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抗美援朝時,存在感最低的強國:本以為是重大威脅,卻是打醬油的

2024-07-11軍情

抗美援朝戰爭中,英軍本該是誌願軍的勁敵之一。拋開南韓本土軍隊,在聯合國軍裏面除了實力最強的美軍外出兵最多、最能打的當屬英國陸軍。然而這個想象中的勁敵卻並沒有在戰爭中表現出多麽強悍的實力,3年時間基本上是在「打醬油」,遇到誌願軍也往往遭遇潰敗。為什麽北韓戰場上的英軍存在感這麽低呢?

在國力鼎盛時期,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帝國」、世界上最強的超級大國。即便到了二戰中,英國也是主要戰勝國之一,戰後更是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國軍力雖然不及美國和蘇聯,但仍然可以稱之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他們在北韓戰場上累計出動了8萬多官兵,有一千余人陣亡。

英軍在北韓戰場上的實際表現,既不如主要火力輸出國美國,其貢獻和造成的麻煩,也比不上人數眾多的南韓軍隊,與其大國地位並不十分匹配。很多中國百姓對於英軍在北韓時最突出的印象,莫過於曾澤生的第50軍以輕步兵裝備殲滅敵人的王牌皇家重坦克營,擊毀27輛坦克,導致彭總都不敢相信這樣的戰報,一度以為國軍起義而來的將領有謊報軍情的壞習慣。這甚至成了一件被人津津樂道的「趣事」,可見英軍在北韓的表現十分拉跨,甚至狼狽。

英國本無心北韓戰場,在五十年代初期的註意力主要不在亞洲。雖然聯合國軍當中,其出兵數僅次於美軍,但是這點兵力在中朝軍隊面前還是不夠看的。英軍在二戰後,遠東勢力被極度削弱,由於自身國力受二戰的沈重打擊,只能把主要註意力放在了歐洲。美國需要在歐洲遏制蘇聯,英國方面對於美國大舉投入到韓戰中也是是有所不滿的,但出於盟友的角度還是選擇派兵。在這種背景下英軍官兵沒有多少戰鬥意誌,英國人此時真正關心的是在蘇伊士運河的利益,如果連切身利益都得不到保障,遙遠的遠東對於他們來說有多少實際意義呢?

二戰之後世界格局發生急劇變化,美蘇兩極對峙的局面形成,英國雖然曾經強大,但也得在現實面前低頭,成了美國的仆從國。在英國方面不傾向於出兵北韓的情況下,美方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威逼利誘,如果英國不出兵,可能會影響到美英的同盟關系。因此在抵禦蘇聯和由美方提供保護傘的需求之下,英國還是象征性地派兵參戰了。如果失去美國的支持,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主要國家難以快速復興,甚至隨時都要面對蘇聯的軍事威脅。

英軍上下在北韓的幾年間,可以用歸心似箭四個字來形容。1953年簽訂停戰協定,但是1951年雙方已經開始談判,那個時候英國就是力主和談、撤軍的,他們的國力耗不起,不想深陷北韓泥潭,甚至為此向美國政府告麥克亞瑟的狀,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他的「下課」。在英國人心中,如果因北韓戰事而導致蘇聯在歐洲鉆了空子,是真正得不償失的並且愚蠢。英國始終希望盡快撤離北韓,如此心態之下能打出什麽好仗呢?無非是在混日子。

其實客觀而言,英軍的整體實力還是在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出於派兵規模及出兵動機、心態以及各方利益關系等復雜原因,北韓戰場上的英軍只是頂著往日虛名而已,實際的戰鬥力和戰場貢獻都極其有限。他們給誌願軍造成的威脅甚至還不如南韓軍隊,更不要說美軍了,存在感並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