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軍19架B2全出動,誰來擋?全球僅2國有望應對

2024-12-16軍情

B-2隱身轟炸機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投入大規模服役的戰略機型,被譽為「全球最強轟炸機」。

截至2024年末,美國現役的B-2隱形轟炸機共有19架。若這19架B-2同時出擊,又有多少國家能夠應對?

當前,世界上唯有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能夠抵禦19架B-2戰略轟炸機的攻勢。

面對隱形戰鬥機,應采取何種策略?

要理解這一點,首先得明確,「隱身戰機」並非徹底在雷達上消失,而是縮短了被雷達偵測的距離。

隱身戰機借助特殊塗層與結構設計,減少雷達波反射面積,實作低可探測性。

這樣一來,就能顯著減少被雷達偵測的距離。一架雷達原本能在200公裏外探測到敵機,而若敵機采用隱形技術,該雷達可能要等到50公裏內才能捕捉到目標。

在這樣的環境下,若一國的雷達分布足夠廣泛,便能有效對抗隱形戰鬥機。

在全球範圍內,能夠自主開發並制造防空系統的國家屈指可數,主要集中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中。

具備構建遠端、中程及近程三層防禦系統的完整防空能力的國家,目前僅限於美國、俄羅斯、中國和法國。

B-2隱形轟炸機歸美國所有,作為北約成員國及美國夥伴,法國不會受到美國軍事行動的影響。

因此,現今全球範圍內能抵禦美國軍事行動,並有效應對美國B-2隱形轟炸機的,唯有中國和俄羅斯。

自蘇聯時期起,俄羅斯便著手建立全面的空防體系。中國在新世紀初期仍需采購俄制S-300及S-400防空裝備,而今已自主研發出完整的防空系統。

在短程防空領域,中國裝備了紅旗-16防空系統;中遠端防空則由紅旗-22負責;至於遠端防空任務,則主要依賴於紅旗-9系列。

如今,中國已構建起遠端、中程和近程三重國產防空體系,這三重防護網已將國家嚴實地守護起來。

本世紀初,中國采購俄羅斯S-300和S-400防空系統,一方面是為了爭取時間,在國產各類防空系統投入使用前,只能依賴進口。

其次,俄羅斯的防禦系統成本低廉,與中國形成良好互補。

俄羅斯防空體系的主要短板在於其雷達技術較為陳舊,而中國雷達技術恰好能夠彌補這一不足。

將俄羅斯的防空飛彈整合進中國的雷達指揮體系,這被視為成本效益較高的策略。

總而言之,現今的中國與俄羅斯均部署了密集的防空體系,即便如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也難以輕易穿透這兩國的空中防線。

美國對遠端飛彈有著極高的依賴。

實際上,連美國也懷疑B-2轟炸機能否突破中國的防空系統。

在美國針對台海局勢所構想的多種軍事策略中,若要對大陸實施打擊,美軍將極大程度上倚重遠端空基或海基飛彈。

這些飛彈的飛行距離通常超過300公裏,甚至可達到1000公裏以上。

美國對這些遠端飛彈的依賴,源於其空中力量難以突破中國的防禦體系,從而無法對中國內陸實施全面的空襲行動。

若連美國也無法確保在台灣周邊海域和空域的優勢,它便只能依賴遠端飛彈,從中國防空系統的有效範圍外,對大陸目標實施攻擊。

近年來,美軍現役的三款轟炸機均顯現出向「飛彈載具」轉型的趨勢。

美國最信賴的B-52轟炸機,因其能夠攜帶多種飛彈而備受重視。

盡管B-1B和B-2轟炸機攜帶的飛彈種類較少,但它們仍能發射遠端飛彈。

關於轟炸機的數目問題。

除了空中優勢的挑戰,B-2轟炸機的數目不足也是個難題。

實際上,B-2轟炸機並非一款十分成功的武器,因其數量極為有限。

此武器計畫起源於蘇聯時期,當時美方空軍擬購超過百架,旨在構建大規模機群。

然而,隨著蘇聯的瓦解及世界各國在軍事力量上難以匹敵美國,美軍方決定終止後續訂單,最終僅制造了21架B-2隱形轟炸機。

B-2轟炸機因數量稀少,顯得尤為珍貴,幾乎成了「奢華的擺設」。

在美國參與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沖突及阿富汗行動中,空軍更傾向於選擇B-1B而非B-2執行任務。

一度,B-1B轟炸機因頻繁出動而加速老化,至2019年,現役的62架中僅約10架可正常出勤。

毋庸置疑,倘若美國擁有超過百架B-2隱形轟炸機,並且這些轟炸機同時對中國的防空體系發起攻擊,那麽該體系將面臨極大的挑戰,能否有效應對尚難定論。

因此,美國在深思熟慮後,決定部署超過一百架的新一代隱形轟炸機——B-21。

美國空軍正計劃購買不少於100架B-21轟炸機,以抗衡中國不斷增強的軍力。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的險惡圖謀已十分明顯,不過對於其B-21轟炸機,我們大可不必過於憂慮。

首先,B-21轟炸機在多項效能上不及B-2轟炸機,特別是在飛行覆蓋範圍上。

B-2隱形轟炸機的最大飛行距離可達1.2萬公裏,戰鬥覆蓋範圍約3000至4000公裏。

然而,B-21轟炸機的最大飛行距離約為7000至8000千米,其有效作戰範圍則在2000到3000千米之間。

這一活動範圍表明,若B-21欲對中國實施攻擊,其基地位置也須處於中國軍隊的火力覆蓋之內。

其次,基於美國當前的實力,人們對其能否制造出100架B-21轟炸機持疑態度。

美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導致其整體軍事工業實力逐漸減弱。

美國海軍面臨新艦艇入列速度不及舊艦艇退休速度的問題,甚至艦艇維修任務也需外部承包。

大約二十年後,美國的航空工業可能也會遭遇與本國造船行業類似的命運。

資訊來源:【1】新華通訊社·【美國媒體稱新型戰鬥機計畫進展不順,美國空軍寄希望於B-21】【2】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軍事觀察」美軍三大轟炸機均面臨困境】【3】海外資訊網·【中國全方位防空系統在中國航展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