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為中國航空事業奮鬥逾半個世紀 他把忠誠奉獻鐫刻藍天丨時代的封面·人物

2025-01-01軍情
人物名片
謝品,生於1939年,福建龍巖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原副總設計師,原預研主管總師,研究員。長期從事和主持新機的發展論證、預先研究、總體設計和作戰使用研究。
曾先後參加殲7系列、殲8、殲9、殲10系列、殲20、梟龍等十余個飛機型號的設計研制,對多個型號的誕生或立項有突出貢獻。
曾榮獲多項國家及部級科技進步獎,榮立部級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封面新聞記者 鄒阿江
12月18日,時隔兩月多,謝品再次接受采訪。聽說華西都市報已創刊30周年,封面傳媒也成立9周年了,他笑著說道,「以前常看你們的報紙,流光如矢去不可返,一轉眼我85歲,它也30歲了。」
謝品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
退休後,謝品幾乎很少再談起工作上的事情,過著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悠閑生活。前兩天成都大太陽,他同家人一並去郊外遊玩回來。他說,身體很好,日子也過得開心。
9月下旬,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謝品在位於錦江河畔武侯祠旁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武侯園區接受采訪。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采訪裏,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講述了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壯麗故事。
創刊30周年之際,作為人物回訪的主角之一,謝品送上祝福:祝華西都市報30周年暨封面傳媒9周年生日快樂 ,它像一個孩子走到成熟的壯年。華西都市報及時報道人們關心的事物,是一張受歡迎的報紙,願它越辦越好。
伴著祝福語,9月下旬的那張報紙被謝品翻開,屬於航空人的故事也徐徐展開。
殲8首飛 獨立研發闖出新天地
1957年,謝品入讀南京航空學院學習飛機系空氣動力學專業。彼時,新中國試制的第一架噴射式殲擊機殲5已經誕生,航空教育體系初步形成。
畢業後,謝品進入國防部六院一所工作,在這裏他認識了宋文驄,「我是宋總的下屬,我們共事半個世紀,除了同事關系,他更像我的兄長。」
謝品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
60年代,殲7作為中國空軍的主力軍,卻始終存在著一個問題:航程太短。讓謝品印象深刻的是「雙發方案」。透過深入的論證和研究,謝品和同事們一致認為采用雙發動機能夠解決航程問題。但在當時環境下,國家還不讓搞新機。「宋總啊,是個敢想敢做的人,他想了一個辦法給方案取名叫‘殲7改進方案’鎖進保險櫃,說未來能派上用場。」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世界超級大國已擁有兩倍聲速戰鬥機,而中國卻沒有與之抗衡的裝備。因國際形勢突變,引進途徑被堵死。
形勢逼人,唯有獨立研發。1964年,中央軍委下達研制新機的任務。在一次機緣巧合中,那份鎖進櫃子的「殲7改進方案」被公開,得到上級認可,這就是後來的殲8!
殲8首飛當天,謝品全程目睹。從飛機啟動、滑跑、直刺長空,他形容:長長的脖子,像天鵝一樣美麗!殲8的首飛成功,使中國結束了不能自主設計研制高空高速殲擊機的歷史。
殲10首飛 拉開中國航空新時代
1970年,響應三線建設號召,謝品跟隨300余人的大部隊來到四川成都。提及當時對成都的印象,他笑了,「70年代這裏的人還穿長袍衫,裹頭巾,我們覺得好新奇!」
一起過來的還有殲9計畫:一個研制時間十余年,卻未能飛上天空的機型。「殲9技術指標頻繁改動,但最後還是在1980年‘下馬’(計畫停止),很多人流淚。」但謝品並不覺得太惋惜,他說,積累的技術成果和研究方向不會白費,我們會設計出更先進的戰鬥機。
殲10 圖由航空工業集團提供
熱血初心散落在長久而細致的努力中。1982年,殲10開始方案論證,1986年,56歲的宋文驄被正式任命為殲10飛機總設計師,謝品深度參與其中,負責分管總體設計、氣動力分析。
談及殲10,謝品說,「從事殲9飛機多年在鴨式氣動布局和中程武器系統上積累的研究成果,為殲10奠定了堅實基礎。」
於是,無數個日夜,反復的試驗測試,數百上千次的試飛完善,度過了12個春秋。
1998年3月23日,殲10迎來首飛。
殲10 圖由航空工業集團提供
當天下午,溫江機場,萬人齊聚。由首飛試飛員雷強駕駛殲10完成首飛。「飛機在天上飛了20多分鐘後順利著地,宋總小跑過去和現場的人相擁,喜極而泣。」很多年後幾乎所有參與過殲10研發工作的人,談起殲10首飛成功,仍激動不已,謝品也不例外。「這是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戰機,直接拉開了中國航空的新時代!」
「宋總是同事亦是摯友一樣的人」
在采訪中,謝品提及最多的人名就是宋文驄,那個是同事亦是摯友一樣的人。
半個世紀的工作經歷,謝品一直伴著宋文驄。「最早他當組長,我是組員;他是總設計師,我當副總設計師。」謝品說,作為我們國家土生土長的總設計師,宋文驄沒有吃過「洋麵包」。「宋總是真正意義上打過仗的飛機設計師,飽受戰爭洗禮。」謝品評價道。
在技術上,謝品認為,老宋是個總想著往前走的人。因為主意多腦瓜靈活,很多同事戲稱宋文驄為「宋老鬼」。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財政吃緊,新型號很難「上馬」。但宋文驄始終認為,新型號的研制勢在必行,並帶領團隊開展了前沿技術研究。1964年,國家開始重視新機型的研制,而中航工業成都所在這方面已經取得長足進展。
作為參與殲10計畫研制的團隊核心成員,為了爭取殲10計畫研制工作,宋文驄、謝品與中航工業成飛所原所長成誌明三人曾一起向有關部門立下了軍令狀。2015年12月30日,宋文驄因病被送到北京,這次也是他們與「老宋」的最後一面。
2016年3月22日下午1時10分,86歲的宋文驄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301醫院辭世。同月23日——殲10首飛18周年,華西都市報刊發名為【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去世 「他去了離翺翔的飛機最近的地方」】的新聞報道,以此紀念。這篇報道謝品後來才看到。他說,「大家都說宋總去了離翺翔的飛機最近的地方,我也這樣認為。」
談起過去的回憶,無數畫面仍會清晰出現在謝品的腦海裏。作為一個在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歷史潮流裏,走過半個世紀的人,如今再回頭看,謝品說,「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雖經歷坎坷和曲折,卻一直在穩步向前,果實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