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全網先發72小時,文章中有5秒免費廣告可增加創作收益,感謝各位看官點選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
文| 赤晚
編輯| 赤晚
2013年,一位老頭穿5塊錢背心工作的照片風靡網路,頓時引起了人們的激烈討論。
拍攝地點位於國防科技大,他名為高伯龍。
或許你對這個名字並不了解,但你一定知道錢學森,其留下的密碼就被此人給破解了。
能力之強可見一斑,作為中國飛彈的「點睛人」,他讓飛彈在威力大的同時更為精準。
從0到1的突破方為全民偶像,不僅在於成就之大,還在於過程實在曲折,技術封鎖下,他帶領團隊沖過層層霧霾……
報國矢誌不渝
2013年,在網路媒體的報道下,眾人才知道了高伯龍院士,作為平凡的聽眾,實在為他的精神所感動。
「穿5塊錢的背心,幹十幾億的大事!」
這是諸多網友對他最直白的誇贊,偏偏這位老人一心都在報國上,省吃儉用為了科研。
一顆紅心確實赤誠,若非堅定的意誌和信仰,想來不會這般無所畏懼,他的過往實在令人好奇。
更令人想要探究的,便是他破解了著名的「錢學森密碼」,使得中國飛彈長了一雙自己的眼睛。
這樣的成就是卓越的,但一路探索的道路卻是曲折的。
1928年,高伯龍出生於廣西南寧,後因戰亂無奈中斷學業,但他從未停止過學習。
由於父母工作調動的原因,他輾轉多地入學,跳級成績優異,但因為年齡被迫家中自修。
除了必讀課本,他還很是喜歡歷史名著,其中蘊含的道理不斷開拓著他的眼界和思維。
但社會是動蕩的,能有書讀便已然是幸運,他入讀高二不過兩個月,日軍鐵蹄就踏進了廣西這片土地。
高伯龍無奈從學校離開,16歲的他看不慣日寇襲擾,毅然決然的投筆從戎,誌向高遠。
戰爭方歇他便選擇了復員,和平時期的知識研究也是一大武器,更何況他的數學和物理能力實在突出。
1947年考入清華物理系,畢業帶著優秀的名頭吸引了無數人,後起之秀值得關註。
可受制於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他想要當科學家的夢想一波三折,還曾被下放到農村改造思想。
偏向於理論物理研究,卻落腳於套用物理實驗,這其中的轉變並非幾字之差那麽簡單。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鬥爭,高伯龍的思想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當好一個科學家沒錯,但當好一個對國家有用的實幹家更有意義。
對於這一身份的接受,他在後來的官方媒體采訪中直言不諱,1975年,他被調入雷射陀螺研制任務教研室。
中國對於這片領域的了解幾乎空白,除了早年錢學森教授留下的兩張紙片,再無其他。
可這紙片上的數位毫無聯系,至少在一些人看來很難破譯,中國飛彈不僅要威力大,還必須要精準打擊敵人。
此時,雷射陀螺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釘選」作用,可無奈錢學森教授分身乏術,只好留下這些線索。
空有基本原理,沒有技術支持,沒有理論證實,想要造出來一個從未有過的器物實在是太難。
高伯龍轉變思想,對新的崗位適應很快,「錢學森密碼」快馬加鞭的送至他的手中,全國希冀滿滿。
研究廢寢忘食
鑄造大國重器實在是不可輕忽,他報效祖國的誌向從未改變,自身受到的傷害並未過於計較。
一片赤誠,心思全在攻讀科研難題上,對於自己的待遇問題從不在意,甚至經常拿為數不多的薪資補貼實驗室。
毫無疑問,高伯龍儼然是把實驗室當成了自己第二個家。
每天工作15個小時都是基本操作,面對密密麻麻的算式和資料,他樂此不疲的點燈熬油。
與旁人不同的是,在實驗這方面高伯龍有著強大的知識儲備,清華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可不是白得的。
多年教學經驗令其很有文化自信,外國有的、先進的,我們要追蹤,外國沒有的東西,我們也一樣可以有。
這種強大的創造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高伯龍說得出便做得到,沒有任何的資料和技術引導,他開始了潛心摸索。
廢寢忘食一年多,「錢學森密碼」就被其破解了。
這著實是個好訊息,但距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高伯龍帶著實驗室團隊就此一鉆研就是二十多年。
這些年裏,身邊同事來來回回,只有他穿著一件5塊錢的背心俯首於案前,冬天也是眾人多眼熟的一件舊棉襖。
出門在外,誰能知道這是準備為中國飛彈「點睛」的人。
1994年11月,中國第一台雷射陀螺工程化樣機誕生,高伯龍和他的團隊成員功不可沒。
一經問世驚艷國際,中國成為繼美、法、俄之後第四位能夠獨立研制雷射陀螺的國家。
時至今日,中國依然是唯一一個把「四頻差動雷射陀螺」套用到武器裝備上的國家。
對於這一點,高伯龍更是功勞甚大,當時美國將釋出的「四頻差動」下架,國內許多研究員都不想在此繼續浪費時間。
不管是真是假,他都沒有動搖自己的決心,美國下架是運用知識原理有誤,中國未必就不能成功。
事實證明,高伯龍高瞻遠矚,主觀創造的能動性很強,這得益於他強大的精神內核。
1995年,67歲的他因為年齡原因從一線崗位上卸任,早年間患有的各種疾病從來不曾遠離。
可他並未向組織抱怨過一聲委屈,雖然離開了心愛的實驗室,但他的身影卻沒有在國防科技大學消失。
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當年報效祖國的初心想來已經完成了大半,如今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在海上的每一次航行,都離不開雷射陀螺的精準定位,高伯龍功在千秋。
退休後的他還在大學帶學生、做實驗,一身日常穿搭從不變,卻無端的令人感到親切和敬重。
2017年12月6日,高伯龍院士在長沙逝世,享年89歲。
參考資料:海外網【中國夢實踐者——「背心院士」高伯龍:一生為雷射陀螺旋轉】
澎湃新聞【中國工程院院士高伯龍逝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