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知名國防媒體【防務一號】報道,近日,兩名美國參議員致信五角大廈,要求了解美國在量子傳感技術方面的努力,並質疑美國是否能夠在該領域與中國保持同步。
信件內容提到,中國在量子資訊科學領域的某些研究已經在規模和深度上超過了美國,這讓美國政界感到擔憂。
量子傳感是一項具有革命性潛力的技術,可以使定位導航等系統不受幹擾訊號的影響,保證系統的可靠性。
因此,量子傳感被視為未來軍事的重要組成部份。
美國為何在量子傳感領域如此焦慮?
此次寫信的兩位參議員分別是來自新罕布夏州的民主黨議員瑪吉·哈桑和來自田納西州的共和黨議員瑪莎·布雷克本。
他們在信中指出,為了確保美國在量子傳感領域保持技術優勢,國防部必須擁有明確的戰略計劃,將量子傳感技術整合到國家安全體系中。
這封信透露出美國在科技競爭中的焦慮感,尤其是在量子傳感這種與實際套用更為緊密的技術上。
根據信中參照的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在量子通訊方面領先,並在量子傳感領域與美國勢均力敵,甚至在某些已經接近市場化的技術上有所超越。
相比之下,美國在量子計算領域占據優勢,但量子計算的實際套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IBM計劃在2033年之前建造三台10萬量子位元的電腦,但這些計畫距離實作仍遙不可及。
與量子計算相比,量子傳感的套用更為接近現實世界。例如,量子傳感可以透過觀察原子來獲取精確的加速度等數據,使無人機或飛機即便在沒有GPS訊號的情況下,也能準確定位。
這種技術的優勢在於,量子傳感能夠規避現有GPS訊號容易被幹擾和欺騙的缺點,從而提升裝置的可靠性。
美國國防部及其下屬機構在量子傳感領域也有一定的投資,投入了約5500萬美元用於量子傳感技術的基礎研究。
然而,ITIF的報告指出,中國透過聚焦於這些更接近短期套用的技術,而非量子計算硬體的發展,使其在量子通訊和量子傳感領域擁有明顯優勢。
整體來看,中國在近場量子技術上的戰略性關註,使其在接近市場化的量子技術上占據領先地位。
參議員們在信中強調,為確保美國保持技術優勢,五角大廈需要制定明確的戰略計劃,整合各部門的努力,並與其他聯邦機構進行有效協作,以推進量子傳感技術的發展。
信中還提出了一系列關鍵問題,包括國防部如何利用量子傳感應對新興威脅,以及各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參議員們要求國防部在11月15日前做出回應。
顯然,美國在量子傳感技術上的進展並不如量子計算那樣自信,而中國在這些接近市場套用的技術上已經走在了前面。
中美兩國在量子領域的差異體現了各自戰略的不同:美國更多專註於遠期的量子計算,而中國則更加重視那些可以迅速轉化為實際成果的量子傳感和通訊技術。
我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場科技競賽,更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競爭的體現。
量子傳感技術的套用範圍廣泛,從無人機的精準定位,到更復雜的軍事部署,如果中國在這些方面領先,就可能在未來的科技與軍事競爭中占據更為主動的位置。
而對於美國來說,這種「追趕戰」的背後,是對自己長期科技優勢可能被超越的深刻焦慮。
美國量子傳感領域的挑戰與中國的「彎道超車」
在量子科技的競爭中,美國和中國選擇了不同的戰略路徑,美國更專註於未來潛力巨大的量子計算,而中國則在量子通訊和量子傳感等短期套用技術上投入更多資源。這種戰略差異本質上反映了兩國對技術發展的不同優先級和對市場需求的理解。
美國對量子計算的高度重視與其整體科技戰略相吻合,即期望透過長期積累,實作對全新計算能力的突破。這種「高風險高報酬」的策略意在贏得未來的重大科技制高點。
量子計算被認為能夠解決當前經典計算無法處理的復雜問題,例如新藥研發、最佳化物流系統、破解密碼等,因此在國防、醫療、能源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在套用價值。
然而,這種戰略也帶來了某些短板。
量子計算的實際套用距離成熟仍然遙遠,開發出大規模穩定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是一項極為困難的挑戰,這意味著美國的投資目前更多是「遠水難解近渴」。
而相對而言,量子傳感和通訊技術的實作門檻更低,能夠更早地轉化為實際套用。中國在這些技術領域「彎道超車」,可能意味著其可以在未來幾年中迅速實作技術優勢的轉化。
量子傳感技術之所以被廣泛看好,是因為它可以在不依賴外部訊號的情況下進行精準的測量和導航,這對於軍事領域的套用尤其重要。
舉例來說,在面對強敵時,GPS訊號容易被幹擾或欺騙,而量子傳感可以有效避免這些風險,從而提升無人機、飛彈等的行動能力。
這也正是為什麽兩位美國參議員會在信中強調,國防部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戰略來發展量子傳感技術,以確保美國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技術優勢。
而中國對量子傳感的關註,除了在軍事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外,在商業套用方面也有廣泛的前景。
來的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會配備量子傳感裝置,使其即便在地下或城市高樓林立的環境中,也能精準判斷自己的位置。透過這些「接地氣」的套用,中國在量子傳感領域的技術優勢有望直接轉化為經濟競爭力。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在量子傳感技術上的相對滯後,除了技術本身的挑戰外,還受到體制上的影響。
兩位參議員在信中就提到,國防部的量子傳感發展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協調,而不同機構之間的投入和協作不足,使得進展不如預期。這種分散的體制導致了資源分配和技術研發的效率不高。
相比之下,中國的量子科技發展受益於國家層面的集中部署和企業、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在政府明確的政策指引下,科研力量和市場需求得以有效結合。
未來的科技競爭,不僅僅是看誰能夠開發出更多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還在於誰能夠更早地將這些先進技術套用於現實世界。
中國對短期量子技術套用的重視,反映出其在科技發展上的務實態度,先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技術積累經濟和軍事優勢,再去逐步追求更具突破性的目標。
對於美國來說,保持在量子領域的長期優勢,需要在未來繼續增加對量子傳感的投資,並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
此外,還需要一種「技術路線多樣化」的戰略,不僅繼續押註量子計算這種遠期目標,也需要重視那些能夠快速轉化為成果的技術,以防止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失去更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動權。
稍作小結
量子科技不僅影響中美兩國的未來發展,還將影響全球科技格局。
中國在量子傳感和通訊領域的快速推進,可能會在未來改變國際市場和技術標準的制定權,尤其是在那些與高精度測量、導航等相關的產業。
而美國如果不能在短期套用技術上縮小差距,可能會在未來幾年中面臨更大的壓力。
中美的科技競爭並不是「零和遊戲」,而是兩國在科技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領域的競爭。
在這個過程中,雙方既可能相互激勵,推動整體科技進步,也可能由於某些領域的技術差距而引發緊張。
在量子科技的發展上,誰能更好地平衡長期目標與短期成果,誰就能在未來的科技賽局中占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