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西方意識到可怕後果,只要中國願意,美軍或許連仗都打不下去?

2024-07-04軍情

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據相關機構出具報告顯示,中國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只占到了6.6%的份額,並不是主要的軍火供應商。

與之相比,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軍火販賣者。

然而也有專家指出,沒有中國,美國或許連仗都打不下去,這是怎麽回事?

美國是否能做到讓軍需品對華「脫鉤」呢?

一 、武器貿易激增,美國占據大頭

俄烏沖突爆發後,美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援助大量武器,尤其是歐洲國家,受美國裹挾儼然有成為對烏軍援「主力」趨勢。

可問題是歐洲的武器產能根本無法滿足軍援需求,那該怎麽辦?答案就一個字:買!

2024年2月,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

歐盟計劃投入50億歐元作為「援烏基金」,用於采購烏克蘭所需的武器。

實際上,根據斯德哥爾摩研究所3月釋出的報告顯示,與上一個5年相比,2019~2023歐洲進口的主要武器數量已經增長了近一倍。

可以預料的是,新的援烏資金成立後這一數據還將迎來大振幅躍升。

歐洲國家對烏軍援的初衷,是保證自身穩定與和平。

然而事實證明這一目的並未達成,各國普遍通脹嚴重、經濟低迷,歐洲還被迫與北約深度繫結,1988年來最大規模的跨大西洋軍事演習也引發了不小的輿論壓力。

對於這一切,美國是樂見其成的。

畢竟美國是歐洲國家主要軍火供應商,過去五年歐盟進口武器有超過五成來自美國,比上一個五年增長了兩成。

尤其是2022~2023年,歐美軍火交易規模達到了歷史正常水平五倍多!

當下,美國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占據份額已經達到了42%,與之相比,中國的6.6%似乎有些「不夠看」。

可事實上並非如此,說白了我們賣的武器少,可是賣的武器零部件多。

美國的精確制導飛彈,需要用到來自中國的傳感器;

美國的夜視鏡,需要用到來自中國的紅外鏡頭;

甚至連美國的防彈衣都需要用中國防彈纖維,沒了中國的武器零部件供給,美國的大多數武器都要「失靈」!

就連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的王牌產品F35隱形戰機,都需要用到來自中國的稀土金屬。

之前美國蘭德公司曾宣稱,美國國防所需37種礦物中有18種集中在中國地區。

此外,先進電池也是現代軍事系統的「重頭戲」,而中國在這條供應鏈上同樣占據著主導地位,美國很難將中國繞過去。

從這個角度看,說「美國離了中國打不了仗」並不誇張,畢竟美國對中國相關產品的依賴有目共睹。

美國當然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反復強調要在軍工領域和中國「脫鉤」。

可「脫鉤」一事哪裏是動動嘴這麽簡單?美國施行時遭受了巨大阻力。

二 、美國行動不斷,對華脫鉤艱難

早在2018年,美國五角大廈就曾出台一份報告。

其中提到美國國防工業嚴重依賴中國零件和原材料,光是國防供應鏈中就有「280個薄弱環節」,在不少環節中,中國都是零件和原材料的「唯一供應者」。

不僅如此,美國還將自身國防制造業下降的責任甩給中國。

說中國利用非法手段主導了全球市場,包括但不限於間諜活動、雙標政策、逃避管制以及補貼傾銷等,迫使美國本土制造企業淪落到了「破產邊緣」。

在這份報告的最後,鄭重指出美國國防制造業遭到了中國的針對。

為了應對這個威脅,美國必須限制從中國進口零件和原材料,給美國制造商開拓新的供應商,必要的時候甚至應透過立法手段「保護」國防工業制造商。

怎麽「保護」?我們或授權以從美國軍方暫停接受F35戰機中窺見一二。

2022年9月7日,美國官方向記者透露五角大廈已經停止接收F35戰機。

原因是發現F35戰機的一個部件使用了來自中國的原材料,而這可能違反了「美國與特種金屬有關的國防法規」。

訊息傳出後引發了不小嘩然,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表示建造一架F35戰機,需要從1700多家供應商手中采購30萬個零部件。

這種情況下他們應當得到一定「豁免」,況且那些磁鐵是霍尼韋爾公司提供的,同他們也無關。

霍尼韋爾公司也很「冤枉」,因為他們事前也不知道那個第三級供應商給予他們的合金材料來自中國。

他們得知訊息已是5月下旬的事情了,而這個時候美國相關部門的調查已經塵埃落定。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霍尼韋爾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第一次因使用中國零部件被美國政府調查了——

2014年就有人指出美國F35戰機制造過程中采用了來自中國的電子傳感器,只不過當時事態還沒有如今這麽緊張,這件事情也就被簡單揭過了。

如今,美國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進口上越來越依賴中國。

某種程度上說,美國甚至被中國掐住了「命脈」,自然不能再坐視局面繼續發展,它開始嘗試以法律名義迫使美國軍工和中國「脫鉤斷鏈」。

然而,這非常困難。

別的不說,美國起碼要克服三大現實因素,「脫鉤」才有一定的可能性。

這三大因素分別是發展成本、內部不滿以及外部競爭,否則「脫鉤斷鏈」只會是「空中樓閣」。

三 、美國脫鉤的三大困難

首先,是成本問題。

美國要向中國脫鉤,就必須「繞路」尋找替代品,這樣一來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將大幅提高。

而且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脫鉤,就拿在軍工領域起到關鍵作用的「鋁」來說,美國根本就無法離開中國。

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六七年時間裏,美國對中國鋁材進行了殘酷打壓,反傾銷稅率最高突破了100%,反補貼稅率最高超過了300%。

可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在過去六七年時間裏美國依舊是中國鋁及鋁制品的最大買家!

原因無他,就是「便宜」,中國鋁及鋁制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極強。

如今已經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是全球相關產業中的重要一環,美國想「脫鉤斷鏈」,也得看底下的企業配不配合。

況且,隨著生產力走向全球化,軍工產品迎來了復雜分包環節,美國也很難確定他們的武器和平台中是否有來自中國的零件和原材料。

拿F35戰機來說,查出來的有發動機磁鐵和電子傳感器,誰知道沒查出來的有多少?

其次,是國內企業與商人的不滿。

美國想在軍工等領域同中國「脫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高關稅,而這極大提高了美國企業的成本。

還是那句話,哪怕關稅暴漲,有些中國產品價效比依舊是各國產品中最高的,美國企業又能怎麽辦?

最終,成本還是被企業和消費者均攤,從原料商到銷售商再到消費者,個個都是「冤大頭」。

行業供應鏈被政策擾亂,再加上經濟不景氣,最終帶來的結果就是整個行業陷入混亂中,「重設的道路,依舊非常漫長」。

最後,就是外部競爭了。

即使美國不買,中國零件和原材料在國際市場上也不缺買家,而且轉手這些零件和原材料就會被高價賣到美國去。

這樣一來,根本達不到美國「脫鉤斷鏈」的目的。

在這點上,美國同中國的「脫鉤」和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非常相似——

美國不讓俄羅斯油氣能源直接輸入歐洲,可是它自己卻偷偷「洗油」,當起了無本萬利的「中間商」。

此外印度等國家也爭相「分一杯羹」,最後俄羅斯油氣資源還是大量流入了歐洲市場。

在這樁「能源制裁」中,受損的只有俄羅斯和歐洲,美國「坐收漁利」。

可是在軍工領域脫鉤上,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美國成為被各國「背刺」的一方,也可以說是唯一的利益受損者,屬實是咎由自取。

那麽問題來了,美國能否帶領其他國家一起對中國軍工「脫鉤斷鏈」呢?

答案是基本不可能,之前歐洲軍火商哄搶中國棉花就是個例子。

今年4月【金融時報】報道,歐洲對中國火藥棉依賴嚴重。

作為一種較為廉價的化學產品,火藥棉制造起來並不困難,可是歐洲並沒有選擇自己制造、同中國「脫鉤斷鏈」,反而開始哄搶囤積。

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

「這不僅涉及原材料,還關系到生產基地,如果我們按標準自己建造,恐怕需要半年到兩年……」

火藥棉只是中國零部件及原材料出口中「微不足道的一部份」,可是對於美西方武器輸出來說,卻不可或缺。

之前中國暫停了向歐洲輸送棉花,直接引發了西方慌亂,由此可見中國能讓美國打不了仗不是虛言。

四 、「脫鉤」本質與美方野望

盡管中國在國際制造業市場上占據不小份額,可中國主張和平發展,無意借此鉗制他國,中國主動限制稀土出口就是證明;

反倒是美國一直咄咄逼人,打著「國家安全,材料自主」的幌子搞貿易保護,限制中國的發展。

2018年斯德哥爾摩研究所曾給出一份報告,其中明確指出中國軍工雖然進步迅速,可美國才是武器出口領域的「主力」。

6年多時間過去,情況並未改變,美國是地區沖突的「推動者」,也是軍工貿易領域最大「贏家」。

歐盟官員之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毫無疑問是烏克蘭危機最大獲益者,它不僅擴大了軍售,還高價出口油氣。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還刻意營造中國「威脅」,難免有些假惺惺的意味,其目的也不言而喻。

盡管拜登反復強調,美國無意阻礙中國發展,可美國不斷強調「風險」,在多個領域對中國產業實施「圍追堵截」也是不爭的事實。

為防止中國超越美國,美國一邊想利用技術封鎖把中國堵在產業鏈低端環節;

一邊又呼籲不要進口中國零件和原材料,大有「趕盡殺絕」之意。

不過註定徒勞,畢竟,美國一系列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公平貿易原則。

各國已經對美國自私自利的經濟民族主義政策產生不滿與警覺,以自身利益為最高關註項,歐洲表示對華政策不與美國「同頻」,東南亞各國對華貿易也日益密切。

當下,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日益嚴峻的國際形勢和美國主導的經貿局面,依舊值得我們警惕。

6月16日,斯德哥爾摩研究所釋出的年度報告顯示,「核武」在國際形勢中起到的影響越來越大了,可快速使用的核彈頭數量還在增加。

美國有意炒作中國核威脅,為美國增加核武器提供借口,其野心已然一覽無余。

實際上,中方從沒承認過美方公布的相關訊息,而美方對於訊息來源也語焉不詳,甚至就連斯德哥爾摩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都和美方有巨大出入。

這種情況下美國還要炒作「中國威脅」,明顯是為追求霸權不管不顧了。

美方對中方的脅迫與遏制,不只體現在軍工領域,在經濟、外交領域也比比皆是。

盡管中方不乏反制手段,可這種「競爭關系」不利於中美攜手面向未來。

我們還是希望美國放棄渲染「中國威脅」,不要搞脅迫遏制,也不要再打著「去風險化」的幌子「脫鉤斷鏈」,否則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參考資料

【「脫鉤斷鏈」失道寡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歐洲武器進口激增,美國軍工大發橫財】 北京日報

【近五年全球武器貿易狀況最新報告釋出〉 參考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