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維護自身霸權的方式,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打壓那些可能被視作為「挑戰和威脅」的對手,過去這個「假想敵」主要是俄羅斯,現在變成了中國。
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爆發後,俄羅斯被牽制住了大量的精力,美國更是開始不遺余力的在經濟、科技等領域升級了對華圍堵的力度。
與此同時,在戰略層面,美國也開始更加重視起中國。
近日,路透社發表了一篇報道,指出美方正在調整印太地區的「遏華戰略」,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美國正在大量制造並囤積低成本的反艦武器,企圖以此來「威懾中國」。
由於在俄烏戰場上,美國向烏軍提供了大量的先進裝備,結果不僅沒有幫助後者扭轉戰局,反而導致美西方的武器在戰場上損失慘重,要麽被烏軍自己誤操作摔毀、要麽就是被俄軍繳獲了。
以至於現在美西方的武器庫,開始告急了。
在此背景下,美方開始考慮一種「可負擔的大規模」武器制造方案,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制造一種成本低、簡易操作、能夠批次制作的廉價武器。
這其中,反艦武器就是重點發展方向,根據美國業界人士披露的訊息,近年來,美國印太司令部正計劃囤積數千件「快速擊沈」武器。
這種武器目前還在研發階段,將由美英軍工企業聯合打造,可以與其他飛彈一起配合使用。
按照設想,美軍會先用「標準-6」這類遠端反艦飛彈,打擊中國的軍艦和雷達,然後再用「快速擊沈」這類武器,加以轟炸。
美方這番表態,充分暴露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其正在將戰略重心從歐洲轉向亞洲,並且要用不同的戰略戰術,來應對軍事實力不斷發展的中國,而且現在美國軍方普遍充斥著這一思想。
就比如說近日,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就宣稱中國是一個「威脅」,還鼓吹美國「必須為沖突做好準備」,以確保美國能夠在沖突中獲勝。
美方一邊聲稱「不尋求與中方發生軍事沖突」,一邊卻又提前做好戰爭準備、做好了交手的最壞打算,這才是真正導致地區局勢緊張的根源。
肯德爾以解放軍越來越密集的「鎖台」軍演為「例子」,來論證中國對美構成所謂「安全威脅」,本來就是本末倒置,站不住腳的說法。
正是因為美國不斷攪動地區局勢的動蕩,不願放棄對華打「台灣牌」的想法,動不動就派出軍艦、飛機進入台灣海峽活動,頻頻向島內「台獨」分子釋放錯誤訊號,這才導致台海局勢緊張。
而解放軍在台島周邊開展常態化巡航和演習活動,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常舉措,美方沒有任何資格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總而言之,無論美方是不是打算利用反艦武器,在印太地區調整對華戰略,中方的態度都是一貫的,絕不允許任何人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