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歐美國家為何不敢輕舉妄動?揭秘俄羅斯隱藏王牌,四大「護國金剛」

2024-09-13軍情

俄烏沖突已持續兩年多,其本質是一場由美國策動的「代理人戰爭」。

在這場沖突中,西方國家不僅向烏克蘭提供了軍事援助,還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然而,當烏克蘭眼看即將戰敗時,為什麽西方不直接出手幫助烏克蘭徹底擊敗俄羅斯呢?

這是因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不僅性格剛烈,還手握「護國重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俄羅斯的四大「護國金剛」。

蘇-57戰鬥機

美國F-22問世不久後,俄羅斯為了應對來自美西方的空中威脅,開始研制其第五代戰鬥機——蘇-57。

然而,由於經濟困境和俄羅斯航空工業的衰退,蘇-57未能像F-22和殲-20那樣實作大規模量產,這也讓許多人對其產生了懷疑。

蘇-57究竟是否為了充門面而研發?也許這場戰鬥能給你答案。

2022年10月15日,烏克蘭空軍的一架蘇-24和蘇-27在對俄羅斯領空進行騷擾後返航途中,遭遇了俄空天軍派出的蘇-57戰機前來攔截。

戰鬥幾乎毫無懸念,蘇-57發射了兩枚R-37M空空飛彈,在217公裏的距離上精準地擊落了烏克蘭空軍的蘇-24和蘇-27。

在這場戰鬥中,蘇-57創造了「全球第一個五代機空戰記錄」和「全球最遠擊落」兩項紀錄,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實戰效能,向全世界證明了蘇-57始終保持著「隨時作戰」的高度戒備狀態。

相比之下,美國擁有數百架F-22和F-35戰機,且F-35甚至已出口至多個西方國家,但至今仍未有任何實戰能夠驗證其效能。

「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

這艘第四代核潛艇匯聚了俄羅斯造船工業的所有頂尖技術。美軍曾評價稱,摧毀一個國家只需短短幾分鐘!

「北風之神」這一代號,僅從名字就能看出,這款軍事裝備的強悍效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它究竟有多強大呢?不妨將其與美國最先進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做個比較。

盡管這兩款核潛艇同屬第四代,但它們在效能上卻存在顯著差異。

「俄亥俄」級潛艇排水量達1.9萬噸,最高航速為20節,潛航深度可達240公尺,續航力可維持45天。

「北風之神」的排水量高達2.4萬噸,其修長的水滴形外觀設計使航速能夠達到26節,最大下潛深度則可達460公尺。

艇身覆蓋的150公釐高效消聲瓦使得「北風之神」在高速航行時雜訊僅為108分貝,已非常接近海洋自然雜訊的100分貝左右,從而賦予了它出色的隱身能力。

作為一種戰略武器,其關鍵在於打擊能力的強弱。

「北風之神」級潛艇裝備的D-19M系統配備16個垂直發射單元,可發射俄羅斯最新一代的潛射洲際飛彈R-30「布拉瓦」。

「布拉瓦」飛彈的單枚當量為10萬噸級,射程可達8000公裏。盡管其射程略遜於「俄亥俄」級所配備的「三叉戟-II」飛彈,後者射程達12000公裏且攜帶24枚飛彈,但「布拉瓦」在精度方面更具優勢。

「布拉瓦」飛彈既可攜帶單枚彈頭,也能搭載多達10枚分導式多彈頭,並借助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大幅提升了其精確打擊能力。

「北風之神」還裝備了魚雷和彈道飛彈等常規武器,使其在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三位一體」體系中占據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陸地之王T-14坦克「阿瑪塔」

2015年5月9日,莫斯科如期舉行勝利日閱兵儀式,其中T-14主力戰車無疑成為全場焦點,備受矚目。

這款第四代坦克被譽為「全球最強大的裝甲車之一」,它的外觀設計顛覆了傳統坦克的風格,采用了無人化炮塔,並將操作人員安置在防護效能更強的前部駕駛艙內。

乘員艙、彈藥艙、燃料艙和動力艙采用分離設計,各艙室之間透過裝甲板隔開。這樣一來,即便戰鬥中戰鬥室內的彈藥發生爆炸,也能確保駕駛室的人員不受傷害。

同時,這種設計不僅縮小了坦克的體積,減輕了整車重量,還增強了整體改造的潛力。

乘員艙內的操作手能夠遠端控制無人炮塔,執行多種戰鬥任務,這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風險,還顯著增強了坦克戰術的靈活性。

整車采用七層防禦結構,全面配備了最先進的ERA爆炸反應裝甲,其中關鍵部位更是使用了「孔雀石」型爆炸反應裝甲,防護能力極為出色。

T-14還裝備了「阿富汗石」主動防禦系統,該系統能夠同時跟蹤並釘選10個空中或地面移動目標,既可以使用反擊彈攔截目標,也能透過機槍和炮彈進行攻擊。

在武器配置上,T-14裝備了125公釐口徑的2A82-1M型滑膛炮,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彈藥相容性強,不僅能夠使用現有的炮彈,未來的新型彈種同樣適用,甚至還可以更換為威力更大的152公釐主炮。

科爾德6P49 12.7公釐機槍作為輔助武器,同時還配備了與其同軸的PKTM機槍。

T-14作為俄羅斯最先進的坦克,其最大特點在於技術的前沿性。全車可能采用了第五代戰鬥機的隱身塗層,這大振幅減少了雷達反射截面和紅外熱訊號的暴露。

作為全球首款現役的第四代主力戰車,T-14不僅實作了作戰指揮的數位化與電腦化,還在減少人力需求的同時大幅提升了作戰能力,堪稱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

蘇聯解體後,盡管俄羅斯的航空工業有所衰退,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的航空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以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為例,早在2008年,俄羅斯就首次公開了該機型的研發計劃。

原計劃在2019年進行首飛,並在2025年實作量產,但由於種種原因,首飛時間不得不推遲至2025年。

根據外媒報道,PAK-DA將配備渦扇發動機,使其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最高速度可達2馬赫,在這一點上遠超美國的B-29幽靈。

PAK-DA的最大航程約為1.5萬公裏,遠超B-2的1.2萬公裏,不僅如此,它還能從俄羅斯本土直飛美國,中途無需進行加油。

作為大國,戰略轟炸機是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的重要載體。據傳,俄羅斯還專門為此研制了高超音速飛彈,能夠攜帶核彈頭進行打擊。

PAK-DA是一款兼具核打擊與常規打擊能力的戰略轟炸機,既能夠對敵方實施核威懾,又能夠攜帶常規飛彈,對戰略目標進行精準打擊。

遺憾的是,由於俄烏沖突的影響,這款全新轟炸機的首飛時間尚無法確定。但毫無疑問,一旦PAK-DA投入服役,必將引領轟炸機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