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什麽是戰爭中最勇敢的行為?這個二戰德國兵,行刑時做出一個舉動

2024-09-29軍情

二戰的時候,納粹德國的士兵常常在戰場上被馬上處決。這就是德軍老是使勁宣傳的他們本國士兵的勇敢。

舉個例子,有個德軍士兵逃跑了,班裏其他戰友一塊把他處決了。負責的軍官數了彈孔,目的是保證每個戰友都朝這個逃兵開了槍。要是有誰沒開槍,全班的人都得被處決。

這讓人不禁想問:士兵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可這種不合理,甚至違背人性的服從,能算是勇敢嗎?

不是的!咱們能看一個二戰德國士兵的例子。在長官要求他槍決南斯拉夫「遊擊隊員」的時候,他的做法才算是戰爭裏最勇敢的行為。

【多出的遺骸】

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南斯拉夫有一塊農田,在那兒挖出了17個人的遺骸。官方確認過了,這17個人裏有16個的遺骸是二戰時候南斯拉夫的普通老百姓的。

不過呢,在剩下的第17具遺體上,能勉強認出來的東西是德軍士兵的軍服。但是,他身上既沒有任何武器、腰帶和頭盔,也沒有能證明身份的士兵牌,可死因是被槍殺的。

當時,官方尋思著,雖然沒有能證明的材料,但人家是戰爭中的受害者,所以還是給建了個紀念碑。

有個克羅埃西亞的受害者叫馬塞爾·梅齊克,就因為他這名字聽著像德國人的名字,官方就把他名字改成馬塞爾·馬塞爾了,還拿這個名字給第17具遺骸立了個墓碑呢。

但是,南斯拉夫的各界人士都特別好奇:這個神秘的德國士兵究竟是何人?他為何會與平民一同被槍決呢?

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西德的雜誌登了兩張照片,這兩張照片是德國國防軍在1941年7月20日拍的,由帕蘭卡當地的人沖洗,德軍部隊轉移到東線的時候被落下了,這之後,這具遺骸的身份才得到確認。

照片展示的是,德軍在貝爾格勒東南部的帕蘭卡軍營槍斃16名南斯拉夫平民的畫面。

在幹草垛旁邊,有16名被綁著的受害者排成一行。對面呢,是全副武裝的德軍,還有一個沒戴頭盔也沒系腰帶的德國兵,正朝著受害者的隊伍走過去。

這件事一公開,西德的民眾就要求官方把這人的身份公布出來。

當時,民眾有要求。時任西德聯邦議員的維爾德裏希·弗賴赫爾·奧斯特曼·馮德萊耶就回應說,照片上那個人,就是西德國防軍第714步兵師的下士約瑟夫?舒爾茨。

約瑟夫的身份能被該議員確認,主要是靠弗雷德裏希?斯塔爾的私人日記。斯塔爾當過714師師長,這本日記是由他兒子領導的佛萊堡聯邦軍事檔案館提供給議員的。

按照那位議員的提議,約瑟夫的弟弟在1972年去了南斯拉夫,想弄清楚哥哥死亡的具體情況。他仔細檢視了兩張照片,最後認定,那具遺骸就是哥哥約瑟夫。

但西德軍方不這麽看。約瑟夫以前在國防軍的戰友說,照片上的人不是約瑟夫。1972年,西德官方出了一份報告,也不認第17具遺骸是約瑟夫的。

他們給出的依據是:約瑟夫在1941年7月19日就已經在和遊擊隊的激烈戰鬥裏戰死了。第二天淩晨的時候,陸軍指揮部還報告過他的死訊呢。

之後,軍方也給其家人發了對應的通知書。

不管西德軍方怎樣否認,約瑟夫在南斯拉夫的那段經歷,都使他備受歡迎。

【真正的勇者】

人們知道約瑟夫的故事以後,都覺得他在處決南斯拉夫被俘者現場的行為,是戰爭中勇敢行為的典範。

綜合各種資料來看,人們發覺約瑟夫這個人很冷靜,還能給戰友帶來歡樂。他脾氣好,戰友們大多時候都調侃他「心太軟」。

他愛彈琴,而且是個很棒的畫家,能把荷蘭藝術家的畫作完美地復制出來。大概這和他的家庭狀況有聯系。

約瑟夫是家裏的大兒子,他爸爸在第二次伊普雷之戰的時候就不在了。為了賺錢養活家人,約瑟夫去工藝學校學過東西,後來做了櫥窗設計師。1939年戰爭爆發,約瑟夫就應召入伍了,到了1941年,他被派到南斯拉夫去了。

當年7月,約瑟夫他們部隊在帕蘭卡附近跟南斯拉夫遊擊隊狠狠地打了一場。

德軍苦戰一番後,抓了16個俘虜。審完後,德軍覺得這些人是該國的遊擊隊員,就把他們送進監獄了。當時戰場條件差,德軍的馬廄就臨時用來關戰俘了。

後來,德軍的臨時軍事法庭把這16個人全都判了死刑,行刑日期定在20日。當時那個臨時軍事法庭的態度含糊不清,處決的理由居然是:涉嫌支持和同情原生的遊擊隊。

約瑟夫和七個戰友被隔離了,因為這種處決行為是保密的。上級跟他們說,要去執行「例行任務」。

當兵的,服從命令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約瑟夫和戰友們沒怎麽尋思,稍微休整了一下,就來到了執行這個任務的指定地點,也就是營地馬廄旁邊的幹草垛跟前兒。

直到這時候,他才曉得,他們要做的任務,壓根兒就不是平常的任務。為啥呢?因為在他們跟前,16個被俘虜的當地老百姓一字排開站在那兒呢。這些人眼睛都被蒙住了,身子靠在幹草垛上。

德軍軍官還假惺惺地說:不讓受害者親眼看著被行刑,這是對他們的人道關懷呢。實際上啊,不管德軍怎樣美化這種殘忍的槍斃行為,都沒法把他們殺戮的惡行給掩蓋住。

約瑟夫和他的戰友距離這些人大概10公尺遠。8名士兵列好隊後,有個軍官就把任務要求說了一下:處死這些平民。

另外七個士兵想都沒想,馬上就抄起槍,對準了目標。就在這時候,原本安靜的場地上,忽然傳來步槍掉到地上的聲響。

隨後,那扔掉步槍的士兵走向軍官說道:「這些人是無辜的,我不是劊子手,不會開槍。」

約瑟夫之前沒有聽話,把步槍扔了。要是在戰場上,軍官讓他舉槍殺敵,這沒毛病,但是要他拿槍對著老百姓,他可幹不了。

執行任務的小分隊軍官聽到這話後,一下子楞住了:一個下士居然敢違抗軍令。回過神來後,這個軍官就提醒約瑟夫得遵守入伍時的誓言。

並且,當時軍官給了他兩個選擇:要麽跟其他士兵一塊兒接著執行處決任務;要麽就被當作「叛徒」,跟幹草垛前面的平民一塊兒被槍斃。

而那個軍官之所以敢當場下達命令,並且命令馬上就被執行,就是因為德國軍隊有當場處決的規定。

也許有人會問,他為啥不往空中開槍呢?畢竟誰也不知道他的子彈會落在哪兒。可要是那樣做的話,在大家眼裏,他依舊是個劊子手,這個稱呼會跟他一輩子。

和很多人不一樣,不管是誓言還是軍令,都沒法讓他有借口開槍。譚寧願犧牲自己,也不想讓自己的雙手沾血。

約瑟夫可沒被嚇著,稍微想了一下後,他就作出了決定。他把自己身上的武器裝備都卸下來,慢慢朝著幹草垛走過去,然後和遊擊隊員站成一排。

後來相關人士回憶,約瑟夫往幹草垛走的時候,他們就聽到前面草地上有很輕很小心的腳步聲。過了幾秒,16個平民和那個德國士兵,一塊兒倒在了幹草垛前面。

那段時間,國防軍裏有人專門拍下了他鎮定地走向幹草垛的那一刻,於是後來就有了兩張照片。

約瑟夫被槍決之後,他的遺體就被埋在了那些被處決的遊擊隊員的旁邊。

在所有的軍事資料裏,都記著前一天德軍和南斯拉夫遊擊隊打仗這事兒。西德和南斯拉夫的媒體把照片曝光之後,西德軍方就拿「19日已經戰死」這話來回應外界的疑問。

當然了,為了把這個師內部「叛亂」的事兒給掩蓋住,約瑟夫的家人也收到了軍方送來的約瑟夫「戰死」的通知,還給他辦了一場沒有遺體的葬禮。

軍方把各種痕跡都抹掉了,可南斯拉夫記者斯沃尼米爾·揚科維奇沒放棄追查真相,還透過別的渠道,找到了一張約瑟夫在帕蘭卡執行任務的照片。

在那張照片裏,有個德軍士兵拿著槍,站在南斯拉夫被俘人員跟前,表情特別凝重。專業比對之後,大家發現,照片裏的這個士兵和處決現場的那個士兵是同一個人,也就是約瑟夫。

【南斯拉夫人不會忘記】

雖然好多德國歷史學家都說約瑟夫的故事是編造的英雄歷史,可南斯拉夫人一直都沒忘記約瑟夫做的好事。

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南斯拉夫官方在帕蘭卡的刑場又建了一座紀念碑。約瑟夫的名字和16名遊擊隊員的名字一起出現在這座紀念碑上,他被當作反法西斯英雄。

從南斯拉夫這邊來看,敵方的士兵為了拯救他們本國的民眾,還為了自己民族的事業獻出生命,這種崇高的精神和傳奇的事跡,得一代一代傳下去。

就這樣,有一部講約瑟夫的電影被拍出來了,他的事跡也被寫進了該國的歷史教科書。這個國家的民眾一聽到他的名字,就會肅然起敬。

再看德國這邊,這件事確實讓德國國防軍有了一段難受又不光彩的回憶。

德國民眾也曉得這個故事,不過他們不是敬重約瑟夫是英雄,而是為約瑟夫在戰場上未經審判就被殺害的不公平遭遇而憤憤不平。

同時,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約瑟夫的故事讓大家知道,在德軍裏,士兵只能服從命令,沒有別的選擇。並且,德軍也向世人表明,他們不只是士兵,更是劊子手。

【結語】

約瑟夫這一輩子,沒幹過啥驚天動地的大事兒。他去世的時候,也就30多歲。

那時候,他很愛自己的祖國,可他也明白,為了堅守不殺平民這個原則,就算要賠上自己的性命,他也不會後悔。

在個人道德責任和服從權威這件事上,後人總是爭論個沒完。不過約瑟夫的勇氣特別驚人,這是大家都得承認的事實。要是這都算不上戰場上最勇敢的舉動,那人們就得重新給「勇敢」這個詞下定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