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圍台演習少不了老將出馬,蘇-30掛PL-12出擊,關鍵時刻淘汰俄飛彈

2024-10-16軍情

2024年10月14日,「聯合利劍-2024B」震憾開打。中國空軍蘇-30MKK戰鬥轟炸機也參加了此次演習,此次參演的蘇-30MKK掛載了國產PL-12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而不是此前的R-77E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

此舉表明中國空軍已經基本淘汰R-77,用國產飛彈取而代之。R-77作為中國空軍獲得的第一種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在記載武器中一度地位關鍵。現在則是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

(蘇30MKK掛載PL-12參演)

R-77飛彈為國產飛彈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

R-77飛彈由蘇聯時期的三角旗設計局在1982年啟動研制,主要任務是打擊敵方戰機、巡航飛彈和無人機等空中目標,特別是在復雜空戰環境下提升空中火力的打擊效率。

俄羅斯受限於經濟問題,R-77的基本型並沒有大批次地進入俄羅斯空天軍的裝備清單。中國和印度率先大量采購,裝備各自的蘇系戰機和米格戰機。

R-77飛彈采用主動雷達制導技術,具備中途指令修正功能,可在飛行中途接受發射戰機的指令,並在接近目標時自主釘選。

這一特性賦予了飛彈較強的戰場適應力,能夠在復雜電磁環境中依舊準確命中目標。

此外,R-77以其高機動性著稱,尾部的四片「格子彈翼」設計在高G過載的情況下提供了卓越的氣動控制力,極大提升了近距離激烈空戰中的機動效能。

R-77的弱點是重量較大,射程較短,改進型發展非常慢,趕不上AIM-120不斷升級的節奏。

(此前蘇-30MKK掛載R-77空空飛彈執行任務)

中國空軍在2000年引進蘇-30MKK戰鬥轟炸機,隨機配套引進了R-77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

2002年6月,蘇-30MKK首次試射R-77取得成功,標誌著中國空軍邁入了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時代。此後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大量引進了R-77,不僅蘇-30MKK/MK2使用,殲-11、蘇-27SK經過升級之後也能使用。

我們不僅引進了R-77,還引進了關鍵技術,用於研制國產PL-12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就開始著手研制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但是在一些關鍵技術遲遲未能取得突破,包括末制導雷達、捷聯慣導等等。

進入90年代,中俄開展了大規模軍事技術合作,我方了解俄方已經為R-77研制了新一代末制導雷達-9B-1103M及光纖捷聯慣導,但是苦於經費不足,計畫處於停滯狀態。雙方一拍即合,我方決定投資,推進計畫繼續向前發展,技術成果雙方共享。

(中間就是用於R-77的9B-1348E主動雷達導引頭)

上世紀90年末,我方成功完成9B-1103M末制導雷達、光纖捷聯慣導系統國產化,在此基礎研制了PL-12第一批樣彈。

經過測試,我方發現俄方系統存在運算速度不足,儲存容量有限等缺點,為此技術人員利用國內成果進行了改進和提高,換裝了數位訊號處理系統(DSP)、增加儲存容量等等。

2004年PL-12設計定型,在定型試驗之中取得了12發12中的優異成績。2005年殲-8F戰鬥機發射PL-12飛彈實作雙目標攔截,標誌著國產戰鬥機進入了多目標攻擊時代,這是中國空軍超視距空戰能力雙一個飛躍。

(蘇-30MK2經過改裝早就能夠掛載PL-12)

PL-12飛彈在2005年裝備部隊,主要配備國產殲-11B、殲-10、殲-8F等型號戰鬥機。在它的基礎上又發展了出口型SD-10,配備梟龍戰鬥機,出口到巴基史坦、奈及利亞、緬甸等國。

由於PL-12飛彈與R-77相差無幾,我們在2005年之後就逐漸停止購買R-77飛彈,用PL-12飛彈取而代之。中國海軍航空兵由於R-77飛彈采購數量有限,因此在2010年之後就對蘇-30MK2戰鬥機射控系統進行了修改,方便掛載PL-12。

俄羅斯實作國產化居然比我們還遲

讓人感覺匪夷所思的是,我們實作了PL-12飛彈全國產化,開足馬力大批次生產。俄羅斯自己卻在一段時間裏失去了生產R-77飛彈的能力,R-77在蘇聯時期研制,因此配套企業分布在全蘇聯境內。

蘇聯解體之後,許多重要部件生產單位成為俄羅斯境外廠商,例如烏克蘭就生產了R-77飛彈許多部件。

俄羅斯顯然不願意中距空空飛彈這麽重要的武器依賴進口部件,因此上世紀90年代之後著手進行全國產化。但是受到經濟技術原因影響,相關工作推進非常緩慢。2005年才組裝出首批樣彈,試射更是拖到2010年才進行。

2015年俄羅斯空天部隊進入敘利亞的時候,西方軍事觀察吃驚的發現俄羅斯戰鬥機居然還掛著R-27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執行任務。他們據此判斷,俄羅斯在空空飛彈領域不但落後西方,也被中國拋在了身後。

(1架在敘利亞作戰的蘇-30SM,註意它的空空飛彈還是老式的R-27)

我們還研制了更先進的PL-15飛彈

PL-12飛彈研制成功之後,我們並沒有止步,再接再厲,向更高的目標沖鋒。按照我們的評估,PL-12飛彈與美國AIM-120相當或者相近,但是我們獲悉美國AIM-120D飛彈采用了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射程進一步增加,為此我們又開展了國產PL-15中遠端空空飛彈研制。

首枚飛彈在2011年試射,2015年列裝。根據外界資料,PL-15飛彈采用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射程為200公裏。制導系統升級為有源相控陣末制導雷達,探測距離更強,靈敏度更高,能夠探測、辨識、釘選隱身空中目標。

(PL-15讓我們實作了對美國飛彈的超越)

然而讓我們感覺無語一幕出現了,最新情報顯示,由於技術難度太大,美國最終研制的AIM-120D放棄了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末制導雷達也不是有源相控陣雷達。

換句話說,中國空空飛彈實作了對美國同類飛彈的超越。現在輪到美國人手忙腳亂了,連忙上馬新一代AIM-260空空飛彈,而AIM-260空空飛彈最關鍵的設計要求就是「超越PL-15空空飛彈」。

經過不懈努力,國產空空飛彈實作了美俄飛彈的超越,這個成績來之不易,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我們有理由相信,國產空空飛彈不會止步,還會繼續向前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