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進入90年代後,空軍的戰略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美國將其視為打擊敵方領土的關鍵力量。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2200架次的飛機,並在最初的三天夜間發動了超過4700次的空襲,攻擊覆蓋了整個伊拉克。接下來,日均空襲次數維持在2000至3000次之間,這一戰術對伊拉克的軍事力量造成了極大的削弱。在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動中,美軍發射了超過1000枚巡航飛彈,摧毀了伊拉克100多個軍事及經濟目標。1999年,北約在連續78天的夜間行動中共出動35219次,投放了23000噸炸彈,導致南聯盟的城市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而其陸軍在幾乎未受損的情況下選擇投降。由此可見,空軍已經成為執行戰略任務的獨立兵種。
一:中美防空系統的對比分析
海灣戰爭展示了一套完備的空襲體系,該體系涵蓋了高、中、低空及遠、中、近程攻擊,包括預警偵查、電子幹擾、空對空作戰、地面攻擊和深入轟炸等多個方面,實作了多層次、多批次、多方向的全面空襲,重點打擊了政府和工業中心、陸海空軍基地。相對應的,一個完整的防空系統也應運而生。全球僅中美俄三國擁有完善的防空系統。美國在北美建立了一張密集的防空警戒網路,由北美防空司令部控制的120個地面遠端防空雷達站全天候監視高達3萬米的空域。其中,ARSR-4固定雷達沿美國本土邊界部署,以及29部AN/FPS-117三座標遠端防空雷達覆蓋美國北部地區。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利用DSP衛星探測伊拉克的飛毛腿飛彈,這種衛星能在飛彈發射90秒後探測到目標並進行持續監視。目前全球僅有美國和俄羅斯建立了自己的彈道飛彈預警衛星網路。美國的「鋪路爪」大型雷達部署在阿拉斯加、格陵蘭和英國等地,主要用於防禦洲際彈道飛彈的攻擊,探測範圍可達5500公裏。
中國的防空體系分為國家級和軍區級兩部份。國家級防空網路負責全國空域的監控和指揮,透過一系列地面雷達、預警飛機和衛星構成全國空情探測系統。在預警飛機投入使用前,中國主要依靠地面雷達進行空情監視,探測範圍有限。飛機投入後,監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低空監視能力。這一防空網路覆蓋範圍東至北美,西至東歐,北覆蓋西亞及中東地區。
中國的東海防空辨識區與日本、南韓的防空辨識區部份重疊,以台灣為基線向東西延伸,包含整個台灣海峽在內。向東延伸200海裏外即為中國防空辨識區,與南韓沿岸及日本西南的防空辨識區有較大重疊。此外,南韓沿岸至濰坊空軍基地僅423公裏,越南、菲律賓部份區域也在中國的防空監控範圍內。
軍區級防空指揮系統是國家級系統的組成部份,同樣屬於戰略防空體系,並且與其他軍區系統聯網。例如,南部戰區和東部戰區的軍區防空系統,這些系統可在國家級系統出現異常時獨立指揮戰鬥。此外,中國海軍的艦隊防空系統也為戰時防空提供了重要支持,與陸軍野戰防空系統聯合,形成了完整的戰區防空網路。
二:中國的防空雷達網
雷達是防空系統的核心,九十年代初期,中國的防空雷達水平大致相當於蘇聯六十年代末的標準,主要依賴1956年研發的蘇聯P-12型雷達改進而來的YLC-8系列陸基米波雷達。九十年代,中國投入大量資源進行雷達技術的研發,取得了顯著進展。目前,中國的電子工業已具備獨立為本國防空系統提供全系列雷達的能力。過去15年間,中國空軍裝備了多種新型高效能雷達,其中80%的新裝備都是中國自行設計制造,效能和可靠性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近年來,中國向孟加拉國、委內瑞拉、緬甸、巴基史坦等國出口了超過80套陸基雷達。2001年,中國高層決定防空部隊只使用國產電子裝置和軟體,確保其防空系統完全自主研發。中國最先進的彈道飛彈預警雷達部署在黑龍江佳木斯和浙江大興村等地,這些雷達具有3000公裏的探測範圍,可監視包括美軍在那霸基地的所有航空活動在內的廣泛區域,覆蓋範圍從菲律賓東岸到太平洋軌域。
此外,部署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雷達系統,專門用於監測印度的彈道飛彈。中國已在全國範圍內部署了4套飛彈預警雷達,建立了連續的雷達場,不僅能探測來襲飛彈,還具備探測太空目標的能力。這一防禦系統在西方被稱為OTH-T、OTH-R和OTH-SW,而俄羅斯至今尚未建成類似的連續雷達場。
浙江張家英村部署的HFDF高頻無線電測向系統,天線陣列直徑達360公尺,專門用於監測和監聽沖繩、台灣的無線電通訊。此外,中國在沿海地區建立了多處被動型地波雷達,用於對艦艇和隱身航天器進行監控。例如,福建東山島的被動雷達天線陣列長度達到60公尺,主要監視台灣南部地區的空中活動。這類雷達的抗幹擾效能極強,難以被幹擾。福建江田鎮和廣東汕頭等地的地波雷達陣列也在執行類似任務,雷達長度分別為570公尺和650公尺,用於監測南海區域的美軍艦艇活動。
除了這些大型雷達系統,中國沿海地區還部署了大約120個固定雷達站和80個機動雷達站,總共有450部雷達。每個雷達站負責監控不同的空域,覆蓋每公裏空域大約3到4部雷達。早期裝備的YLC-4型雙座標雷達現仍在服役,但逐步被新型JY-14雷達取代,後者探測距離達320公裏,曾廣泛出口到亞非國家。
2017年,中國推出的SLC-7型相控陣雷達,對0.5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達400公裏。JYL-1型三座標主動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達450公裏,具備強大的抗幹擾能力,能同時跟蹤70個空中目標。YLC-2型主動相控陣雷達外觀與西方最新S波段雷達相似,探測距離超過450公裏,能獨立監控空域,也可用於指揮遠端防空飛彈系統。
中國的高海拔雷達站如甘巴拉雷達站,部署在海拔5374公尺的地點,令鄰國印度等感到擔憂。YLC-18型三座標高機動主動相控陣雷達專為探測巡航飛彈和低空飛機而設計,探測範圍達200公裏,能高效辨識戰鬥機。JY-11B機動式相控陣雷達對100公裏距離、200公尺高度的飛行目標精確度極高,且能空運,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的防空監控能力。
三:中國的防空飛彈系統
90年代初期,中國僅有一萬門各類高射炮和「紅旗-2」防空飛彈系統。中國空軍約有30個「紅旗-2」地對空飛彈營,主要用於保護大中型城市和重要的軍事及民用設施。烏魯木齊、大連等靠近蘇聯的城市周圍,部署了多個飛彈營。盡管「紅旗-2」系統在90年代已經逐步淘汰,但這些防空部隊在當時仍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蘇聯解體後,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S-300系列防空飛彈系統,極大地增強了防空能力。1991年,中國花費2.2億美元采購了4套S-300PMU防空系統及384枚地對空飛彈,隨後又陸續增加了多批次采購,到2008年,中國共采購了20個S-300飛彈營,防禦能力進一步提升。
中國自主研發的「紅旗」-9防空系統也在2005年投產,並於2011年正式服役。這些防空系統首先部署在華北和華東地區,北京周邊的防空網路由多個S-300和「紅旗」-9營組成,覆蓋東南沿海、山東、遼東等地,形成了大縱深防空態勢,能夠有效攔截來自駐韓、駐日美軍的空中威脅。
南昌、南京等地部署了多個防空飛彈營,用於保護戰略火箭軍基地和三峽大壩等重要設施,西北地方則重點防範來自阿富汗和印度的潛在威脅。
四:結語
如今,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全方位的防空警戒網路。這個網路由地面、空中和太空雷達、預警機和衛星組成的近、中、遠端探測手段,能夠有效探測並預警空中目標,如戰鬥機、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確保足夠的反應時間進行攔截。這一系統耗資5080億美元構建而成,涵蓋嚴密的雷達網、1000架四代戰鬥機、縱深千公裏的防空飛彈防禦圈,以及上百艘軍艦,足以確保中國不會像伊拉克、南斯拉夫、敘利亞或利比亞那樣,淪為空襲的無力抵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