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興大國常規戰略平台不斷井噴,已經開始與唯一超級大國的傳統關鍵武器系統逐步拉開了明顯的代差;在連續的挫折與沮喪之余,西方擁躉們的唯一剩余心理支柱,就是戰略打擊系統的所謂壓倒性優勢了。他們認為超級大國仍然保留有5600個以上的戰略彈頭,你新興大國往最多裏說也只有500個左右的彈頭,仍然相差一個數量級。如果一旦真正到全面攤牌的那一天。你的常規作戰平台哪怕普遍領先2代,但是面對無解的全面HE優勢,也只能是被迫簽訂屈辱的城下之盟!否則就要被一次性炸回石器時代。問題是40年一貫制的,新興大國只有300到350個戰略彈頭,只有18發液體洲際飛彈,其中還只有14發處於值班狀態的說法,難道就不是西方戰略家們,一定要長期故意維持的虛假幻覺嗎?
要知道第三代甚至第四代HE武,在1996年全面禁止HE試驗條約正式履行之後,頂級大國在這方面的研發都已經基本終止。也就是各家的真實水平已被長期固定,剩下的無非是一個能夠維持多大的HE武庫實際現存規模的問題。說白了,就是所有造新彈頭與維持舊有彈頭的配方都是現成的。如果要擴大規模,只需增加原料與彈頭以及配套載具的生產線的規模即可。而新生產氫彈甚至是三相彈的氘化鋰6的門檻難度並不高。大國當前正在全球性爭搶的鋰礦資源,哪怕拿出其中的千分之一就足夠生產數萬枚新HE彈。因此真正的限制因素,其實是對鈾235的新濃縮能力。當然5大善人是不屑直接拿原始的鈾235當新炸彈的扳機的。更傾向於用材料消耗更少、綜合安全系數更高的鈈239。不過鈈239自然界並不存在。
仍然需要拿武器級鈾235進入專用生產堆反應生成。因此這又回到了原始鈾235的大規模濃縮問題。說到底,就是用海量電力拿來置換。而誰是當今全球第一電力生產大國不言而喻。冷戰時代的美蘇都消耗掉了本國當時發電能力的至少五分之一來濃縮出制造大約6萬個彈頭的濃縮鈾。而濃縮同樣數量的武器級鈾,只需要消耗當今全球第一發電大國最多三十分之一的電力。而且當今的鈈元素用量更少,也就是說實際上再新造3萬個彈頭,恐怕連每年發電量的五十分之一都用不了,可謂九牛一毛;這就是人類第一工業怪獸的碾壓性優勢。彈頭純粹拿電換,載具問題更好解決!當今的超級大國,全部戰略載具,其實是400枚單彈頭的陸基民兵三。再加上海基的280發潛射的三叉戟2D5,一共680枚現役洲際飛彈。
蘇聯解體前最多有1100枚洲際飛彈,經過30多年的裁軍與自然報廢,估計實際最多剩余300枚洲際飛彈能順利發射出去。因此美俄加起來,當前頂天也就1000枚現存洲際飛彈可用。而某大國新完工500多個風電井,又增加了數十發液體大型二踢腳。另外還有幾十個逐步滿編的車載機動洲際二踢腳釋放隊。僅僅陸基洲際二踢腳,就已經超過了超級大國現有的680枚。如果再擴大海基二次反擊力量,說穩步超過美俄的總和並不誇張。而且全部都是嶄新的多彈頭新彈。因此既然要超越,就是戰略力量與常規力量的同步大爆發。地球上所有的對手,才能眼神清澈、能歌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