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烽火,太平洋血淚
在美軍陸戰隊的訓練營裏,年輕的老布希正專註地擦拭著他的飛機。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這個來自富裕家庭的18歲小夥子謊報了年齡,毅然加入了海軍陸戰隊。他選擇了最危險的職業——魚雷機飛行員。這份工作意味著他必須在低空飛行,冒著密集的防空火力攻擊敵艦,生還率極低。
但老布希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天賦。在第一次實戰任務中,他就成功擊沈了一艘日本補給艦。隨後的一年裏,他參與了多次關鍵戰役,因作戰英勇獲得了"飛行十字勛章"。1943年,由於表現出色,他被調入海軍航空隊,成為轟炸機組的一員。
1944年的太平洋戰場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日本海軍節節敗退,但這反而使得他們的作戰方式變得更加瘋狂。9月3日,這個看似平常的秋日,卻永遠改變了老布希的人生。當天,他駕駛著轟炸機,帶領機組執行對父島軍事設施的轟炸任務。
任務開始時一切正常,但當轟炸機掠過目標上空時,密集的高射炮火將機身打得千瘡百孔。駕駛艙內充滿了刺鼻的硝煙,發動機發出不祥的轟鳴。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老布希當機立斷下達了跳傘指令。
整個機組9人相繼跳出機艙。老布希是最後一個跳傘的,當他落入太平洋時,發現自己被海浪沖離了其他隊員。他看到其他8名夥伴遊向了父島海岸,而自己則在洋流的作用下不斷遠離島嶼。後來證明,這個看似不幸的意外,卻成了他的轉機。
在海上漂浮了近四個小時後,老布希被美軍潛艇芬巴克號發現並救起。而遊上岸的8名隊友則落入了日軍手中。當時的老布希並不知道,這將是他最後一次見到這些朝夕相處的戰友。
戰爭結束後,美軍對父島的日軍進行審訊,真相令人毛骨悚然。那8名美軍飛行員被日軍俘虜後,遭受了慘無人道的對待。他們不僅被施以酷刑,最後更成為了日軍"特殊軍事實驗"的物件。有的被活體解剖,有的被斬首,而最令人發指的是,日軍將這些美軍官兵的遺體肢解,做成了"戰場料理"。
這個殘酷的真相給老布希留下了終生的心理陰影。每當想起那些年輕的生命,想起他們可能遭受的痛苦,老布希總是難以平靜。這段經歷也讓他深刻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影響了他後來作為政治家對待國際關系的態度。
在他的回憶錄中,老布希寫道:"如果不是那天的海流將我沖向大海,我可能就會和他們一樣。命運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必須好好珍惜,為那些逝去的戰友活下去。"這場戰爭的陰影,一直伴隨著他,直到50年後在東京的那場國宴上,才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重現。
從商從政,家族使命擔當
戰後的美國正處於經濟騰飛的黃金時期。1948年,從耶魯大學經濟系畢業的老布希,帶著在戰場上磨練出的勇氣和決斷力,來到了德克薩斯州的石油之都——休斯頓。作為布希家族的繼承人,他完全可以安逸地經營家族產業,但他選擇了一條更具挑戰的道路。
德克薩斯的石油產業正值蓬勃發展時期,到處都是尋找商機的投資者。1951年,年僅27歲的老布希成立了自己的石油公司。他敏銳地察覺到海上鉆探將是石油業的未來,於是大膽投資海洋石油勘探計畫。這個決定讓他在短短幾年內就躋身美國最年輕的百萬富翁行列。
到了50年代末期,老布希的商業版圖已經遍及德克薩斯各地。在休斯頓的上流社會,這位年輕有為的石油大亨是最受歡迎的座上賓。但是,布希家族給他安排了一條截然不同的人生軌域。
1962年,父親普雷斯克特·布希找到了他。作為康乃狄克州的資深參議員,普雷斯克特深知在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影響力對家族企業的重要性。他希望兒子能夠接過政治領域的接力棒,為家族在國會贏得更大的話語權。
盡管當時老布希的石油公司年營收已突破1500萬美元,但他還是選擇了服從家族的安排。這個決定讓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轉折。從商界精英到政壇新手,這種角色轉換並不容易。最初四年,他在德克薩斯州政壇舉步維艱,直到1966年才終於當選為眾議院議員。
但真正讓老布希在政壇嶄露頭角的,是他在外交領域的表現。1971年,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他親歷了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歷史性時刻。這段經歷讓他對這個神秘的東方大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的他就認識到,一個擁有近十億人口的大國,遲早會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1974年,老布希主動請纓,成為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這個決定讓他的外交生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北京的兩年時光,他沒有保持外交官的架子,而是騎著"飛鴿"自由車,和妻子芭芭拉一起穿梭在北京的胡同裏,結識了許多中國朋友。
這種平易近人的作風贏得了中國領導人的好感。他兩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每次談話都讓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毛主席曾評價說,這位美國外交官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遠見,敢於深入了解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這樣的人將來必定大有作為。
1975年,老布希結束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國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但他與中國結下的這份情緣,卻在此後的政治生涯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每當中美關系遇到困難時,他都會以自己在中國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推動兩國關系向前發展。
冷戰終局,內憂外患纏身
1989年1月,老布希正式就任美國第41任總統。這位經歷過二戰炮火的老將軍,此時面臨著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蘇聯的軍事實力仍然強大,但其經濟體系已經出現了崩潰的跡象。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家,老布希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他采取了一系列靈活的外交措施,包括與戈巴契夫進行核裁軍談判,向東歐國家釋放友好訊號,以及承諾在蘇聯進行改革後將其納入西方陣營。這種溫和而堅定的外交策略,開始在蘇聯內部產生分裂效應。
1990年初,老布希派遣國務卿詹姆士·貝克存取基輔,與烏克蘭共產黨領導人克拉夫丘克進行會談。這次會談成為了一個轉折點,隨後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加盟共和國紛紛萌生了獨立的想法。眼看著冷戰即將以和平方式落幕,老布希的外交戰略似乎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中東地區突然爆發危機。1990年8月,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率軍入侵科威特,這個突如其來的軍事行動立即引發了全球石油價格的劇烈波動。作為一位前石油商人,老布希深知這對美國經濟的沖擊有多大。
形勢所迫,老布希不得不將註意力從歐洲轉向中東。他迅速組建了一支包含28個國家的多國部隊,發動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這場戰爭從軍事角度來看堪稱完美,美軍展示了壓倒性的技術優勢,僅用42天就將伊拉克軍隊驅逐出科威特。
但是,戰爭的代價卻讓美國經濟雪上加霜。雷根時期遺留下來的兩千多億美元財政赤字本已讓政府焦頭爛額,而戰爭的巨額開支更是讓財政狀況雪上加霜。與此同時,來自日本的經濟挑戰也讓美國企業舉步維艱,失業率持續攀升,普通民眾的收入水平不斷下滑。
在這種情況下,老布希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提高稅收。這個決定違背了他在1988年競選時"絕不加稅"的承諾,引發了國會兩黨的強烈反對。共和黨內部開始出現分裂,不少人認為總統背叛了黨的理念。而在民主黨看來,這個決定更是證明了共和黨的經濟政策已經破產。
1991年12月,當蘇聯正式宣布解體時,老布希本應該享受這個歷史性勝利的榮光。然而,此時的他卻深陷於國內經濟危機的泥潭之中。民眾對戰後經濟復蘇的期待越來越高,而政府卻遲遲拿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更糟糕的是,一個名叫比爾·柯林頓的阿肯色州州長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宣傳他的"新經濟政策"。這位年輕的民主黨人抓住了選民最關心的經濟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聽起來很有吸重力的主張。相比之下,老布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他試圖用結束冷戰的功績來打動選民,但人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錢包。
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最終導致了老布希在1992年大選中的失敗。這位成功終結冷戰的總統,卻因為國內經濟問題而失去了連任的機會。這或許是一個諷刺,但也反映了美國政治中的一個永恒主題:選民更關心"錢包",而不是遙遠的外交勝利。
世代傳承,家族政治銘印
離開白宮後的老布希並未就此消沈。作為一個傳統的政治世家掌門人,他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兒子——喬治·沃克·布希。在父親的悉心培養下,小布希逐步走上政治舞台,先是擔任德克薩斯州長,最終在2001年如願以償地進入白宮,成為美國第43任總統。
這種父子相繼擔任總統的情況在美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在此之前,只有約翰·亞當斯和約翰·昆西·亞當斯父子實作過這一壯舉。老布希親眼目睹兒子完成了自己未竟的事業,這或許是對他政治生涯最好的慰藉。
卸任後的老布希展現出了一個政治家少有的另一面。他熱衷於挑戰自我,尤其鐘情於高空跳傘運動。從1999年開始,他每逢整年生日就要完成一次跳傘。即便在75歲高齡,他依然能夠從萬米高空一躍而下。這種勇於挑戰的精神,讓人們看到了這位老將軍年輕時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影子。
2014年6月12日,90歲高齡的老布希再次完成了跳傘。這一次,他選擇了雙人跳傘的方式,在專業教練的陪同下安全著陸。當地媒體將這一幕形容為"最富傳奇色彩的生日慶祝"。這位曾經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的老兵,似乎要用這種方式向時光證明自己依然年輕。
然而,時光終究是無情的。2018年4月,與老布希相伴73年的妻子芭芭拉離世。這對於老布希來說是一個沈重的打擊。在白宮期間,芭芭拉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兩人的感情被美國媒體譽為"政壇模範夫妻"。失去人生伴侶後的老布希,身體狀況迅速惡化,最終於同年11月離開人世。
老布希的離去,不僅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也引發了人們對美國政治世家現象的深思。布希家族從19世紀中期開始積累財富,歷經鋼鐵、軍工、石油等多個產業,最終進入政界。這種"先富後貴"的模式,在美國政壇並不罕見。
然而,這種家族政治也引發了爭議。批評者認為,這種模式可能導致政治資源的壟斷,影響民主制度的公平性。支持者則認為,政治世家往往能夠培養出更有經驗和遠見的領導人,這對國家發展是有利的。
如今,布希家族的第三代已經開始嶄露頭角。老布希的孫子喬治·裴斯考特·布希曾擔任德克薩斯州土地總署署長,被視為家族政治的新希望。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政治世家,似乎要繼續在美國政壇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