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萬余噸」的航母「福建艦」下水之後, 目前中國未露面的武器中最令廣大軍迷期待的應該就是下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了 (也被網友稱為「水分子」)。
雖然官媒早在五六年之前就開始以「The Next」的方式預熱轟-20轟炸機, 但是這些年轟-20卻一直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軍迷對於轟-20的熱情一直在下降,特別是在 有了「新隱身殲轟」、可洲際飛行的隱身彩虹-7大型無人機,以及類似「騰雲」空天飛機200噸級的母機等訊息之後,轟-20就越來越不香了。
而就在近日,隨著中國臨近空間高超音速寬域飛行器(實機)的正式公開,這下轟-20真的不香了。 12月15日晚,中科院與湖南衛視聯合策劃制作的【以先輩之名 立時代新功】系列宣傳片第一集開播, 該節目講述了「錢學森科技攻關青年突擊隊」研制了一種 能在臨近空間裏飛行的高超聲速飛行器。
該節目還明確表示:「 六年裏,突擊隊自主研發的寬域飛行器成功完成了5類9次飛行實驗, 在全球率先實作高超聲速構型飛行器水平降落, 完成了國際上首次臨近空間發射航空器試驗實作跨域機動飛行和安全返回 」,並且還放出了寬域飛行器多次進行測試飛行的實拍畫面,可以說是一點都不藏著掖著。
看到這樣的訊息,我直呼好家夥, 這麽先進的東西我們就這樣直接公開了?說好的只是PPT,這竟然成真並且還已經進行多年測試了。
根據公開報道的畫面不難看出,「錢學森科技攻關青年突擊隊」研制試飛的寬域飛行器的機身帶有MD-19標識,再加上其外形、都叫「寬域飛行器」以及可臨近空間飛行的效能特征等 ,不難猜測這就是在2022年珠海航展展示過一次PPT的MD-22「鳴鏑」寬域飛行器同系列型號,同時也證明了MD-22也並非只是PPT概念。
而根據航展上的公開資訊可知, MD-22寬域飛行器長約10.8公尺、寬4.5公尺,起飛重量約4噸,是一種可重復使用臨近空間高超聲速技術的試驗平台,相容不同的動力,最大速度可達7馬赫、最大航程可達8000公裏。 話說,一個僅4噸的飛行器,能夠在臨近空間以最大7馬赫的速度飛行,而且還能飛8000公裏,這樣的效能參數誰看了不迷糊啊。
此外,根據此次公開報道中提到的,寬域飛行器是在2021年11月18日完成的首次完整起降測試。可以聯想到 2023年6月份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釋出的一篇題為「(中國)軌域高超音速運載系統威脅戰略穩定」報道中,提到的中國已在2021年首次完整測試的「軌域轟炸機」應該就是MD「鳴鏑」系列。
美媒的報道稱, 中國的這種「軌域飛行器」能夠在臨近空間釋放高超音速滑翔彈頭,並且在一次測試中以高超音速的速度持續飛行了近25000英裏 (約合4萬公裏,但是和8000公裏有點不符),並強調這種飛行器變身「武器系統」的話, 會擁有比現有任何轟炸機系統都更快、更隱蔽地運送有效載荷的能力,妥妥的就是一款革命性的「軌域轟炸機」,令美國方面十分擔憂。
總的來說,此次中國寬域飛行器的突然正式公開真的很令人意外,這般效能的飛行器若是真能變身「軌域轟炸機」的話,那轟-20真的就不香了。
另外,結合9月份以來,中國向太平洋試射東風-31AG洲際飛彈、一次公開展示至少25枚東風-26、擺拍展示陣容強大的雙航母編隊以及2024珠海航展亮點不斷 ,可以看出我們在先進武器方面已經不再藏著掖著,而是在不斷「秀肌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