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的9月25日,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的洲際彈道飛彈試射成功,給了西方國家一次重擊。
之前西方國家多次唱衰我們,認為中國制造出來的飛彈實力不過如此,可如今洲際飛彈展現出來的強大實力卻讓西方國家傻了眼,就連美國最出眾的三叉戟飛彈在射程方面都比不過中國的洲際飛彈。
不過西方國家也不會對此無動於衷,在中國發射洲際飛彈半個月後,北約國家紛紛集合起來定下了一個計劃,似乎是對中國發射洲際飛彈的回應。
那這些北約國家制定的計劃是什麽,對中國是否會造成影響?
?——【·洲際飛彈驚艷世界·】——?
得益於先輩的辛苦付出,才讓中國有了保衛自身的能力,各種先進飛彈也是層出不窮,讓中國的國防航天工業進一步提升。
東風洲際飛彈的出現更是讓中國的國防事業更上一層樓,在1980年5月18日,中國發射了第一枚洲際彈道飛彈東風五號並且取得了圓滿成功,也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洲際飛彈的國家。
這背後的艱辛只有我們知道,因為那時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在看我們的笑話,而這些聲音也更讓我們堅定了要研制飛彈的決心,最終我們不負眾望的掌握了洲際飛彈技術。
時隔44年,中國又發射了東風31AG飛彈,並且讓飛彈順利落入南太平洋公海,這就說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飛彈技術得到了進一步增強,而且其12000公裏的射程還足以讓我們能夠把目標對準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不過我們發射飛彈只是為了檢驗自身的實力,並無意對其他國家產生威懾,甚至在飛彈發射之前,還對幾個國家做了提前通知,包括美國在內的幾個大國都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異議。
?——【·北約各國采取措施應對·】——?
但中國洲際飛彈的實力增長的如此之快,也讓美國及其盟友開始擔心,畢竟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打壓中國,不讓中國發展,可如今中國在打破桎梏的同時還增強了實力,他們不得不為自身今後的發展考慮。
美國奉行的是霸權主義,不允許其他國家來與他們並肩,中國的洲際飛彈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們自然也要對我們的舉動做出回應。
因此在10月14日,北約的13個國家就集合在一起開展了「堅定正午」的核演習,北約聲明已經為此次演習準備了一年多,並且過程中不會使用作戰武器。
除此之外,北約新聞處還表示北約正在不斷努力以確保其核威懾力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我們也能從中看出北約是意有所指,我們前腳發射了洲際飛彈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強大的核武器實力,後腳北約就開展核演習,這中間的聯系很難不叫人多想。
北約就是希望透過這次演習向中國表明,北約同樣具備不俗的核武器與打擊實力,一旦與中國產生沖突的話,北約也能與中國產生一番較量。
有大概2000名軍事人員參與此次演習,並且還有超過60架飛機參與訓練飛行,包括能夠攜帶美國核彈頭的戰鬥機以及核能力噴射機、轟炸機等。
另外,荷蘭的F-35A戰機還首次被允許參與此次任務,北約秘書長還強調這次演習也是向對手表明,北約已經做好了應對威脅的準備,而這個「對手」是誰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只是對於北約的這次演習,國際社會上卻有著不同的聲音,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認為,當前俄烏沖突已經愈演愈烈,而北約卻舉行核演習,無疑會讓局勢更加緊張。
還有反戰組織對北約的行為進行了批評,該組織認為當前國際形勢已經很緊張了,北約此舉無疑會讓原本就緊張的局勢更加雪上加霜。
雖然北約的言語和行動都在暗戳戳的指向中國,不過他們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與中國對峙,畢竟中國的洲際飛彈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真的惹上中國的話,可能就要嘗嘗洲際飛彈的威力了。
北約的行為同樣凸顯了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核威懾在戰略防禦策略中的關鍵作用,因此盡管面臨著一些爭議和反對聲音,北約以後也會堅持透過舉行軍事演習和更新武器裝備,來增強其核威懾的實力。
?——【·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我們中國也會不遺余力的提升實力,以增強將來面對困境時的勝算,尤其是現在,安全形勢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日益增加,每個國家在這種潮流中都無法做到獨善其身。
因此,如何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促進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應該是一個值得我們考慮的問題,同時這還需要各國在追求自身安全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其他國家的安全需求,尋求共同的安全解決方案。
另外,國際社會也需要加強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多邊機制,以應對全球性的安全挑戰。
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安全領域也在不斷出現,如太空安全、人工智慧安全等,這些新興領域的安全問題也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探討和解決。
在這種多極化和全球化並存的國際環境中,各國需要展現出更大的智慧和責任感,透過對話與合作,共同維護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國際秩序,我們中國也會起到大國作用,為促進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結語·】——?
世界格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可能一直是同一個國家獨占鰲頭,美西方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在時間的長河中,他們並不能始終保持領先狀態,在此期間其他國家也會不斷發展甚至超越他們,這種勢頭是無法遏制的。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不能一味采取打壓和遏制措施,而是應該想著如何適應這種變化,這樣才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不然頻繁的制裁與打壓,換來的只會是自討苦吃。
參考資料:
北晚線上:北約14日開啟年度核演習
環球時報:北約開啟大規模核演習
封面新聞:中國公開向太平洋發射洲際飛彈照片,這四個關鍵資訊值得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