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發生的時間為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國人民誌願軍為了制止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動的攻勢,也同時為了爭取後續兵團能夠到達,因此這場戰役主要是在「三八線」南北一帶打響的。
此時的「聯合國軍」也發現誌願軍的補給存在巨大的困難,最前線的兵力也不夠充足,所以也同樣采取了一系列作戰措施。
而這期間,「聯合國軍」的總部迎來了一次巨大的變動,杜魯門於4月11日撤銷了麥克亞瑟的職務,而李奇微則開始擔任「聯合國軍」的總司令。
李奇微接任之後,誌願軍曾經有過活捉他的機會,並且近在咫尺,但是,最終錯過了,而錯過之後,彭總深表遺憾。
李奇微也沒想到,飛機竟會出事
其實,憑借著當時「聯合國軍」的先進裝備,無論如何,堂堂「聯合國軍」的總司令也不可能這樣被輕易活捉。
能有差點活捉李奇微的機會,主要原因還是李奇微自己的作戰風格決定的。
1951年元旦上午,李奇微便十分膽大,乘車駛出漢城一路北上,他也這樣寫道:這是一支讓人不知所措的部隊,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哪裏,也沒有人知道他們要做什麽,戰士們只想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能夠回家。
看到前線的戰士們疲憊的表情,李奇微認為,眼下第一件事便是要去抓戰士們的精神面貌, 他從士兵的鞋帶開始抓起,還給軍官們下達了嚴格的作戰命令,並要求所有的軍官必須和自己的先頭營在一起,這樣才能保證戰鬥的積極性。
為了能讓部隊早日從不確定的陰霾中走出來,李奇微經常命令駕駛員將他的飛機開到最前線去,找到距離前沿陣地很近的地方降落。
而李奇微的駕駛員,同樣是個「狠角色」,他也是膽大包天的那種型別,只要李奇微有需要,幾乎是指哪就降落在哪,有的時候直接降落在鄉村的土路上,有的時候幹脆直接降落在小鎮的街道上。
有一次,李奇微的飛機飛到了一處荒涼的小鎮上方,李奇微也十分好奇,不知道此處能否降落,所以便詢問身邊的駕駛員。
駕駛員也絲毫沒有磨嘰,直接表示同意,把飛機降落在小鎮上,他們當時甚至都不知道這座小鎮裏是否有中國士兵。
因此,當二人下了飛機以後,李奇微便提著自己手裏的碳烯槍開始搜尋誌願軍的影子,還會小心翼翼地觀察此處是否被埋了地雷。
當時,正好有一個美國小隊在附近,他們聽說了有長官在附近降落後,趕緊跑了過來,可沒想到,鎮內的李奇微正和當地的北韓小朋友玩耍,還把美國國旗發放給他們。
真正讓李奇微「值錢」的,還是要算到1951年4月11日之後。
美國高層的矛盾最終迫使麥克亞瑟被撤職,而那篇 【老兵不死】 ,也成為了經典,李奇微的想法是,他要完成麥克亞瑟沒有完成的事情。
4月12日,李奇微要先去東京美國大使館圖書館和麥克亞瑟辦理交接,晚上再返回北韓,可沒想到,這次回來,卻遇到了一次巨大的劫難。
按照李奇微所寫的【韓戰】一書中, 當時他和美國陸軍部部長法蘭克·佩斯一同乘坐「星座號」飛機去東京,然後晚上兩個人又將飛機飛回了北韓。
當時的駕駛員,是一個不了解北韓情況的人。
因此,在當天晚上,駕駛員將飛機往一處簡易機場上降落,他錯誤地把這處機場當成是指示上的K-2機場。
對於李奇微來說,那天也是最幸運的一天,一旦出了事,他就大機率變成俘虜。
駕駛員降落的過程中,先是躲過了一座他沒有發現的山頭, 山頂就差一點點距離便撞上了飛機的機翼尖。
接著,駕駛員猛然發現旁邊有一條跑道,為此他也采取了緊急制軔措施,這樣也可以防止飛機直勾勾地墜入稻田之中。
飛機的敵情組組長發現,瓷器都已經被摔得粉碎,飛機的四個輪胎也全部爆炸了,但是因為飛機人員的緊急處理,李奇微最終順利生還。
而在1952年,李奇微又出事了。
當年2月,美軍不甘心失敗,利用飛機對誌願軍陣地不斷狂轟濫炸,一次轟炸可以持續數十次,誌願軍面對美軍如此空襲,也果斷采取了反制措施,不斷擊傷和擊落美軍的飛機。
2月7日,42軍偵查到了一則重要的情報:有十幾架美軍的飛機在天空上掩護著2架直升機,可能要在281.2高地公路上降落。
軍長 吳瑞林 在接到戰士們的報告後,立即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集中炮火,消滅這兩架飛機。
炮擊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一架飛機直接被擊落在前沿陣地上,而另一架直升機也冒起了熊熊火光,逃到了漣川一帶後爆炸了。
結合以往的經驗判斷,這架飛機大機率是給敵人運送彈藥和供應品的。
一則簡短的電報被發往指揮所:2月7日,我軍擊落了兩架直升飛機。
沒想到,僅僅兩天之後,誌願軍偵測到了敵人的廣播,其中聲稱:總司令李奇微從281.2高地安全返回至營地。
吳瑞林也敏銳地意識到,在2月7日擊毀的兩架直升機中,有一架飛機就是李奇微的座機,很遺憾的是,讓他逃跑了。
帶著嘆息,他把這則重要的訊息匯報給了彭老總,彭老總感到高興的同時也覺得這件事充滿了遺憾,他說: 「擊毀了兩架敵人的飛機,非常高興,不過遺憾的是,竟然讓李奇微偷偷逃跑了,美軍的堂堂總司令,差點被我們給活捉了。」
彭老總表揚了吳瑞林,順便讓查明李奇微為什麽能在直升機失事後還能安全逃脫。
原來,當時直升機出事了以後,李奇微的駕駛員發現了問題,迅速迫降到稍微安全的地帶,李奇微本人見狀後也立即跳下了飛機,鉆到了一處地洞中躲藏。
而 當時其他飛機則加大了對誌願軍陣地的攻勢,所以42軍也沒有再派人去搜尋飛機墜落的地點。
所以,在這個空檔,李奇微在洞中躲藏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終於被敵人給接了回去。
可惜的是,當時沒有人意識到,另一架飛機上坐的可能就是李奇微。
其實,這件事也跟李奇微慣用的做法有關,他這也不是第一次沖到前線去直接偵查情況了,若當時誌願軍獲得具體情報,知道飛機上正式「聯合國軍」總司令,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將他活捉回來。
在這次事件以後,李奇微便沒有再冒險直接來到前線偵查過了。
遺憾,也不僅僅因為李奇微是總司令
沒能抓住李奇微,是吳瑞林的遺憾,是彭老總的遺憾,同樣也是全體誌願軍的遺憾。
能接替麥克亞瑟出征的是,自然也是一個狠角色。
此前,在誌願軍極度疲乏的情況下,在第五次戰役期間,李奇微發現,一旦到了春天,漢江解凍,那麽誌願軍如果沒有辦法撤回到北岸,後勤是跟不上的。
這條毒計很快被彭老總識破,他下令部隊立即向後撤退,防止「聯合國軍」反撲上來。
但是,已經陷入戰鬥的部隊無法很快抽身離開。
5月底,誌願軍60軍180師在撤退的途中,在突圍判斷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失誤,給部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這一切,都是在李奇微的指揮下造成的。
談判一直到1952年,一些外部的因素也開始不斷改變著李奇微的命運。
當時,依舊處於美蘇爭霸期間,北約和華約等組織相繼成立,美國看出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蘇聯正企圖用中國人民誌願軍拖垮美國,而他們也可抓住機會向西擴張。
當年 艾森豪 也決定競選美國總統,便想讓李奇微回國來接替他的位置,美國政府也批準了艾森豪的要求。
1952年5月12日,李奇微卸職以後,離開了北韓,接替總司令一職的便是馬克·克拉克將軍。
關於這個第三個將軍,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在北韓半島的戰場上,他的影響力也遠遠不如李奇微和麥克亞瑟。
而如果當初中國人民誌願軍活捉了李奇微,那麽整個戰局或許又是另一種局面了。
他在北韓戰場上也僅僅只存在了一年半的時間,可他對於戰爭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時,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最高統帥彭德懷稱李奇微為「最值得重視和最值得尊敬的對手」,李奇微的很多同僚,都誇贊他為「美國20世紀最為傑出的將領之一」。
麥克亞瑟回國後那句「老兵不死,只會逐漸雕零」,很多人也都覺得,這句話放在李奇微的身上則更為合適,他才是那個真正意義上的戰爭鬼才。
1955年,李奇微以美國陸軍上將的軍銜退休,還寫下了【韓戰】這本回憶錄,1993年7月底,李奇微以98歲的高齡去世。
參考
1劉浪. 肩上掛手雷的四星上將 北韓戰場上的李奇微[J]. 文史參考,2010(12):96-101.
2張德彬. 抗美援朝最大規模的戰役反擊戰——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J]. 黨史博采(上),2020(12):33-38.
3八路軍研究會太行分會 吳瑞林差點活捉李奇微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