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解放軍圍成鐵桶,為什麽按兵不動?吳謙大校: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2024-12-27軍情

最近,台灣媒體像是發現了什麽大新聞一樣,說解放軍正在進行「聯合利劍-2024C」軍事行動。

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氣勢。

「利劍」嘛,寓意很明顯。

先說規模,這次行動確實不一般。

據報道,解放軍調動了90艘軍艦,這是個什麽概念?

我們來對比一下:

2023年4月的「聯合利劍」行動中,解放軍出動的軍艦數量還不到這次的一半。

90艘軍艦,這就相當於組建了一支小型海軍艦隊了。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他們說:這次解放軍在台海周邊劃設了7個軍事禁區。

這種做法很有意思:

這些禁區的位置很講究,像是在台灣周圍布了一張「大網」。

打破了以往的常規布局。

最關鍵的是,這些禁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戰術體系。

但有意思的是, 就在台媒炒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解放軍卻表現得異常沈穩,沒有立即采取行動。

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一方已經布置好了一個局,但就是不急著動手。

對方看到這個架勢,既不知道對手下一步要怎麽走,又不得不時刻防備。

這種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從歷史經驗來看,解放軍的軍事行動向來都是有備而來。

比如,2022年8月佩洛西訪台後的軍演,解放軍就首次實作了對台灣島的全程包圍。

現在部署,規模更大,戰術創新更多。

解放軍這種「亮劍不出鞘」的做法,其實透露出一個重要資訊:

軍事實力的展示,不一定要透過實際行動。

有時候,形成態勢本身就是一種震懾。

透過如此大規模的軍事部署,明確告訴台當局:

任何分裂國家的企圖都將付出巨大代價。

中國的立場始終如一:

我們期待和平,但也準備好了應對任何挑戰。

01

亮劍不出鞘

從歷史經驗來看, 解放軍在軍事行動上向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時候少,「雨點大雷聲小」的時候多。

比如:

1996年,台海危機時,打就打了,從不事先張揚。

2022年,佩洛西訪台後的軍演,也是說來就來,雷厲風行。

這次的「心理戰」策略高明在哪裏?

大陸這邊不確認也不否認,讓台灣方面無法準確判斷情況。

台灣軍方不得不24小時保持高度戒備,這種等待本身就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種「不打則已,打則必重」的戰略傳遞出一個清晰訊號:

解放軍已經從過去的「能打」發展到現在的「會打」,甚至是「巧打」的層面。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最高明的戰術。

大陸在處理台海問題上,越來越成熟和自信。

不用著急,不用慌張。

就像高手過招,關鍵是穩得住、沈得住氣。

可以說是把孫子兵法中的「攻心為上」發揮到了極致。

台灣現在的狀態,說白了就像是自己把自己嚇住了。

他們的防務部門一看到「90艘軍艦」這個數位,立馬就緊張兮兮地開啟了應變中心。

台灣防務部門聲稱的90艘軍艦,實際上是把所有在東部海域活動的船只都算上了。

這其中包括正常巡邏的海警船,例行任務的海軍艦艇。

還有一些是在進行常規訓練的船只。

實際情況是什麽樣的?解放軍的部署範圍遠不止台灣周邊:

東海,有常規護漁任務。

南海,有正常巡航活動。

遠海方向:有例行訓練任務。

就像一個人做了虧心事,看到警車經過都會心驚膽戰,其實只是在正常巡邏而已。

台灣現在這種「草木皆兵」的狀態,恰恰印證了一句老話:

「心中有鬼,見影成形」。

解放軍正常的軍事活動。

在他們眼中,卻變成了專門針對他們的行動,這種過度解讀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02

有人一直想攪局

美國這些年來一直想在這塊地方攪局。

為啥呢?

因為台海位置太重要了,控制了這裏就等於掌握了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關鍵通道。

從50年代開始,美國就打著「保護台灣」的旗號在這兒轉悠。

1996年,台海危機時,美國還真派了兩個航母戰鬥群來耀武揚威。

那會兒咱們實力還不夠,只能幹看著。

但這些年可不一樣了。

2021年美軍「雷根」號航母,想在台海附近溜達,結果解放軍的軍艦軍機立馬就形成了"包餃子"的態勢,盯得他死死的。

過去幾年,美日澳等國對台海問題的介入,越來越明顯。

比如說,2021年4月,美國和日本在「2+2」會談聯合聲明中首次提到台海問題的重要性。

2022年5月,拜登總統在存取日本時明確表態:

如果台海發生軍事沖突,美國將軍事介入。

這些表態,讓台海局勢更加復雜。

日本這些年對台灣問題特別「上心」。

2021年,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放話說:「台灣安全對日本很重要」。

澳洲雖然離得遠,但也總想插一腳。

2021年澳洲和美國、英國搞了個"AUKUS"聯盟,聲稱要維護「印太地區安全」。

但是看看地圖就知道,澳洲要想軍事介入台海,必須經過南海。

而解放軍南部戰區這些年沒少在南海訓練。

各種新型軍艦、戰機輪番上陣,基本構建起了一道防火墻。

不過解放軍也沒閑著。

2023年,解放軍在台海周邊進行了多次的軍機巡航,創歷史新高。

這些行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包圍圈。

每次有外國軍艦靠近台海,咱們的預警機、反潛機馬上就跟上去。

過去美日等國想在台海耍威風,現在得掂量掂量。

解放軍這種「亮劍不出鞘」的做法,其實透露出一個重要資訊:

軍事實力的展示,不一定要透過實際行動。

有時候,形成態勢本身就是一種震懾。

這次軍事部署雖然暫時按兵不動,但已經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訊號:

解放軍在軍事戰略和戰術創新上,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有時候布局本身就已經占據了先機。

03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對於眾多猜測。

吳謙大校回應:「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這8個字,這出自【孫子兵法】,簡單來說就是軍事行動要像流水一樣靈活多變,讓對方摸不著頭腦。

這句話一出,可把台灣當局急壞了,為啥呢?

以前解放軍演習都是「按部就班」,比如說提前通知演習時間、範圍。

但現在可不一樣了。

過去台灣對解放軍的演習還能預判。

比如看到某個軍港有軍艦集結,或者某個機場戰機頻繁起降,就能猜到可能要演習了。

但現在解放軍「隨時可戰、隨時可演」。

今天可能在福建沿海搞登陸演練,明天可能在台灣東部海域進行遠海訓練,太靈活了。

這種回應,給了解放軍更大的戰略靈活性。

既可以明天就開展大規模演習,也可以按兵不動,就看形勢需要。

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一種威懾。

對手不知道你下一步要走哪裏,自然會更加謹慎。

04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從1950年代開始,台灣當局就想靠美國當「保護傘」。

但歷史一次次證明,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為啥呢?且聽我細說。

台灣,現在每年要花巨資買美國武器,這些錢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

但是呢,買來的武器是不是真能用上還兩說。

就算把整個台灣都武裝到牙齒,面對現代戰爭也無濟於事。

台灣這些年在搞所謂的「全民防衛」,還想延長兵役期。

但是看看現實吧:2023年解放軍的國防預算達到2250多億美元,2023 年台灣的軍事開支達 166 億美元。

比台灣的軍費高出13倍之多。

光是東部戰區的一個作戰群, 就能組織起包括航母、驅逐艦在內的強大編隊。

實力對比,差距一目了然。

但是呢, 大陸對台灣的態度始終是「和平統一」優先。

這不是說說而已。

比如說在經濟上,雖然國際形勢復雜,大陸還是給予台商很多優惠政策。

2022年,兩岸貿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大陸始終把台灣同胞當作自家人。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外人插手不得,這個道理現在越來越多國家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