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誰都不服的北韓,竟然將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還為他們立銅像

2024-09-18軍情

在當下這個世界,北韓是個挺特別的國家。北韓面積不算大,人口也不算多,發展水平比較平常,不過特別硬氣,誰都不怵。

這樣一個剛強的國家,居然把 3 個中國人寫進了教科書,還給他們鑄了銅像。

那,北韓為啥這麽有底氣,又為啥要把 3 個中國人寫進教科書還鑄造銅像呢?

北韓之所以這麽硬氣,原因挺簡單,雖說北韓各個方面表現平平,但人家有核武器,並且具備投送核武器的本事。

就憑這一條,北韓根本不怕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

要是把北韓給惹毛了,那後果簡直不敢想,核武器的威力大家都知道,早就被證實了,沒人能擔得起這樣的後果。

就算是身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面對北韓都得謹小慎微,更別提其他國家了。

北韓給三個中國人鑄了銅像,這當中有彭德懷元帥,他的名字在北韓那幾乎是人人都知道,可謂家喻戶曉,哪兒都傳遍了。

在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前,彭德懷元帥跟北韓是有過一些交流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會,中國跟北韓都被日本侵略了,中國人民和北韓人民全都組織起了特別頑強的抵抗。

彭德懷元帥於抗日軍政大學工作期間,曾多次公然支持北韓的抗日行動。而且,彭德懷元帥還多次跟北韓獨立運動組織的領導進行交流,向他們傳授鬥爭的經驗。

1950 年,抗美援朝的戰爭打響了。按照中央的指示,彭德懷元帥帶著誌願軍去了北韓,協助北韓抵禦聯合國軍的攻擊。

在彭德懷元帥的高明指揮下,誌願軍於北韓戰場上的發揮特出色。就算武器裝備差別巨大,誌願軍也很快在北韓戰場立住了腳。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誌願軍的作戰策略從戰略防禦轉變成了戰略進攻,給了聯合國軍沈重打擊,讓北韓人民堅決鬥爭到底的決心更足了。

誌願軍在裝備處於劣勢的時候展開戰略進攻,還讓聯合國軍遭受了極大的損失,能有這般輝煌的成果,多虧了彭德懷元帥的英明領導。

彭德懷元帥的計劃,不光特別周密,而且考慮的狀況繁多,誌願軍的每次行動都讓聯合國軍始料未及。

所以啊,誌願軍老是能讓聯合國軍防不勝防,逼得聯合國軍只得把麥克亞瑟撤掉,接著讓李奇微來當聯合國軍的總指揮。

雖說李奇微特別重視彭德懷元帥,還組織聯合國軍對誌願軍展開了好多回突襲,但是依舊沒能打敗彭德懷元帥帶領的誌願軍。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後期,聯合國軍還是不甘心,企圖借助戰爭來給談判增添籌碼。針對這種情況,彭德懷元帥展開了多次反攻,逼得聯合國軍只好坐到談判桌前來談判。

最終,聯合國軍從三八線撤離,北韓迎來了能調養休整的時機。

這個機會呢,是彭德懷元帥跟誌願軍幫北韓爭取到的,所以北韓人民特別敬重彭德懷元帥,不但把他寫進了教科書,而且還給他鑄造了銅像。

在當下這個世界,北韓不能算是強大的國家,可要說硬氣這方面,確實沒幾個國家能跟北韓比。

這麽硬氣的一個國家,居然把 3 個中國人寫進了教科書,而且還給他們鑄了雕像。

那麽,這 3 個中國人到底是誰呀,為啥能讓北韓這般欽佩?

除了彭德懷元帥,還有一個讓北韓欽佩的中國人,那就是周恩來總理。彭德懷元帥的魅力在戰爭方面展現,而周恩來總理的魅力於外交領域呈現。

在抗日戰爭那時候,周恩來總理跟彭德懷元帥相同,都明確表明支持北韓人民進行抗日鬥爭,還向中央提議,要給北韓必要的支持。

抗美援朝戰爭一打響,周恩來總理大力支持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雖說他沒到戰場去,但所發揮的作用極大,而且無人能替。

在戰爭的時候,周總理扛著巨大壓力跑去蘇聯談判,盼著蘇聯能給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一些幫忙,好抵禦聯合國軍的侵略。

在周總理的努力協調下,最後蘇聯同意提供部份武器裝備,還派遣飛行員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靠著這些援助,抗美援朝的困難減輕了許多,特別是空中力量方面的支援,對於根本沒有制空權的誌願軍而言,幫助極大。

大家都知道,誌願軍雖說多次把聯合國軍打退了,還讓聯合國軍損失慘重,可聯合國軍沒徹底跑掉,還不停地向誌願軍反攻。

在挺長的一段時間中,雙方實際上誰也沒法把誰徹底打敗,繼續打仗對誰都沒啥益處,可誰也不想就這麽和好。

軍事上要是沒法完全分出輸贏,這時候就得看外交啦,要是外交能成功,那就可以當成是打贏了這場戰爭。

所以,在當時,怎樣在談判桌上贏下來,是極為重要的。單靠中國和北韓,那可不行,根本沒法取得勝利。

為了能贏,周總理不怕辛苦,跟好多國家的領導人談論這件事,盼著能得到這些國家的支持,使北韓在國際社會裏有合法的地位。

沒過多久,聯合國舉行了國際會議,討論咋處理韓戰這事兒。在這個會議裏,連美國在內的十五個國家跟中朝對著幹,提出了一堆沒道理的要求。

美國覺得韓戰變成如今這樣,責任都在咱們中國,還要求中國軍隊從北韓撤出去。

在這種情形下,周總理聯合蘇聯等一些國家,在會議上全力爭取,最後讓美國等的真面目被揭穿,讓北韓在國際社會裏有了較好的地位,獲得了很多中立國家的同情。

在軍事談判的時候,周總理的作用可是相當大的。他多次給出重要的指示,最後成功使得美國同意了結束三八線的條件。

戰爭結束以後,周總理曾經存取過北韓,專門去看望了北韓元首金日成。在北韓後續的建設過程裏,周總理給了很多幫助。

所以呢,在北韓人民心裏,周總理特別重要。為了懷念周總理,北韓把他寫進了教科書,還給鑄了銅像。

在當下這個世界,北韓的強硬那是大家都看在眼裏的,就算是美國也得對北韓退讓幾分,為啥呢?因為北韓確實是有核武器的,並且還能進行遠距離投放。

這麽硬氣的北韓,居然把 3 個中國人寫進了教科書,還給他們鑄了銅像。

那這三個中國人到底是誰呀,北韓又為啥要這麽幹?

北韓是一個主權國家,北韓的發展和存在依靠的是北韓人民自身的努力和奮鬥。

所以,毛主席在北韓被寫進了教科書,還有一尊專門用於紀念的銅像。

這段時間當中,毛主席跟北韓的獨立運動組織接觸了好多回,和那些獨立組織領導人的關系也挺好。

在二十世紀 50 年代的時候,北韓半島的局勢由於蘇聯跟美國的插手,一下子變得特別緊張,隨後就直接打起了大仗。

結果北韓在這場戰爭裏輸得很慘,被聯合國軍打得差不多都要亡國了。

這時候,蘇聯壓根兒沒打算幫北韓,北韓沒辦法,把所有的指望都放到中國這兒了。

很快,北韓的求救信就被呈到了中央。毛主席見到北韓政府的這封求救信,心裏很犯難。在他的想法裏,中國肯定得幫北韓挺過這道坎,可就中國當下的國力而言,這事難度著實不小。

新中國才剛成立,之前可是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混亂階段,這時候正該讓民眾好好休養,如果再打仗,新中國的發展可就會大受阻礙。

為了保險起見,毛主席召集了中央級別的會議,叫中央的同誌共同商量到底要不要出兵去援助北韓。

可惜啊,當時好多幹部覺得中國當下不適合出兵,只有少數幹部贊成支援北韓。就在這種情形下,毛主席堅決力排眾議,認定應當出兵支援北韓。

很明顯,毛主席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首先,中國的實際情況確實不大適宜大規模動用兵力,好多同誌在這個事兒上跟毛主席的想法不一樣。

其次,那時美國的實力可強了,經歷過二戰之後,美軍戰鬥力大幅提高,各個兵種配合得特別好,中國取勝的可能性不怎麽大。

最後啊,北韓那邊的作戰環境挺差的,一到冬天,氣溫能低到零下幾十度,這對軍隊來說可是極大的考驗。

即便這樣,毛主席還是決定援助北韓。這時候,能幫北韓擺脫困境的國家也就只有中國啦。

蘇聯距離太遠啦,就算想幫忙也沒辦法,等蘇聯軍隊到達北韓的時候,估計北韓都已經亡國了。

隨後,毛主席讓中央政府指揮,促使各部門全力配合,集全國的力量去支援北韓,最後把聯合國軍趕跑了,逼得美國跟中朝簽署了和平協定。

所以,北韓把毛主席寫進了教科書,並且給毛主席建了銅像。

參考的資料:

【偉人銅像有美談】 來源:人民網

【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訪華,和毛澤東聊得特別開心!】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