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國派出薩德反導系統,配合以軍原有的箭3,給以色列套上雙保險

2024-10-17軍情

美國國防部近日表示,將向以色列提供1套「薩德」反導系統,並派遣相關美軍人員幫助以色列提高防空能力,"薩德"系統將由駐紮在以色列的美軍操作,這或許會讓伊朗投鼠忌器。

伊朗在上次大規模的飛彈空襲中,使用彈道飛彈轟炸了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和箭2反導系統。打擊以色列的防空反導系統是一回事,直接轟炸美軍陣地是另外一回事,伊朗當前沒有對美軍直接開火的意願。

(相關報道)

一套薩德系統通常由指揮車、射控雷達、6部8聯裝發射裝置和48枚攔截彈組成,需95名士兵操作,按照2枚飛彈攔截1個目標的標準,這48枚攔截彈可以對付24枚伊朗彈道飛彈了,基本可以對重要目標提供較好的保護。

薩德效能如何?

薩德是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的音譯(英文縮寫為THAAD),也就是說薩德只能在彈道飛彈的再入段進行攔截,基本上與標準-3是一個定位。

薩德系統的攔截彈全長6.17公尺,最大直徑370公釐,發射重量約900公斤,射程300公裏,攔截高度40-150公裏,飛行速度為2500公尺/秒。

(薩德飛彈發射車)

這種攔截彈由一級助推火箭和作為彈頭的KKV(動能殺傷飛行器)組成,KKV重約60公斤。也就是說,這個KKV是用高速撞擊的方式引爆目標彈來進行攔截的。

撞擊又對飛彈的導引頭和空間機動能力要求很高,因此,薩德攔截彈采用了側面開窗的紅外凝視成像導引頭,這種導引頭探測精度極高,能夠辨識和釘選彈道飛彈的彈頭。

此外,薩德攔截彈還有俯仰、偏航、滾轉控制發動機,可使飛彈在大氣層內獲得10個G和機動過載。

薩德系統最核心的傳感器是AN/TPY-2型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其天線陣面積9.2平方米,裝有30464個收/發單元,每個單元的峰值功率可達16瓦,這就很厲害了,要知道,AN/APG-77每個收/發單元的功率才10瓦。

(AN/TPY-2雷達)

正因為如此,AN/TPY-2的探測距離非常遠,對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為1平方米(典型彈道飛彈彈頭的反射面積)的目標,其最大探測距離約1200公裏,對RCS為100平方米的目標,AN/TPY-2的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000公裏。

伊朗中部到以色列的直線距離也才1800公裏,這就意味著,只要伊朗飛彈一升空,基本上就會被AN/TPY-2發現。不同於宙斯盾的S波段雷達,工作於X波段的AN/TPY-2雷達探測精度極高,足以對目標進行毀傷評估。

還能用0.4-0.8度的窄波束,在580公裏的距離上精確評估目標彈頭的預計位置,並辨識真假彈頭。

薩德能否克制伊朗飛彈?

薩德系統在應對伊朗飛彈方面具備一定的克制作用,但其效果依賴於具體的飛彈型別和作戰情境。

薩德系統專為攔截中遠端彈道飛彈設計,具備在大氣層內外高空攔截的能力,對一些典型的伊朗中程彈道飛彈(如沙哈布-3和Sejjil-2)有較好的防禦效果。這些飛彈的射程一般在1000到2000公裏之間,理論上在薩德的防護範圍內。

薩德系統的高空攔截能力使其能夠在這些飛彈進入大氣層之前擊落,有助於減少這些飛彈對以色列或其他目標的打擊效果。

不過,薩德系統的防禦覆蓋也存在局限性。盡管薩德的雷達探測範圍較大,可覆蓋約2000公裏,但其實際攔截範圍相對有限,通常只能保護一個較為集中的區域。

伊朗可能透過從不同發射地點發射飛彈或采用齊射(多枚飛彈同時發射)策略來增加穿透薩德防禦的機率。在面對來自多方向的攻擊時,薩德的攔截效率可能受到一定影響。

此外,伊朗近年來不斷發展更先進的彈道飛彈,例如具備變軌或滑翔再入技術的飛彈(如「流星」系列的改進型),這些技術在飛行末段產生變軌幹擾,使薩德的釘選和攔截變得更具挑戰性,增加了飛彈穿透防禦網的機率。

在這種情況下,薩德系統的攔截能力可能會有所下降。

一般來說,薩德系統通常和其他防空系統協同作戰,形成多層次防禦。薩德負責大氣層內外的高空攔截,而愛國者系統等則補充低空和末端的防禦,箭-3提供更深層次的攔截,整體上增加了防禦的有效性。這種多層防禦結構在面對伊朗的中遠端飛彈威脅時可以顯著提高成功率。

總的來說,薩德系統能夠部份克制伊朗的彈道飛彈,在應對中遠端非規避性飛彈時效果較好,但在面對齊射或具備末段變軌能力的飛彈時仍有局限。

與其他防空系統配合,薩德能夠在多層防禦體系中發揮較好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抵消伊朗飛彈的威脅。

給以色列加個雙保險
箭-3是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IAI公司)與美國波音公司聯合研制的一種陸基末段高空反導系統,定位跟薩德差不多。

其攔截彈長6.4公尺,彈徑530公釐,發射品質1700千克,射程250公裏,射高100公裏,采用直接動能撞擊方式殺傷目標,用的是「慣導+中段指令修正+末段紅外成像/可見光尋的」的復合制導體制,姿態控制發動機也有,配置不披薩德低。

(箭-3發射車及攔截彈)

美國在以色列部署薩德系統,可以被視為一種「雙保險」戰略。雖然以色列已經擁有箭-3、箭-2等反導系統,具備多層防禦能力,但薩德的部署為以色列的防禦網路進一步提供了覆蓋和層次上的補充。

箭-3的攔截主要集中在大氣層外的遠端彈道飛彈,對極端高空和遠端威脅應對有力,但薩德則填補了大氣層內外的靈活攔截需求,形成了一個更緊密的防禦網,使以色列在面對更復雜的中遠端飛彈威脅時有更高成功率。

薩德系統的雷達探測範圍廣,具備強大的目標釘選和跟蹤能力,能及早發現、攔截威脅,為箭-3提供時間上的緩沖,也提高了整個防空系統的反應速度和效率。

薩德系統是美軍主導的全球飛彈防禦網路的一部份。美國在以色列部署薩德,一方面增強了盟友的安全防線,另一方面也擴大了美軍在中東的監控和防禦範圍,有助於提升區域威懾力。

對於美國來說,部署薩德不僅僅是為以色列提供雙重保障,更是鞏固其在中東的軍事戰略布局,借此對潛在對手(如伊朗)形成更加直接的威懾。

總體來看,薩德的部署確實給以色列的防空體系加了「雙保險」,提升了對遠端彈道飛彈的綜合防禦能力,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承諾,鞏固其在中東的戰略影響力。

薩德更容易得到美軍體系的支持

除了本身效能上的差距以外,相比箭-3,薩德也能更好地得到美軍體系的支持。

("鋪路爪"雷達)

今年4月,伊朗向以色列發射飛彈時,第一時間就被美國的飛彈預警衛星發現了,相關數據先是傳輸到美軍卡達烏代德基地的「聯合空中作戰中心」,隨後再向以色列發出飛彈來襲的警報,但這中間畢竟隔了一道手,反應不夠及時,可要是換成薩德就不同了,美國衛星可與其直接進行數據交換。

另外,在卡達還部署有AN/FPS-132「鋪路爪」Block5雷達,其探測距離一般可達5500公裏,可對來襲的伊朗飛彈進行早期預警,也可以直接與以色列的薩德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