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付超音速轟炸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裝備超音速效能優異的戰鬥機,搭配射程越遠越好的空對空飛彈,美蘇在冷戰時期為了對付對方的轟炸機,都研制了大量截擊機與遠端空對空飛彈,這條科技樹的最終成功,分別變成了F-14艦載機+AIM-54「不死鳥」遠端空對空飛彈、米格-25+R40空對空飛彈。
而當時的中國受制於技術底子薄弱,截擊機與遠端空對空飛彈的研制進度遠遠落後於美蘇,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還沒完成殲-8II的研制計畫,缺乏可靠雷達與空對空飛彈的殲-8II,截擊能力甚至還不如美蘇上世紀60年代的截擊機。後來中國曾嘗試與美國合作改進殲-8II,但是隨著中美蜜月期結束,這項合作也中途取消了。可以說,一直到冷戰結束,中國都沒有一款可靠的截擊機。
然而蘇聯解體後,中國的防空壓力不降反升,面對美軍裝備的大量戰略轟炸機與電子飛機,解放軍如果不提升對空截擊能力,戰時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好在經過多年的摸索與技術沈澱,再加上經濟狀況的改善,中國逐漸具備了研發具有強大截擊能力的戰鬥機,無論是殲-10還是殲-20,其設計都能看出對截擊效能的重視。尤其是殲-20的服役,幾乎讓中國一夜之間獲得了超越巔峰美蘇的截擊能力。
殲-20強大的截擊能力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就是強悍的超音速效能,用解放軍飛行員的話來說就是「只要進入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殲-20優秀的氣動外形設計,讓殲-20在保證亞音速機動性的同時,超音速飛行阻力低、超音速機動能力強,而巨大的機體也帶來了可觀的載油量,保證了殲-20擁有不俗的攔截半徑。
其次就是先進的射控系統,殲-20擁有同代戰機中口徑最大的雷達,配合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能力冠絕全球,並且殲-20還搭載了先進的光電觀瞄系統,進一步提升了戰場感知能力。
最後則是強大的霹靂-15飛彈,霹靂-15作為一款射程在150千米以上的雙脈沖空對空飛彈,超視距打擊能力明顯優於美國的AIM-120與俄羅斯的R-77,既能夠對付轟炸機,同時也能有效打擊戰鬥機。霹靂-15的雙脈沖技術,賦予了其極高的末端命中機率,敵機很難利用機動躲過霹靂-15的打擊。
但是,隨著美國轟炸機紛紛普及射程500千米以上的巡航飛彈,具備了防區外打擊能力,霹靂-15的射程逐漸顯得不夠用了。戰略轟炸機是美國空軍的寶貝疙瘩,每次戰略轟炸機出動,必然會派出數量充足的戰鬥機與電子戰機進行護航,殲-20空戰效能雖然強悍,但是孤軍深入去攔截美軍的轟炸機,很容易陷入雙拳難敵四手的狀態。並且與美軍護航戰機纏鬥,也會消耗殲-20為數不多的霹靂-15飛彈,從而影響對轟炸機的攔截效果。
因此攔截美軍轟炸機這項重任,還需要解放軍的第四代戰機來分擔。雖然四代機不具備隱身能力與超音速巡航能力,突防效果明顯不如殲-20,但四代機依然可以另辟蹊徑的提升截擊能力。比如五代機為了保證超音速巡航與隱身能力,都會將彈藥放在內建彈倉中,可是彈倉的尺寸是有限的,經常會出現無法容納新型彈藥的尷尬。
而四代機則沒有這個限制,只要武器掛點能掛住了,什麽樣的彈藥基本都可以用,頂多是影響航程和機動性。之前殲-16就曾公開過掛載霹靂-17飛彈的能力,從有限的影像資料來看,霹靂-17是一種長約6公尺、彈徑0.3公尺的空空飛彈,作為對比,霹靂-15的長度只有3.8公尺、彈徑0.21公尺,顯得袖珍了許多,然而霹靂-15的長度與彈徑又明顯大於美國的AIM-120,足以看出霹靂-17的「體格」有多魁梧。這樣一款大型空空飛彈,註定無法裝入殲-20的彈倉內,因此許多人都認為霹靂-17是為殲-16重型戰鬥機量身打造的一款超遠端空空飛彈,高拋彈道的射程能夠達到500千米,速度能夠達到6馬赫,是全球現役最強的超遠端空空飛彈。
原以為殲-16掛載霹靂-17已經足夠震撼了,沒想到後面還有重頭戲。最近解放軍官網釋出了一組殲-10C戰鬥機訓練的照片,人們發現一架殲-10C也掛載了一枚霹靂-17。這則訊息很快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關註,保加利亞軍事網站專門對此進行了報道,表示中國將霹靂-17與殲-10C整合,是一次技術飛躍,展示出殲-10C超越預期的能力。
殲-10是一款單發中型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不到20噸,最大飛行速度不到2馬赫。在解放軍大量裝備殲-16與殲-20之後,殲-10的定位逐漸轉向對地攻擊,承擔近地支援、戰場火力遮斷、壓制敵方防空陣地等任務。
但是經過現代化升級的殲-10,依然擁有很強的制空能力,放在小國空軍那裏,屬於頂梁柱一般的存在。雖然殲-10的載彈量、雷達探測距離均不如殲-16與殲-20這樣的重型戰鬥機,但是殲-10有一項優勢是殲-16與殲-20暫時不具備的,那就是巨大的產量。從2005裝備部隊到現在,殲-10的服役數量在600架左右,如今殲-10也開始裝備霹靂-17飛彈,說明霹靂-17的效能與可靠性已經得到了軍方的認同,開始大批次裝備部隊。最起碼,大約200到300架殲-16,已經都裝備霹靂-17了,這才有多余的霹靂-17下放給殲-10。
雖然殲-10C攜帶霹靂-17,必然會明顯影響殲-10C的機動性與航程,但換來的卻是成倍提高的超視距打擊能力,讓殲-10C不必深入大洋上空,就能威脅到接近中國空域的敵機,付出這樣的代價顯然是值得的。試想一下,600架攜帶射程500千米、速度6馬赫的戰鬥機,負責守護中國沿海領空,這將是一堵足以令任何空中敵人膽寒的「鷹墻」,將中國重要的沿海經濟區守護的密不透風。而航程更遠的殲-16與殲-20,則可以專心深入大洋上空,主動獵殺美軍的大飛機。
西方媒體在看到殲-10C掛載霹靂-17後就驚呼東亞要變天了:殲-10C與霹靂-17的組合,能夠顯著改變東亞的戰略格局,在任何潛在沖突的關鍵早期階段提供顯著優勢。
海灣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超視距空空飛彈戰果首次超過紅外空空飛彈的戰爭,而俄烏沖突則很可能是遠端空空飛彈戰果首次超過中距彈的戰爭。從俄軍展示的空戰畫面來看,俄軍蘇-35、米格-31使用R-37M擊落的烏軍戰機數量,很可能超過了R-77飛彈擊落的烏軍戰機數量。未來空戰中,使用遠端空空飛彈的一方,將完全壓制只使用中距彈的一方。就連美軍都已經將標準-6改裝成AIM-174遠端空空飛彈,用於彌補美軍沒有遠端空空飛彈的弱點。
可無論是俄羅斯的R-37M,還是美軍的AIM-174,目前都只能裝備在重型戰機上,像米格-29、F-16都沒資格掛載遠端空空飛彈。可中國卻開創了先河,不僅重型戰機要掛遠端空空飛彈,殲-10C也要裝上,一舉讓中國成為全世界空中攔截能力最強的國家。
將來爆發戰爭後,對手全部的第四代戰鬥機,都會因為隨時可能遭到霹靂-17飛彈的500公裏外點名,而盡可能遠離戰區。轟炸機也必須小心翼翼,時刻防備有掛載霹靂-17飛彈的解放軍戰機靠近自己。這樣一來,為了防範解放軍戰機的遠距離打擊,美軍只能動用更多資源監視全部解放軍戰機,生怕有遺漏的目標。這樣一來,就等於幫殲-20大大緩解了突防壓力。
所以西方媒體才會驚呼,殲-10C裝備霹靂-17能夠顯著改變東亞的戰略格局。美軍的F-15、F-16、F-18在東亞的生存環境將惡化到極點,只有F-35、F-22還能夠繼續在東亞地區執行作戰任務。
而中國下一代的戰鬥機,其內建彈倉很可能也是以能夠容納霹靂-17為標準設計的。這樣一來,解放軍戰機就能夠在確保隱身突防的情況下,具備對500公裏外空中目標狙殺的能力,美軍的大飛機將被徹底逐出亞太的天空,失去了轟炸機、預警機、加油機輔助的美軍,爭奪制空權的能力也將被削弱到最低程度。對美軍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裝備六代機,可是美軍的六代機到現在還沒走下圖紙,反倒是中國的六代機開始亮相了,不管美軍願不願意承認,已經將霹靂-17「白菜化」的解放軍,完全有能力將美軍飛機逐出亞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