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海峽緊張局勢的日益升級,中美之間的沖突可能性也在不斷增加。
美國著名智庫——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早在2023年便模擬了一場假設戰爭,他們分析認為在中國2000枚東風系列飛彈的覆蓋下,美日聯合空軍的戰機幾乎無法起飛。
戰爭的焦點是台灣海峽,這裏是中國的「家門口」。
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距離僅有130公裏,這個距離使得解放軍的各型飛彈都能夠輕易覆蓋台灣島。
除了台灣外,自上個世紀起,美國構建的第一島鏈也與中國大陸相距極近。
這一島鏈沿東亞大陸海岸線延伸,其中日本與中國大陸的最近距離不足700公裏,最遠的地方也只有約1000公裏。
更遠的是菲律賓,從上海到菲律賓大約1500公裏,從廈門到菲律賓則是約1100公裏。中國的飛彈同樣能夠覆蓋到菲律賓。
尤其是中國在南海的大規模填海造陸和軍事化,使得中國可以在這些島嶼部署飛彈和軍艦,從而在戰爭爆發時快速打擊到菲律賓的美軍設施。
這種地理優勢使得中國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攻擊第一島鏈上的美軍基地。
中國火箭軍的飛彈可以在幾分鐘內抵達目標。
相比之下,美軍在飛彈技術上存在明顯的短板。由於【中程核力量條約】的限制,美國曾經長達30年未涉足中程及彈道飛彈的研發。
當前,美軍的主要飛彈武器仍然以巡航飛彈為主,其中中程飛彈系統主要基於巡航飛彈的堤豐系統。
巡航飛彈的主要問題在於其速度較慢。
美國的戰斧巡航飛彈速度不超過1馬赫,而中國的任何一種彈道飛彈速度都在2到4馬赫之間。
2019年,中國還展示了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速度可達10馬赫,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服役的高超音速飛彈。
與東風-17的極高速度相比,美國的戰斧顯得相形見絀。
為了抗衡中國的彈道飛彈,美國也在研發暗鷹高超音速飛彈,但該計畫進展緩慢,迄今未完成基礎技術論證。
因此,若中美開戰,美國在第一島鏈的軍事設施很可能會迅速被中國火箭軍的飛彈摧毀。
在空軍方面,中國的另一個優勢是龐大的空軍力量。
盡管中美的空軍規模相當,但美國由於距離遙遠,無法將所有空軍力量部署至台海。
一旦戰爭爆發,中國可以將東部半壁江山的空軍力量投入戰鬥,而美國的空軍部署極為有限。
如果解放軍需要透過武力統一台灣,首要任務是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
中美雙方的空軍投入規模將極大影響戰爭的空中和海上控制權。
以美軍在台海的空軍規模來看,其獲得制空權的可能性極低。
中國的龐大空軍規模還意味著在「台海戰爭」中,美國和台灣當局的軍事力量將持續受到壓制。
中國解放軍擁有超過230架轟-6轟炸機,這樣龐大的轟炸機群能夠對第一島鏈及其上的武裝力量進行持續的打擊。
隨著解放軍轟炸機周期性地對美國和台灣的軍事設施進行轟炸,這兩方很難重建並恢復這些設施的功能。
「台海戰爭」最大的風險在於可能升級為全面戰爭。
畢竟中美兩國曾在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中對抗過。
中美兩國的體量龐大,這意味著一旦開戰,全球任何力量都難以制止。
當前的國際局勢也極為復雜,中美在經濟及全球新舊秩序上的矛盾難以調和。
這意味著一旦爆發軍事沖突,雙方都會試圖解決這些根本矛盾,戰爭規模將無法控制,最終可能演變為全面戰爭。
從美國的角度看,與中國進行局部戰爭還有一定的勝算,但若發生全面戰爭,美國的勝利機率非常低。
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國,中國的軍工產能是美國的數百倍。
相比之下,在此次俄烏沖突中,美國雖然數次擴充炮彈產能以支持烏克蘭,但到目前為止每月的產能僅為3萬枚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