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一口氣買40架!殲-35第一個巨額訂單或將出現,可把美媒氣壞了

2024-12-15軍情

多次惡意貶低、抹黑中國殲-35的美國媒體最近一反常態,爆料稱殲-35的第一個重量級買家即將出現。

美媒稱,巴基史坦軍方已經和中方簽訂了殲-35的訂單,再結合此前巴基史坦媒體稱要一口氣購入40架殲-35的報道,可以推斷出這筆訂單的數額十分驚人。

【巴基史坦空軍】

美媒還酸溜溜地表示,不僅是巴基史坦,其他潛在買家也在觀望,外貿版殲-35的入列將極大地提升巴基史坦空軍的實力,再也顧不上給殲-35抹黑,顯然被其遠大的外貿前景氣到了。

不過也不難理解,在戰鬥機出口領域,一直以來F-35都是美國的明星產品,但也因為其高昂的價格,讓很多國家只能「望機興嘆」。

相比之下,中國的殲-35必將憑借更為親民的定價策略,成功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對於一些預算有限的國家,殲-35無疑是個理想的選擇,它搭載的先進航電系統和傳感器,卻能在現代激烈的空戰中提供強大的態勢感知能力。

而且,這款戰機多樣化的武器掛載選項,足以應對各種戰場情況,無論是空對空還是空對地,都遊刃有余。

另一個讓殲-35脫穎而出的因素,是它較低的維護成本,中國的軍工體系能夠提供完善的後勤支持,這一點在世界軍售市場上極具吸重力。

【殲-35A】

畢竟,買得起飛機和養得起飛機是兩碼事,中國在備件供應上的靈活性進一步降低了使用者的長期維護負擔。

這種軍購行為在國際關系中,往往意味著更深層次的合作,甚至還可能促成某些技術轉讓,幫助巴基史坦提升自身軍工能力。

殲-35的登場對美國而言,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問題,而是一連串復雜的挑戰。

首先是市場份額的爭奪。原本屬於F-35的一部份市場,現在被迫面臨殲-35的強力搶灘。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美國恐怕不得不重新審視F-35的定價策略,甚至考慮降價來維持競爭力。

其次,在美國眼中,殲-35在隱身技術和航電系統上的賣點,可能會變成一種「風險」,如果這款戰機大規模出口,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優勢。

購買中國武器的國家,未來可能在國際事務上不再受到美國的威脅,這讓美國的外交政策面臨新的考驗,倒逼美國重新規劃與這些國家的軍事合作方式,以確保其全球戰略布局不會受到太大沖擊。

【殲-35出口帶來的影響是多方位的】

此外,在後勤保障方面,購買中國武器意味著相應削減對美國企業的依賴,這不僅影響美國的相關產業,也在無形中削弱了美國的全球軍事後勤網路,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可能需要數年才能顯現其威力。

總體來看,殲-35作為一款高價效比的戰鬥機,確實給美國的軍售計劃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這不僅要求美國在價格、技術、政治和後勤保障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整,也可能催生出一系列的政治和軍事連鎖反應,從而影響到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