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回顧:僅6分鐘,19個飛彈基地化為灰燼,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2025-02-03軍情

如果說近代世界上哪個地區戰爭最頻繁,那一定非中東莫屬。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都陸陸續續走出了戰爭的陰霾,唯有中東似乎沒有解開魔咒,依然被戰爭的炮火硝煙籠罩,始終沒等到雨過天晴的一天。

一、以色列重燃戰火

此前,中東地區又爆發了一次震驚世界的武裝沖突,以色列的軍隊悍然越過停火線,進入了敘利亞的境內,企圖開辟第四條戰線,重新確立中東地區的新格局。

對於這次發動的突然襲擊,以軍的發言人稱,鑒於敘利亞舊政府被推翻,其國內政局動蕩,自己出兵控制兩國之間的緩沖地帶,是為了避免敘利亞未來的動亂波及到以色列,這次被迫出兵是出於本國安全考慮。這段話的意思轉譯過來就是,只要你敘利亞一天不太平,我們就一天不撤兵。

對於被他們占領的戈倫高地,以色列的態度就比較曖昧,但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這裏原本就是他們的領土,以色列占定這裏了。

其實這片區域在幾次中東戰爭中被反復爭奪,並未明確歸屬,是一塊充滿爭議的矛盾地帶,而國際上也沒有認同以色列這種一廂情願的說辭。正因如此,這裏才成為被國際監管的緩沖區。

在這次突發的行動中,以色列不僅單手撕毀合約,還對敘利亞集中火力,派出空軍對其境內進行淪陷式打擊。敘利亞的戰機、軍港內的艦艇都遭受了嚴重損毀,領土上300多個目標點被炸成平地,損失相當慘重。

軍事專家分析,以色列此舉目的有幾個,趁著敘利亞境內政變的絕佳時機給其致命一擊是主要原因。而阿薩德的進展神速讓以色列非常擔心,害怕其建立的新政權會以更強硬的態度對抗自己,因此趁著敘利亞戰火剛熄的虛弱時刻要它的命。至於打擊真主黨勢力、摧毀重型武器等都是非常次要的原因。

即使不熟悉中東局勢和巴以恩怨,單從這次以色列的行動也能看出,它要滅亡敘利亞的決心非常堅定,付出再大代價都在所不惜。這次襲擊只不過是無數次巴以沖突的小小縮影,雖然慘烈,但與之前的戰役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比如1982年的那場貝卡谷地空戰,已經成為世界戰爭史上一次標誌性戰役,給後人留下了無數思考。

二、慘烈異常的貝卡谷地空戰

這次戰役發生於第五次中東戰爭期間,戰爭的起因是以色列在英國的一名公務人員遭到槍擊,槍手是巴勒史坦人,法塔赫隨即宣布是自己的組織幹的。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給了以色列發動戰爭的借口,立刻於1982年6月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動,第五次中東戰爭就此打響。

當時的敘利亞有一個讓以色列很忌憚的大殺器,那就是他們高價從蘇聯購入的山姆反導系統,境內建立了19個防空基地,隨時準備應對以色列的空襲。

早在1年前,敘利亞就開始籌建這些軍事設施,在這裏先後配置了2個防空飛彈旅,還有大量最先進的高射炮和重型武器,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火力甚至可以直抵黎巴嫩。因此對以色列來說,這場大戰決勝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摧毀薩德系統。

要摧毀這些基地,最重要的就是精確釘選它們的位置。從1981年下半年開始,以色列就派出了秘密偵察機對疑似地區進行偵查,由此掌握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資訊,薩德的雷達不行。

幾乎每次以軍的偵查行動敘利亞都發現了,但他們的表現有些出乎意料,面對並沒有裝備火力的偵察機反應過度,甚至不惜開啟了基地的所有雷達系統,這就暴露了自己的布防位置。更失策的是,即使已經被偵查到,敘利亞也沒及時調整飛彈位元置,還是原地不動等著被打。

一切準備就緒,以色列便蟄伏起來靜候時機。當天淩晨發生了兩件事,敘利亞源源不斷向貝卡谷地增兵,而以色列的一路部隊遭到了慘敗,眼見陸上作戰計劃受阻,以色列不願再等,立刻實施了空戰計劃,奪回戰場的主導權。

他們派出了偵察機查探基地的情況,發現敘利亞犯了個致命從錯誤,竟然將基地外的巡邏機撤了回來,給以軍突襲留出了一個空檔。下午2點,以軍的炮兵便開始發威,所有炮彈釘選敘利亞的基地猛烈開炮,但這並非重頭戲,一切都是演給敘利亞看到。

真正的主力空軍並沒急著登場,而是先放出來一批毫無殺傷力的無人機,這些無人機經過精心改裝,遠看外觀與戰機很相似,敘利亞雷達捕獲的訊號也表示這些是以軍的戰機編隊。敘利亞立刻如臨大敵,不僅開啟了基地所有的雷達,還將火力全部集中在了這些無人機上,幾乎打光了所有的炮彈。

第一輪虛張聲勢的進攻結束,真正的重頭戲開始了。以軍立刻采用技術手段幹擾雷達,同時派出了真正的戰機編隊,攜帶了大量反放射線飛彈。戰機在飛行時還漫天拋灑箔條,擾亂基地雷達的偵察,為自己開辟出一條安全的飛行路線。

以軍根據之前的情報,精確釘選了對方基地的位置,短短6分鐘之內,19個基地全部陷入連天炮火之中,雷達頃刻間癱瘓,敘利亞精心布置1年多的基地全部化為灰燼。

敘利亞這才反應過來受騙了,他們立刻安排戰機迎戰,但沒有雷達的助力,加之受到以軍的電磁幹擾,戰機像瞎眼的鷹一樣到處亂飛,幾乎喪失了戰鬥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損失了4家米格-23。

此時的敘利亞幾乎成為了甕中之鱉,雖然勉強組織起了第二次空戰,但癱瘓的情報網幾乎無法提供任何幫助,戰機在空中瞎子摸象一樣艱難移動,根本無法對抗靈巧敏捷、神出鬼沒的以軍戰機。很多時候必須靠飛行員用肉眼觀察情況,這樣的後果非常可怕,敘利亞很快就潰不成軍,敗下陣來。

這場慘烈的空戰從9號開始一直打到11號中午,以軍前後出動了上百架戰機,多次轟炸敘利亞的軍事基地,最終將其完全摧毀。而敘利亞的陸軍坦克部隊也幾乎被打殘,再也沒有能力在地面上對其構成威脅。

大戰結束後,敘利亞共損失了82架戰機,因為很多戰機被炸得屍骨無存,敘利亞為掙回點面子,便謊稱其中有自己擊落的以軍戰機,實際上這場空戰以軍完勝,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0比82的驚人戰績。

三、空戰的教訓

這場堪稱完美的空戰,不僅是一次比拼裝備和技術的高科技戰,也是一次戰略上的生死角逐,它留給後人的經驗和教訓非常多。

戰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以色列在這點上就做的非常好。他們沒有盲目開戰,而是完全摸清了對方的實力和布防情況,在戰略評估上有了必勝的把握才出手的。

在這次空戰之前,以色列在中東戰場上優勢不多,也遭受了好幾次慘敗。剛搶過來的西奈半島還沒捂熱就被奪走,空軍損失相當慘重。這時的以色列也開始頭懸梁錐刺股,發誓要報仇雪恥。

他們一方面積極擴軍,兵力比過去增加了一倍;舉全國之力改進裝備,為部隊配備了最新式的武器;同時大力提升後勤保障能力,以應對不時之需。

都說人才是關鍵,以色列對軍人素質的要求也提高了無數個檔次,軍事修養、實戰應變、緊急動員等方面都做到了近乎完美。

最重要的一點是,以色列看到自己在空戰方面的劣勢,所以戰前花了很多心血彌補缺陷。他們深知敘利亞的山姆系統是最大的障礙,便多次進行偵查和摸底,最終搞清了對方的工作模式,甚至連雷達密語也一一掌握。

1982年初,以軍選定了一處與當地環境相似的內格夫沙漠進行實戰演練,重點集中在空中對抗等方面,這些艱苦訓練沒有白費,在貝卡谷地空戰中幾乎都用上了。

以色列的精心準備最終為世界軍事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除了這一經驗外,還有一些教訓值得我們銘記。現代化戰役是高科技的戰役,但技術的背後還是人在操控,戰略戰術的失策是敘利亞失敗的關鍵原因。

敘利亞在情況都沒搞清楚前就盲目使用雷達,最終將自己完全暴露在以軍的炮火中。面對敵軍的幹擾,敘利亞完全亂了陣腳,在開戰後就急著打光彈藥,一次次將自己的優勢變為劣勢,實在令人惋惜。

究其原因還是敘利亞過於輕敵,以為自己有了薩德就可以高枕無憂,完全沒將以軍放在眼裏,面對突發情況和戰場形勢的轉變,他們完全喪失了應變能力,只能被動挨打。其實在上次中東戰爭中,敘利亞的表現就非常漂亮,他們根據以軍的情況開始升級防控體系,實戰時連續擊落了以軍78架戰機,給了對方沈重打擊。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任何時刻都不可掉以輕心,敘利亞的慘敗就是現代戰爭的前車之鑒。

參考資料:

新華網 解局 | 「趁你病要你命」,以色列為何對敘利亞動手

全知識 貝卡谷地空戰:震驚世界的高科技空戰

中國軍網 貝卡谷地之戰:電子戰制勝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