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在蘇聯分崩離析前夜,三架蘇-27戰機穿過蒙古空域飛抵中國,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蘇-27戰機的國家。
誰也不會知道,三十年之後,蘇-27成為了中國空軍戰鬥力的基石,也是中國空軍趕超美、俄的重要技術支撐。
一架蘇-27型戰機
美國著名的【Military Watch】對中國自蘇聯進口蘇-27戰鬥機和制造工藝給予高度贊揚,稱中國空軍此次貿易代表團非常出色,並且作出了最正確的決定。
其實蘇聯一開始就沒想過要把蘇-27賣給中國,他們準備把價格低廉的米格29當成主力機型。
MG-29俄羅斯
但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空軍在購買米格29戰機時,明顯處於劣勢。
中國空軍那時的主要型號是J-6/7/8,主要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一是缺少較為完善的機載消防系統和電子裝置,無法實作對目標的超距離打擊;二是因為體積的原因,戰鬥機的戰鬥範圍和體積都不夠大。
中國買了這架米格29,前者可以迎刃而解,後者則無法從本質上克服後者。
米格29在各方面都比蘇-27要差一些。
在蘇聯的航空系統中,MG-29只是和蘇27 「高低搭配」的一種便宜的、走量的型號,所以它的戰鬥範圍還不到700 km。
另外,由於是雙引擎,維修費用高昂,攜帶的彈藥只有2500 kg,與蘇-27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在知道了米格29的技術指標之後,中國的代表們迅速失去了興趣,中國空軍夢想中的高級戰鬥機需要有一個長距離的戰鬥範圍,而這個距離對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是十分關鍵的。
MG-29戰鬥機,綽號「機場衛士」
更糟的是,在向中國代表團展示其飛行能力的時候,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中國完全拋棄了這個糟糕透頂的戰鬥機。
好在中國方面也動用了自己的渠道,得知了蘇-27戰機的訊息。
與號稱「空港衛士」的MG-29不同,蘇27才是名副其實的雙重引擎。
一架蘇-27型戰機
它的最大戰鬥範圍是1550 km,最大承載能力為7000 kg,其上的電子和電子裝置也要優於MG-29。
因此,中國瞄準了蘇-27型戰鬥機。
雖然蘇聯一直擔心蘇-27的進口問題,但蘇聯在九十年代就走到了盡頭,他們的經濟也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所以蘇聯不得不簽訂了這份協定。
就在蘇聯崩潰前夕,拖欠工人薪資的蘇霍伊公司,竟然從自己的倉庫中訂購了三架蘇-27,以最快的速度向中國空軍交貨。
蘇-27俄羅斯
蘇-27加入中國空軍之後,立刻得到了前線飛行員們的高度評價,這是他們這輩子遇到的最好的飛機。
得到這些意見後,中國空軍就一直在尋找從俄羅斯進口整套蘇-27的完整制造工藝,有些眼光毒辣的人甚至看出,蘇-27將會是今後幾十年中國空軍發展的重要科技基石。
蘇-27俄羅斯
在經歷了長期的協商之後,俄羅斯蘇霍伊航空公司最終決定在沈陽航空工廠制造中國版蘇27,即後來人們所稱的J-11 A。
蘇霍伊專門派了一個專家來幫助沈飛建設一條流水線,五年之後,沈飛就把蘇-27給造出來了,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擁有了四代超視距戰機的工業能力。
中國J-11 A戰機在空中飛行的一刻
但是,當沈飛深入研究蘇27之後,蘇27在雷達、電子裝置等領域的短板就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面對歐美四代機的時候,更是如此。
好在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趕上了資訊革命的大潮,整個輕工行業都在高速發展,沈飛對蘇-27 (又名J-11 A)進行了升級改造。
J-11A正以隊形進行飛行
盡管俄羅斯強烈抗議中國對蘇-27的改造,但當中國保證將不會把蘇-27改裝成的戰機對外輸出時,俄羅斯就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J-11 B成功地裝備了國內的雷達和電子裝置,並成功地搭載了第一代「太行」,為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有了J-11 B的升級,沈飛對蘇-27進行了改裝,已經變得遊刃有余了。
J-11B已經做好了起飛的準備
根據當前戰鬥機向多功能方向發展的趨勢,沈飛於2008年開展對地/空打擊一體化元件研究,於2011年成功實作中國首架多功能戰鬥機J-16的首次飛行。
與蘇27的初代機相比,J-16不但具備了更為全面的對空/空攻擊功能,還搭載了最新的 GaN基主動相控相控陣。
即便是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弱項的引擎,也被替換成了「太行」型渦輪增壓10 B,這台引擎的效能甚至超過了俄羅斯原裝的AL-31F型。
中國多功能J-16
自那以後,中國對俄羅斯的飛機引擎的進口量就大大降低了。
從蘇-27的第一代,到國內的J-11,到現在的J-16,在外形上,飛機的外形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裏面的東西,已經和那個年代截然不同了。
所以才會有人說「側衛」系列的最強戰鬥機並非來自俄羅斯,卻來自於中國。
時至今日,由蘇-27發展而來的J-11和J-16依然是全球最龐大的雙引擎、重型戰鬥機編隊,他們是中國空軍保衛國家天空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