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觀察到台軍接收M1坦克後,大陸反應克制,遂調整戰略重心。其計劃以東協為軸心構建區域安全網路,並為此可能增兵亞太地區,規模預計達40萬人。此舉意在潛移默化地改變地區力量平衡,而非直接對抗,展現出美國長期戰略布局的深遠考量。
格拉西莫夫將軍所言「亞洲版北約」雛形已現,美日韓三國同盟是其核心。 未來,美國將拉攏澳洲和菲律賓,進一步鞏固該聯盟。 值得關註的是,美方計劃將部署在亞太地區的五艘澳洲「維吉尼亞」級核潛艇作為聯盟的戰略支點,此舉將顯著提升其地區軍事影響力,並預示著該聯盟的長期戰略目標遠不止於此。
格拉西莫夫的判斷,直指俄中朝三國面臨的共同戰略挑戰:北約的潛在對抗。台灣問題持續升溫,美國加碼支持台獨,向台灣輸送先進武器,海軍更在台灣海峽頻頻施壓。菲律賓則成為美國牽制中國的重要支點,美菲強化國防合作協定的簽訂,特別是「堤豐」飛彈系統部署呂宋島,標誌著美國在南海地區軍事存在邁向實質性升級,此舉將深刻影響地區戰略平衡。
面對美國在亞太地區日益增長的軍事存在及其潛在的戰略意圖,格拉西莫夫將軍的建議值得深思。他指出,美國試圖在亞太構建類似北約的聯盟體系,意圖遏制中國崛起,阻撓兩岸統一,這絕非危言聳聽。
俄方認為,三國合作是應對這一嚴峻挑戰,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關鍵。 這體現了俄羅斯作為中國戰略夥伴的責任感和對地區穩定長遠發展的考量,也暗示著俄方已預判到未來亞太地緣政治格局的嚴峻性,並希望透過戰略協同,有效應對潛在的沖突風險。
中俄未來走向合作應對美國在亞太布局,目前難以預測。但美國加劇對華幹涉,特別是對台軍售已達到危險程度。拜登執政以來,已十八次對台售武,總額高達八十億美元,此舉縱容「台獨」,增強其對抗大陸的囂張氣焰。賴清德近期「存取友邦」過境美國,便是明證,這種行徑進一步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美國對台軍售的先進武器,部份與美日韓等國的情報網路相連,這意味著台灣軍事部署將完全暴露在美軍監控之下。 這使得大陸對台軍事行動的任何企圖,都會被美方預先掌握。 如此一來,一旦大陸采取行動,美日韓等國便能迅速反應,甚至提前介入,形成對大陸的戰略反制。
然而,我軍早已洞悉此點,歷次環台演練均涵蓋精確打擊美援台武器及阻止外部勢力幹涉「台獨」的方案。由此可見,美方企圖聯軍幹預台海的戰略註定失敗。
中國構建起了強大的區域防禦體系,有效遏制外部勢力的軍事幹預。 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戰略合作夥伴的支持。一旦爆發沖突,俄朝兩國勢必采取行動牽制美國,迫使其在歐亞大陸多線作戰,分散其力量和資源。面對這種局面,美國將不得不權衡利弊,選擇與中國對話協商,避免陷入代價高昂的直接對抗,最終維護自身戰略利益。
亞太地區緊張局勢的加劇,根源在於美國面臨多重利益制衡。它對華強硬的決心,受制於自身在該區域錯綜復雜的戰略利益考量。 因此,全面對抗中國的可能性較小,除非美國能確信自身擁有壓倒性優勢和勝券在握,否則將保持戰略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