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沖突中,伊朗對以色列本土的攻擊是歷史上的首次;這也是人類首次在實戰中使用乘波體高超音速彈;同時,美軍首次嘗試但未能成功攔截高超音速飛彈。
伊朗的這次攻擊突破了以色列先進的防空與飛彈防禦系統。以色列的防空技術全球領先,很早就部署了飛彈防禦系統。其防空系統的快速發展與其獨特的歷史和地理環境緊密相關,長期以來,以色列防禦的是迫擊炮彈、戰機、中短程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的威脅,這促使其早早開始構建包括遠、中、近距離防空反導能力的系統。在攔截過程中,美國和英國也有出手援助,美軍甚至動用了最新的標準3防空飛彈。
然而,面對伊朗發射的高超音速飛彈,這些復雜、多層次的防禦系統仍顯得力不從心。眾多網路視訊證實,盡管美軍發射了多枚防空飛彈,但都未能有效攔截。同理,以色列的防空系統也無法應對,只能眼睜睜看著高超音速飛彈命中內瓦提姆空軍基地,引發爆炸,標誌著乘波體高超音速飛彈在戰場上的首次成功,同時也意味著美軍對此類武器的首次實戰攔截宣告失敗。
伊朗使用的乘波體高超音速飛彈名為法塔赫-2,搭載雙級固體燃料發動機,射程至少1400公裏,最高速度達到13-15馬赫,控制精度在30公尺以內。高超音速飛彈的研發需要超高音速風洞,大量的電腦模擬計算氣動外形,以及復雜的控制導向技術,美國至今未能成功研發,顯示了其研制難度。
伊朗的高超音速飛彈研發歷程,深受中國技術的影響。伊朗的「法塔赫」系列飛彈原型基於中國的紅旗-2飛彈和M-7短程彈道飛彈,M-7是唯一采用傾斜方式發射的戰術彈道飛彈。經過伊朗的多次改進,M-7演變為中程彈道飛彈。
繼續在M-7的基礎上,伊朗自行發展了「法塔赫-110」短程彈道飛彈,最終衍生出包括「法塔赫-313」彈道飛彈、「波斯灣」反艦彈道飛彈、「法塔赫-1」和「法塔赫-2」高超音速飛彈等一系列產品。至於伊朗如何從紅旗-2發展至高超音速飛彈,這些技術細節伊朗或許最為了解。
同時,伊朗也創新了乘波體飛彈頭。乘波體透過機體氣動形態產生升力,其效能兼具彈道飛行器和有翼飛行器的優點,具有廣泛的速度適用範圍,從5馬赫至23馬赫都表現出較高的結構強度和機動性。乘波體的這些特性使其在相同高度和速度釋放時,橫向和縱向滑翔距離均遠超傳統彈頭,尤其在側向機動能力上表現卓越,能夠執行大範圍側向機動,實作「變射面」打擊,極難被敵方預警系統預測並攔截。
盡管之前有報道稱俄羅斯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采用乘波體結構,但實際上其氣動形態類似於傳統的俄羅斯反艦飛彈,采用窄邊翼和頭部進氣道。鋯石飛彈第二級裝有超燃沖壓發動機。
伊朗的許多飛彈技術也源自中國,例如山寨的C-802、C-704和C-701型反艦飛彈,還有YaZahra-3型防空飛彈仿造自中國的HQ-7。這些技術雖是仿制,但在實戰中取得了顯著的戰績,曾多次擊沈美制艦船。伊朗官方也曾表示,是在中國的幫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國防工業體系。
從胡塞武裝使用反艦彈道飛彈擊中商船,到伊朗此次攻擊以色列,中國飛彈技術的實戰效果已得到充分驗證,有效回擊了一些批評中國飛彈只有理論數據而實戰不足的聲音。
中國目前擁有東風17和鷹擊21等多款高超音速飛彈,以及東風21D等多款反艦彈道飛彈,這些武器為中國解放軍在西太平洋對美軍提供了強大的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