此結束。
第一次戰役,中國人民誌願軍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擊退到清川江以南,斃傷俘敵1.5萬余人,粉碎了「聯合國軍」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占領全北韓的計劃,初步穩定了北韓戰局,為以後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作戰中,誌願軍傷亡1萬余人。
第二次戰役:誘敵深入,穿插圍殲
第二次戰役其實是第一次戰役的延續,第一次戰役就是想攻擊西線戰場的薄弱部位,也就是位於右側的韓軍第2軍團,然後穿插到敵後,堵住整個西線敵軍的退路,將全部敵軍圍殲,只是因為38軍拉胯,導致整個戰役目的沒有達成。
但是好在敵人並沒有發現誌願軍大規模入朝的事實,他們認為遇到的只是幾千人的中國軍隊,仍然繼續發動進攻,妄圖在聖誕節前打到鴨綠江,結束整個韓戰。
彭總決定采取誘惑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方針,戰場仍然是分為東西兩線。
只不過此時宋時輪的第九兵團十五萬人已經入朝,他們主要擔負東線作戰任務,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長津湖戰役。
而第一批入朝的6個軍23萬人集中到西線對付美軍第8集團軍,按照戰役部署,誌願軍先佯裝後退,為了順利完成二次戰役的部署,第一次戰役中占領飛虎山的第38軍範天恩團拼死抵抗聯合國軍幾萬人的進攻達五晝夜,給主力部隊的調動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誌願軍的口袋陣已經布好,就等敵人鉆進來了。
11月25日誌願軍在西線發起戰役反擊,西線戰場右翼全都是南韓第2軍團,仍然是敵軍的薄弱地位,第38、第42軍向德川、寧遠地區的韓軍第2軍團第7、第8師發起進攻。
其他四個軍則對戰位於西線左翼和中部的美英軍隊,這一回第38軍沒有拉胯,第38、42兩個軍一天之內殲滅了韓軍第7、8師,並且開始向敵後穿插迂回,準備截斷敵軍退路。
第38軍終於恢復了王牌軍的本色,玩命地向敵後穿插,14小時行軍70多公裏,創造了世界步兵戰爭史上空前的記錄,成功迂回到三所裏,龍源裏,切斷了敵軍的退路,隨後在三所裏、龍源裏、松骨峰血戰,死死地擋住了敵人。
只可惜第42軍沒有順利地穿插到肅川、順川,敵軍丟下大量裝備大批還是轉道安州逃脫。
在東線,11月27日晚,誌願軍第9兵團集中第20、第27軍在長津湖地區對美軍展開反擊,激戰一夜,將美軍第7師和陸戰第1師各一部份割包圍於下碣隅裏、柳潭裏、新興裏和古土裏地區。著名的長津湖戰役爆發。
聯合國軍在東西兩線遭到沈重打擊後,麥克亞瑟於12月3日命令部隊向「三八線」實施總退卻。誌願軍乘勝展開戰役追擊。在西線,誌願軍和人民軍於6日收復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臨時首都平壤,並繼續向「三八線」推進。
在東線,人民軍部隊於9日收復元山,切斷了美軍、南韓軍的陸上退路。美軍和南韓軍遂撤往鹹興、興南地區。誌願軍第26、第27軍同人民軍第3軍團繼續追擊,17日占領鹹興,19日占領漣浦機場,24日收復興南地區。美軍第10軍等部在300余艘艦船的接應下從海上撤退。第二次戰役遂告結束。
第二次戰役從1950年11月7日到12月24行事曆時48天,中國人民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徹底粉碎了「聯合國軍」占領全北韓的企圖,解放了北韓北半部除襄陽外的全部地區,將戰線推至「三八線」,並占領「三八線」以南甕津半島和延安半島,迫使「聯合國軍」由進攻轉入防禦,從根本上扭轉了北韓戰局。
在作戰中,誌願軍基本殲滅南韓軍第7、第8師,殲滅土耳其旅大部和美軍第7師1個加強團,給予美軍第2師、陸戰第1師以殲滅性打擊,重創美軍第25師、騎兵第1師,共斃傷俘敵3.6萬余人,其中美軍2.4萬余人,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也在撤退中身亡。
此外,並繳獲與擊毀各種炮1000余門、汽車3000余輛、坦克與裝甲車200余輛,繳獲飛機6架。誌願軍在此次戰役中傷亡3萬余人
第三次戰役:全面進攻,占領漢城
第一、二次戰役誌願軍將聯合國軍打怕了,聯合國軍狂退幾百公裏,連南韓首都漢城都不要了,1950年12月31日誌願軍集中6個軍發動了第三次戰役。在人民軍3個軍團協同下,對依托「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防禦的「聯合國軍」發起全線進攻,將其從「三八線」擊退至北緯37度線附近地區,1月4日占領漢城,並適時停止了戰役追擊,第三次戰役結束,共斃傷俘敵1.9萬余人。
簡而言之就是中朝聯軍全線出擊,聯合國軍節節敗退。
第四次戰役:被迫應戰,西頂東打,防守待援
早在第二次戰役後,誌願軍就迎來一個厲害的對手,新任美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李奇微, 在第三次戰役中李奇微主動放棄漢城,大踏步後撤,實際上也想使用誘敵深入的計策。
而誌願軍連續作戰,元氣大傷,本來簡陋的補給線又被拉長,兵員物資得不到補充,第9兵團都給打殘了還在後方修整,北韓戰場的局勢開始此消彼長,我軍不得不派遣二線部隊第3兵團、第19兵團入朝,支援首批入朝的六個軍作戰,但是大部隊的集結和部署需要時間,美軍卻依靠強大的補給能力迅速得到兵員物資的補充,恢復了元氣,立即發動了進攻,不給誌願軍調兵遣將的時間。
1951年1月25日,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指揮美軍第1、第9、第10軍和韓軍第1、第3軍團共16個師又3個旅、1個空降團,計23萬余人,由西至東逐步在全線發起大規模進攻
第四次戰役就此爆發,誌願軍被迫應戰。
第四次戰役從1950年1月25日一直打到4月21日,歷時87天,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誌願軍在西線采取守勢,頂住聯合國軍的進攻,在東線橫城誘敵深入適時反擊。
在西線,誌願軍副司令韓先楚指揮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簡稱韓集團),抗擊「聯合國軍」主要是美第1軍、第9軍向漢城方向的進攻,爆發了慘烈的南漢江阻擊戰,萬歲軍38軍大量精銳被消耗。
在東線由誌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第39、第40、第42、第66軍(簡稱鄧集團),在人民軍前線指揮部司令官金雄指揮的第2、第3、第5軍團(簡稱金集團)配合下,在東線橫城地區尋機實施反擊,主要面對的是美第10軍,韓軍第1、3軍團。
2月11日,鄧集團多路向橫城以北之南韓軍發起反擊。戰至12日,將南韓軍第8師大部包圍,經一天激戰,將其3個團全部殲滅;
人民軍第3、第5軍團在橫城東北發起攻擊,殲滅南韓軍第3、第5師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鄧集團的反擊作戰。橫城地區反擊作戰,共殲南韓軍和美軍1.2萬余人,這便是有名的橫城反擊戰。
然而雖然橫城反擊戰取得了重大勝利,但也只是個戰術勝利,而且接下來誌願軍邸平裏遭遇慘敗,因此東線作戰並沒有影響全域,東線聯合國軍受挫,西線美軍還在繼續進攻。
東線的反擊未能破壞敵軍整個戰役部署,2月16日,西線防守部隊全部撤過漢江,殘酷的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作戰結束。
第二階段:構築防線,等待援軍
2月17日開始,中朝聯軍,全線轉入防禦,力求穩定戰線,為二線部隊第3兵團、第19兵團的部署爭取時間。
防禦部署是:以人民軍第1、第2、第3、第5軍團和誌願軍第38、第42、第50、第66軍為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以誌願軍第26、第40、第39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1個師,共3個軍1個師。
兩個梯隊組成兩道防線對北進的聯合國軍節節阻擊。
戰至3月31日,誌願軍和人民軍全線轉移至「三八線」以北附近地區。
4月15日,新入朝的誌願軍第3、第19兵團分別進至「三八線」附近地區完成集結,原在元山地區休整的第9兵團也重返前線。
「聯合國軍」發覺誌願軍後續兵團到達,加上部隊損傷嚴重,除在鐵原、金化地區繼續進攻外,在其他地區基本上停止了進攻。
4月21日,第四次戰役結束。
此次戰役,中國人民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在非常艱難的條件下進行堅守防禦、戰役反擊和運動防禦作戰,歷時87天,斃傷俘敵7.8萬余人(其中誌願軍殲敵5.3萬余人),完成防禦任務,贏得時間,掩護了誌願軍後續兵團集結,為進行第五次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役,誌願軍傷亡4.2萬余人。
第五次戰役: 穿插進攻,遭敵反擊
早在第四次戰役第二階段還在進行的時候,隨著第二批入朝參戰部隊的逐步到位,第五次戰役的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
彭總決定第一批入朝參戰的6個軍回到後方修整,第五次戰役動用新入朝的3兵團、第19兵團以及結束修整的第9兵團,誌願軍第一線作戰部隊增至3個兵團共11個軍33個師另4個炮兵師,加上人民軍3個軍團,總共60萬余人,地面兵力居優勢。
雖然兵力占優勢,但誌願軍新入朝兵團對敵情、地形不熟,準備倉促;後勤保障尚無重大改善,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供應,因此存在很大隱患,而且此次誌願軍胃口很大,想憑借強大的兵力殲滅聯合國軍主力,一勞永逸的解決北韓問題。
第五次戰役從1951年4月22日到6月10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兩翼包抄,中心開花
4月22日,中朝人民軍隊在全線發起反擊。戰場仍然分東西兩線
西線集中誌願軍三個兵團,以第3兵團從正面突擊、第9兵團在左,第19兵團在右,實施戰役迂回,分割圍殲當面之敵。
東線是人民軍第3、5軍團,對陣韓軍兩個軍團。
面對誌願軍的大舉進攻,美軍也變得狡猾了,進攻時美軍就節節後退,但最多只退20公裏,恰好是誌願軍一夜的前進路程。等到白天美軍又構築好了縱深防禦體系等著誌願軍來進攻,就這樣誌願軍想發揮夜戰優勢又抓不著美軍,白天又打不破美軍的縱深防禦,十分被動。
中朝人民軍隊經三晝夜連續作戰,雖在加平方向開啟戰役缺口,對西線"聯合國軍"翼側造成嚴重威脅,但是美軍利用快速機動迅速補上了戰役缺口,最終整個戰役發展形成平推,殲敵不多。
眼見西線沒有取得重大戰果,誌願軍決定主力轉移到西線大規模殲滅韓軍,讓美軍孤掌難鳴。
第二階段,1951年5月16日,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打響,第3兵團、第9兵團隱秘東移,第3兵團中央突破,切斷了東西兩線敵人的聯系,第9兵團及人民軍第2、第3、第5軍團采取正面突破、兩翼迂回、層層包圍殲滅了韓軍第三軍團。
但是由於誌願軍穿插較遠,後勤難以承受,部隊吃不上飯,彈盡糧絕,已經沒有繼續打下去的力氣了,只能原地等待補給,美軍利用這個空擋,利用其快速機動能力,迅速從西線調了兩個師到東線堵住了戰役缺口,戰線又被拉平了。
誌願軍決定後撤,但是美國人此時卻開始反動反擊,並且利用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組成特遣隊大膽穿插到誌願軍後方,企圖利用中國軍隊的穿插迂回的戰術圍殲誌願軍主力。
誌願軍北撤部隊被美軍穿插得七零八落,連一條像樣的阻擊線都沒有,於是就爆發了慘烈的鐵原阻擊戰,於是也發生了第60軍180師慘重損失的事件。
5月27日,中朝人民軍隊迅速將誌願軍第63、第64、第15、第26、第20軍及人民軍第5、第2、第3軍團主力,展開進行防禦。
防守部隊有重點地配備兵力,以火力封鎖敵主要進攻方向的公路、鐵路,並機動靈活地出擊,積極打擊敵人。
至6月10日,中朝人民軍隊將"聯合國軍"阻於"三八線"附近 ,終於穩定了戰線。
第五次戰役,經50天奮戰,斃傷俘敵8.2萬余人(其中誌願軍殲敵6.7萬余人),挫敗了"聯合國軍"以側後登陸配合正面進攻、在北韓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的企圖,擺脫了第四次戰役時的被動局面,鍛煉了新入朝的部隊。
這次戰役由於發起時間提前,準備比較倉促,戰役殲敵目標企圖過大,進攻縱深過遠,誌願軍傷亡較大(7.5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