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關於新1軍榴彈炮和山炮的討論中,我們提到過,該軍所擁有的火炮裝置是整個國軍中最先進的。
具體來說,軍直屬於榴彈炮營已經滿員編制,而師直屬於山炮營也維持著滿編,甚至還額外增加了一個山炮營及一個山炮連。
除了榴彈炮和山炮之外,新1軍在小口徑火炮方面也保持著滿員編制或超編狀態。
其中,M3式37公釐戰防炮的超編情況尤為明顯。
戰防炮是一種專門用於防禦戰車的反坦克炮,既可以用來打擊坦克裝甲車輛,也可以用來摧毀工事。
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中國軍隊就已開始購買並裝備了一些戰防炮。
然而,當時的戰防炮裝備等級相當高,只有少數精銳步兵師建制內有戰防炮連,而大多數戰防炮連則獨立存在,並在必要時進行配屬作戰。
當駐印軍組建完成時,戰防炮的編制級別已降至團級,每個團均設有這樣的連隊。
後來,當國內美械化軍隊組建時,也參照了這一編制標準(然而實際上,大多數美械化軍隊並未達到滿編)。
其大致編制如下:。
團屬戰防炮連由連部、彈藥班以及四個戰防炮排組成,每個排下轄兩個戰防炮班。
每個班配備了1門37公釐戰防炮。
因此,一個戰防炮連總共裝備了8門戰防炮。
顯而易見,一個連隊就擁有8門火炮,這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數位。
此外,駐印軍這類部隊通常會額外加強武器配置,其輔助人員通常配備有槍支,這與國內炮兵部隊僅配備少量警衛武器的情況不同。
因此,一個戰防炮連的編制不僅包括8門火炮,還包括許多其他火力支援裝置。
新編第1軍最初包含新30師和新38師,後來當新6軍返回國內時,將其第50師留下並納入其編制,從而使其擁有了三個步兵師。
駐印軍的步兵師采用「三團制」,即每個師由三個步兵團組成。
因此,新1軍的編制內共有九個步兵團。
之前已經提到,戰防炮連屬於團級編制,每個團有一個連。
因此,新1軍應該有九個戰防炮連。
如果每個戰防炮連裝備八門戰防炮,那麽全軍九個炮連的滿編裝備數量應該是七十二門。
然而,當新1軍於1945年回國後,其戰防炮連在實力數量統計中,並非處於滿編狀態,而是呈現顯著的超編特征。
當時該軍實際擁有的戰防炮數量為104門,超編數量達到32門,正好相當於四個戰防炮連的數量。
新1軍顯然沒有在常規編制之外另行組建這四個連,但卻有足夠的剩余庫存炮來裝備四個連。
在其他國民黨軍連隊戰防炮的使用需逐級申請的情況下,新1軍的火炮不僅能實作滿編,還能額外增加許多,這充分展示了其當時卓越的裝備水平。
在緬北戰場上,大量裝備戰防炮的作用極為顯著。
由於日軍當時裝備有少量輕戰車和裝甲車輛,這些輕裝甲曾在以前的國內戰場上給我們造成很大的麻煩,迫使我們用血肉之軀去對抗它們。
然而,在緬北戰場上,由於駐印軍大規模裝備了戰防炮,因此對於打擊日寇的輕裝甲車輛,我們毫無壓力。
不要認為37公釐口徑小就看不起它,對付日寇的裝甲部隊完全足夠,因為日寇本身並沒有裝備什麽重裝甲車輛;此外,當駐印軍作戰時,還有戰車營提供支援,因此可以說是在緬北戰場上所向披靡的。
擁有充足的炮彈和多門火炮,特別是處於超編狀態,從這些具體的裝備數據中,我們可以大致感受到新1軍的強大裝備水平。
對此,大家有什麽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積極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