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烏克蘭國防情報局在其官方網站釋出訊息稱,烏克蘭軍方使用無人機成功摧毀了一架俄羅斯空天軍的蘇57戰鬥機,並釋出了來自衛星的襲擊照片。
盡管俄羅斯方面駁斥這一說法,堅稱其飛機和機組人員完好無失真,指出烏軍所提供的照片是其無人機在機場墜毀所致。但國際知名軍事網站【戰爭地帶】隨後釋出了更新的衛星圖片,顯示確有一架俄軍的蘇57在機場受到了嚴重損傷。
關於蘇57被擊落的報道,其關註度遠超去年圖160轟炸機被摧毀的新聞,這也標誌著全球首次有第五代戰機在戰鬥中被擊毀。更加尷尬的是,這架蘇57並非在戰鬥中被擊落,而是在機場遭到烏軍的突襲。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空天軍的主力戰機蘇57鮮少亮相,這也引發了外界對其效能的廣泛質疑,同時也讓人們關註中俄在航空領域的實力對比。
烏克蘭國防情報局局長布達諾夫透露,此次行動中他們派出了三架無人機對兩架蘇57進行了打擊。這些無人機深入敵後589公裏,成功抵達俄羅斯的阿赫圖賓斯克機場,並對其中一架蘇57造成了淪陷性的打擊。布達諾夫未透露無人機的起飛地點是俄羅斯境內還是烏克蘭境內。
衛星圖片顯示,被打擊的蘇57停放在一個完全開放的場地上,周圍跑道有多處爆炸痕跡。盡管蘇57的外觀結構看似未受損,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和碎片很可能已經導致了該戰機的損壞。俄國防部後來也確認了這次襲擊,並正在評估這架蘇57的修復可能性,雖然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烏克蘭能夠派遣無人機深入俄羅斯境內數百公裏,並準確打擊其機場,本身就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這也讓人不禁猜想俄羅斯的防空系統是否不堪一擊。這次事件不僅顯示了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也彰顯了其在改變戰場局勢中的能力。
從早期的土耳其TB-2無人機到現在,烏克蘭的無人機已經能夠對俄羅斯的戰略後方進行打擊,烏軍已經利用無人機摧毀了多架俄軍的戰機,包括圖-22M3、圖-95MS、伊爾-76、蘇57和別-200等,給俄軍帶來了重大損失。
外媒對俄羅斯軍用機場的防護措施缺失表示出極大的疑惑。阿赫圖賓斯克機場不僅是俄軍的核心機場,也承擔了蘇57對烏克蘭執行戰略打擊的任務。
自2022年末以來,俄羅斯在該機場對蘇57戰機進行了大規模部署,配置了射程可達200公裏的R-37M遠端空對空飛彈和射程高達589公裏的Kh-69隱身巡航飛彈,使得俄羅斯可以直接在本土對烏克蘭發動飛彈打擊。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俄軍在該機場僅建造了一些基本的機棚,顯然這種設施對蘇57戰機的保護非常有限,也不利於對戰機進行精密的維護保養。這為何俄軍在防護措施上表現得如此草率?難道蘇57的隱身材料和塗層不需要防風防曬嗎?
事實上,自蘇57面世以來,其各方面的效能就受到了廣泛質疑。2001年美國F22五代戰機首飛四年後,俄羅斯空軍才開始研制自己的五代戰機,並在2004年完成了初步的設計方案,隨後於2005年公布了型號名為T50。
最初,俄軍對T50(蘇57的前身)的量產和部署非常樂觀,預計2016年就能實作。但在2010年之後的試飛中,T50原型機頻繁出現各種問題,包括發動機損壞。直到2017年,這款飛機才被正式命名為蘇57,但在2019年的量產型試飛中,第一架蘇57因控制系統故障而墜毀。2021年,盡管經歷了多次事故,蘇57還是被納入了俄空軍,計劃到2024年底接收22架。
蘇57作為俄羅斯首款五代戰機,自問世起便因其隱身能力不足而備受外界批評。相比於F22和中國的殲20,蘇57的隱身能力明顯較弱,特別是其進氣道設計過於暴露,無法有效隱藏發動機,這是戰機最重要的正面反射源之一。
此外,其許多傳感器暴露外露,機身和艙蓋的處理粗糙,尾部設計的隱身效能也很差。
殲20和F22為了實作更好的隱身效果,廣泛使用了吸波結構的超材料,而蘇57並沒有采用這種技術。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麽蘇57可以被大膽地停放在室外,不擔心風吹雨淋。
深入分析蘇57隱身能力不及中美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俄羅斯的工業能力不如以往,無法在蘇57上投入過多資金和技術。
第二,俄軍設計團隊急需推出五代機,因此不得不在蘇57的效能上做出折中,顯然更重視機動性。
第三,俄軍正在努力完善反隱身預警系統,用此來彌補蘇57在隱身方面的不足,這也成了蘇57作為五代機的一個補救措施。
中國的殲20戰機是2017年推出的中國首款重型五代機,具有極高的隱身效能、態勢感知能力以及卓越的機動性。它采用單座雙發設計,全動雙垂尾能夠顯著提升操控性,而DSI鼓包式進氣道設計也有助於提高其隱身能力。其創新的鴨式氣動布局賦予了殲20在空中戰鬥中更強的靈活性和機動力。從效能上來看,殲20已經實作了對美國F22的全面超越。
然而,在殲20的早期版本中,由於國產發動機技術的落後,只能依賴於進口的俄制AL31發動機。該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2噸,推重比達到7.4,其工作壽命為900小時。我們的蘇27和蘇30戰機也使用了這款發動機。
相較之下,俄空軍使用的117S發動機推力高達14.5噸,推重比在8到9之間,這是AL31的升級型號,也是蘇57之前指定的發動機。
盡管如此,俄羅斯對AL31發動機的報價高達500萬美元,並且供應量有限。2016年中國向俄羅斯訂購了100台AL31發動機,但俄方的交貨期限為三年,這意味著殲20每年的生產上限僅為33架。面對這種被動局面,中國在殲20試飛階段同時測試了AL31和國產渦扇10兩個版本的引擎。
此外,今年早些時候,國內互聯網上曝光了一款新型黃色塗裝的殲20。根據相關爆料,這是裝備了全新渦扇15引擎的終極版本殲20。其最大推力達到驚人的18.5噸,推重比高達10.8。在成飛廠區的試飛視訊中,這款新版殲20僅需短距離滑行即可快速起飛,其機尾部噴出的橘紅色尾焰和數個馬赫環一同出現,顯示了其強大的動力效能。
對於中國的渦扇15引擎,俄羅斯也推出了新的「產品30」發動機,該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8噸,能提供超音速巡航的非加力狀態能力。雖然俄羅斯媒體宣稱它是「超越中美的世界最強引擎」,但這並未改變一個事實:俄羅斯航空工業正逐步被中國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