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韓戰場上,誌願軍和聯合國軍之間有一場鮮為人知的白刃戰,這場白刃戰是澳洲方一千人對陣我誌願軍戰士30人,從兵力上來看,澳洲一方占優,而且澳軍由於營養比我軍好,因此顯得人高馬大的,所以戰役初期的時候澳軍自己也是信心滿滿的。
然而,事情的結果出乎了澳洲的預料,以至於這次戰役過後,聯合國軍之間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永遠不要和誌願軍拼刺刀。
那麽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以至於讓澳軍有這種心理陰影呢?
1950年6月,韓戰爆發,此時聯合國在美國的操控性順利透過了對朝的議案,於是在這之後以美國為首的17國加入了韓戰,而作為美國的「馬仔」之一,澳洲也率領幾千人參加了韓戰。
在此以前,澳洲軍隊被當時的聯合國公認的是拼刺刀技術世界第一,在二戰時期澳洲的軍隊就以敢拼刺刀而聞名。
二戰時期,作為盟國的澳洲曾經是日本的重點打擊物件,日軍曾轟炸過達爾文,造成當地平民傷亡,而澳洲誓報此仇,因此在之後和日軍的對決之中,澳洲不要日軍俘虜,20萬日軍最終和澳軍作戰,被打的只剩下了一萬多人。
在初到聯合國戰場的時候,澳軍也著實出了一個風頭:
1950年10月,澳洲軍隊在和北韓人民軍239團展開了一場激戰。
當時的澳軍人高馬大,且裝備精良,而北韓人民軍則在聯合國軍攻勢下一敗塗地軍心渙散,這樣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最終澳洲以受傷7人的代價刺死了北韓人民軍二百七十人,兩百多人被俘虜。
也因此澳洲軍隊在聯合國軍之中名聲大噪,他也非常想用拼刺刀的方式來向聯合國軍證明自己,當然了,對於誌願軍,澳洲在戰爭初期也是非常不屑的,在戰爭一開始,他認為誌願軍和北韓軍隊其實沒多大區別。
很快,誌願軍就滿足了澳洲的需求,不過對於澳洲來說,這一次和誌願軍的交手是妥妥的噩夢。
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打響了韓戰第一槍,第一次戰役打響了,在第一次戰役之中,以39軍打得最好,他在雲山以一個團對抗美軍的一個團,並打破了美騎兵1師兩百年的不敗神話。
然而,此次戰役之中,39軍的傷亡也不小,對於誌願軍來說美軍也是一個全新的但也是極為強悍的對手,他們戰鬥意誌並不堅強,可是在火力上美軍一個團就能頂得上誌願軍的一個軍,更別說天上還有飛機的轟炸了。
就是在如此劣勢條件下,39軍消滅了美騎兵1師第8團一個營,因此美第8集團軍總司令沃克不得不命令所有部隊緊急向清川江地區撤退,並命令英軍27旅掩護撤退。
面對這絕佳良機,誌願軍怎麽會放過這個機會呢?於是誌司下令讓誌願軍各部立即追擊,務必要將美軍堵在清川江一帶。
此時清川江南岸的一處陣地上,誌願軍39軍117師350團穿插到了這裏,而這裏剛好是英軍27旅撤退的必經之路。
而英軍27旅在得到這個訊息之後非常震驚,因為如果不打通這條路線,那麽他們就是甕中之鱉了,因此英軍27旅旅長立即集結兵力,並派出大量的重火力部隊不顧一切的朝著誌願軍的陣地發生炮彈。
他們打算用炮彈來給自己炸出一條逃生通道,在英軍強大的火力攻勢之下,誌願軍350團損失慘重。
此時為了能夠完成誌司交代的任務,350團團長命令1連留下繼續阻擊敵人,而剩下的部隊則尋找機會繼續潛伏,給予聯合國軍更致命的打擊。
在大部隊撤走之後,此時陣地上僅僅只剩下了1個連,而他們將迎來比英軍更猛烈的炮火。
為了能盡快突破這個防線,英軍集中優勢兵力,在坦克大炮以及10架飛機的幫助下不間斷地朝著誌願軍陣地發射炮彈。
但是打了一個上午,英軍卻始終未能跨進一步,不過此時1連的情況也很不樂觀,戰鬥了一個上午,原本一百多人的隊伍此時只剩下了30人。
英軍無奈,只得將英27旅之中的王牌部隊的澳洲營拉過來繼續朝著誌願軍陣地猛攻。
而接到這個任務之後,澳軍激動萬分,他們也早就聽說誌願軍非常擅長白刃戰,如果自己在北韓戰場上用白刃戰擊敗了誌願軍,那麽無疑會給自己長臉。
在澳軍到達戰場之後,看著對面僅剩的30人,其不屑的臉色更加不予隱藏,他們甚至連工事都不修築,直接端著刺刀就沖上了誌願軍的陣地,近千名澳洲士兵撲向1連陣地。
本來,當時我誌願軍戰士一直被英軍轟炸真窩著火呢,此時見到這幫楞頭青居然敢端著刺刀就沖過來了,這不就是送上門的「軍功章」嗎?
於是在這之後剩下的30名誌願軍直接拿起刺刀,組成進攻隊形,每名戰士都帶著一顆手雷彈,誓與陣地同生死!
自土地革命以來,由於我軍在武器裝備上一直處於劣勢,因此為了能夠在戰場上殺敵,只有靠著近身肉搏和拼刺刀才能夠有效殺傷敵人。
所以用【亮劍】之中張大彪的話來說:「論拼刺刀,中國人是他的祖宗。」
面對撲上來的澳洲軍隊, 誌願軍戰士們先是用槍射擊,待敵人沖到陣地前,誌願軍戰士們一起沖出陣地,和澳洲軍隊展開肉搏戰。
面對人高馬大的澳軍,我軍戰士沒有一絲畏懼,拿起刺刀就沖了上去,以大無畏的精神同敵人展開肉搏戰。
經過殘酷而激烈的搏殺以後,如澳洲軍隊所預料的那樣,地上躺滿了屍體和被刺傷後哀嚎的傷員。
但是讓和澳軍預想的差別就在於,地上躺著的大部份不是誌願軍士兵而是澳軍士兵。
經過一輪短暫交鋒,澳洲士兵被窩誌願軍戰士刺死12人,失去作戰能力的有64人,而誌願軍犧牲2人,傷3人,還剩下25人。
當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澳軍營長都懵了,再看手下士兵個個臉上都帶著懼意,他怎麽都不相信這個結果。
剩余的戰士則繼續縮小了陣型,有手榴彈的拿出手榴彈,他們知道今天肯定要犧牲在這裏了,可是誌願軍戰士縱使是死也要拉上幾個敵人當墊背的。
就在1連戰士岌岌可危的時候,所幸2連和3連趕來了,幫助1連戰士突出澳軍的包圍圈。
此時的澳軍經過一輪交手,在誌願軍這裏心態徹底崩了,看到對面誌願軍的援軍到了,失去了和誌願軍交手的勇氣,1連的戰士則趁此機會,在2連和3連的戰士掩護下從這裏撕開了一個口子,順利的突出了澳軍的包圍圈。
經過這次交手之後,澳洲軍隊再也不敢和誌願軍拼刺刀了,而聯合國軍在這之後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永遠不要和誌願軍拼刺刀。
此後,澳洲軍隊收起了戰爭初期的囂張氣焰,學會了「夾起尾巴做人」,在以後的戰鬥之中,澳洲軍隊也不願意自己單獨作戰,他後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同美軍和英軍充當打掃戰場的工作。
5個月後,誌願軍118師354團3營500余人追擊偽6師5000人的潰軍時,誤入英軍27旅所在的預設陣地,被27旅6000余人團團包圍。
由於有了之前的經驗,澳洲這次學乖了,在27旅出兵不出力,而誌願軍戰士也看出了其中的貓膩,最終選擇以澳洲營為突破口,最終突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在北韓戰場上,被誌願軍打服的不單單是一支澳洲軍隊,在戰前麥克亞瑟對於中國人民誌願軍是不屑一顧,而在戰後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兵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誰想和中國陸軍打仗那簡直就是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