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軍工企業員工人數達174萬,而美國軍工企業員工為98萬後,美國國防部份析得出結論,中國國防工業超過美國。
中美軍工企業實力對比情況究竟如何?
步步緊逼的威脅
2023年,美國為了給本國巨額軍費開支找理由,公布了【國防工業戰略】草案,表示美國要發展、要作戰,就要應對一個「步步緊逼的威脅」。
美國認為給他們帶來威脅的國家,就位於印度洋和太平洋這個區域範圍內,放眼望去,能滿足美國標準的也只有中國。
於是美國草案就督促美國團結起來,共同防禦,好應對中國這個正在崛起的「全球工業強國」,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軍工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中國軍工企業員工人數已經達到174萬,而美國相關產業員工人數才98萬,看似中國優勢明顯,實則是美國在維護「中國威脅論」。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區區軍工員工數量說明不了什麽,要看軍工發展水平,還得參考軍工生產成果,比如軍艦排水量人均多少噸。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各種艦艇有2200艘,總量看起來也不算少,但每一艘軍艦的排水量都不高,這樣算下來,中國的人均軍艦排水量遠小於美國。
再加上美國卻已經擁有「伯克」級驅逐艦,一艘驅逐艦的排水量就能達到七八千噸,和中國排水量4000噸的驅逐艦相比,存在明顯優勢。
中國發現自身不足後,這些年來都在致力於加強軍工建設,還曾因為自身研發能力有限,不得不從蘇聯等國家進口蘇聯戰機、航母等軍工產品。
甚至中國至今大國重器遼寧艦、山東艦上,都有蘇聯航母的影子,無論如何,軍工采購這條路,讓中國學到了不少東西。
但軍用裝備總進口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中國至少從上世紀50年代,就專門挑出來一批研究人員,讓他們為中國研究飛機、軍艦等軍工產品。
他們為中國軍工產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後,中國的055、052D、075、003等軍艦,才能像下餃子一樣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中國軍工發展成果一經公布,就引起美國的高度關註,還對美國的軍費計劃產生過一定程度的影響。
比如美國2023年初的時候,給自己2025年定下9000多萬美元的軍費開支,覺得只有這麽多軍費開支,才能保證它們在軍事領域的優勢地位。
但美國受到有限的經濟條件影響,還沒來得及實行這個計劃,就把軍費開支減少到8000多億美元,也就比今年的軍費水平高出1個百分點。
今年軍費是8860億美元,人均軍費開支有2200美元,比中國的人均軍費開支高出4倍還多。
眾所周知,軍費開支和軍工生產息息相關,美國能拿出8000多億美元作為軍費開支,不光能幫助他們的軍隊增加一些裝備,甚至還能讓他們更好地為戰爭做準備。
可美國專家麥肯齊·伊格蘭卻提出,中國北京軍費開支,已經不是單純地為了讓中國跟上世界的步伐,這樣的中國甚至已經成為世界的威脅,那麽中國今年的軍費開支究竟是多少呢?
世界第二
今年年初,環球網就公布了中國的國防預算,也就是中國的軍費開支,折合成美元是2314.2億美元,比美國專家估計的7100億美元要低不少。
我們姑且按照7100億美元算,中國人均軍費才500美元左右,穩居世界第二,但軍工水平還達不到對美國構成威脅的程度。
但美國依然認為,是中國的存在,讓美國國防工業難以保持理念地位,這樣的話,他們應該盡快提高軍費水平,以免「進一步落後」。
而美國的這些言論,純屬是想要更多的軍費開支罷了,可軍費開支或多或少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每一分錢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美國除了要建造和購買新的武器,還要對舊的軍工產品進行維護,比如他們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這艘驅逐艦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服役,滿載排水量至少8000多噸,技術水平遠遠領先於中國滿載排水量4000噸的驅逐艦。
可無論阿利·伯克多麽先進,到今天也面臨著需要重點養護的問題,需要花費一定的美軍軍費開支。
按理說中國現代海軍建設比美軍晚一些,那麽美國軍艦這些年來遇到的需要大修的問題,中國軍艦晚幾年才能遇到。
但中國2004年下水的054A,也面臨著服役末期要大修的情況,同樣需要消耗一定的軍費開支。
除了這些,就是生產新的軍工產品比較耗費資金,而精打細算的美國早就考慮到節約成本的問題,把軍工生產交給私人單位。
比如美國的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這家公司不光幫美國生產海軍船只,還曾為了經濟利益把軍工產品賣給中國台灣地區。
這並不是美國唯一一家軍工生產單位,美國還有個知名度較高的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它能順利地開展軍工生產計畫,離不開美國的大力支持。
但今年美國縮減軍費開支的訊息被傳出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股價下跌2.6%,意味著這家公司和往年相比,多多少少要遇到一點資金緊張的問題。
美國要解決這個問題,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軍費開支,可他們的【外交】雜誌卻認為,他們並沒有把軍費用在正地方,還公開批判他們的霸權主義。
無論美國是否增加軍費開支,美國的海軍主力艦總噸位已經達到300多萬噸,高於中國的200多萬噸。
再加上美國人口只有3億多人,而中國人口有14億多人,平均算下來,美國人均噸位還是遠遠高於中國,不難看出中國軍工建設事業依然任重而道遠。
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也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硬實力,尤其是軍工生產能力,為保護祖國和人民的安全、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