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國3航母同時出動,給全世界狠狠上了一課,美認慫變乖巧了

2024-10-07軍情

近期,美國、日本、越南等國家紛紛釋放出與中國進行「暫時性認慫」的訊號。盡管如此,徹底和解仍屬奢望——只要美國尚未徹底衰落,它便不會放棄與中國的對抗。這一轉變背後的推手,或許與9月18日中國三艘航母同時出海的事件息息相關。

近期舉行的美日印澳四方會談,其結果是四國海岸防衛隊計劃於明年啟動四方海上船舶觀察團,並在東海和黃海地區進行巡邏,企圖復制南海菲律賓模式。表面上看,這是對中國的施壓之舉,但實際上卻透露出一種「認慫」的意味。

美國一直以來在亞洲煽動小國對抗中國,自己則居高臨下地觀望。最初,美國意圖將日本打造成第二個烏克蘭,迫使其與中國開戰。然而,中國亮出強大的軍事實力後,美國不得不改變計劃,將原本的「逼迫日本宣戰」轉變為「海警船聯合巡航」,意圖將沖突控制在可控範圍內,盡可能避免爆發熱戰。

為何美國如此忌憚熱戰?答案就在中國展示的三個航母戰鬥群——與美國艦隊中那些「半殘」的軍艦不同,中國航母戰鬥群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只能選擇效仿印度,利用中國「堅決不開第一槍」的戰略原則,將聯合艦隊轉變為海警聯合巡航。

為了進一步降低與中國發生直接沖突的可能性,美國主動尋求與中國進行軍事對話。近期,美國主動邀請中國軍隊與印太司令部進行電話會晤,試圖就熱點局勢保持溝通,避免戰略或戰術上的誤判。

美國此舉明顯流露出對中國幹預其全球布局的擔憂。中國三個航母戰鬥群的遠海作戰能力已經不容小覷,這對美國來說是一項無法忽視的挑戰。

除了美國,日本近期也動作頻頻。美日聯合艦隊在日本海一帶進行軍事演習,意圖對中國施加壓力。

觀察日本政壇可以發現一些耐人尋味的現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最近的一系列舉動,似乎與日本官場邏輯背道而馳,這或許是他有意卸任首相之位的舉動。

岸田文雄的政治派系因貪汙案遭彈劾,這在日本政治中並非罕見事件,通常可以透過一系列「危機應對措施」來化解。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岸田文雄卻選擇將證據拋給其他政治派系,自己全身而退。這一舉動引發日本政界普遍呼籲岸田文雄下台,但令人驚訝的是,他至今仍穩坐首相之位。

這種現象或授權以解釋為,日本政界人士都不願意接手「炮灰首相」的位置,因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擔任戰時首相,特別是受美國控制的「炮灰首相」,無疑是極其危險的。

日本近期也采取了一些與中國劃清界限的舉措,例如公開涼月號驅逐艦艦長的處理結果,以及在核汙水排放問題上,日本願意接受中國的監督等等。這些舉措本質上都是向中國表達「不會發起戰爭」的資訊。

有些人或許會質疑,美國和日本並沒有真正認輸,只是將海軍聯合艦隊改為海警巡航,這仍然是對中國的挑釁。

不能否認,不發生戰爭對中國是有利的。當前美國已經開始降息,資本將會大量流出美國。如果中國能夠展現出控制局勢的能力,確保戰爭不會爆發在中國周邊,那麽這些資本將會流入中國,這將緩解中國面臨的經濟壓力,為經濟轉型和改革爭取寶貴時間。

美國此前的計劃是在降息之前,在東亞地區挑起戰爭,以阻止中國快速吸收美國資本。然而,美國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這表明他們已經評估了自己的實力,發現他們無法戰勝中國,甚至戰爭可能會導致他們付出更大的代價。

韜光養晦是明智之舉,但不能一味地隱忍。在必要時,展現出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對於像美國和日本這樣的國家,實力是他們唯一能夠理解的語言。

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以冷靜、理性的態度應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