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有的似套娃,有的玩跨界,另類的武器設計。

2024-04-29軍情

四輪兩棲車緩緩靠岸,遠遠望去,平淡無奇

武器界的「套娃」

在遠方,一輛兩棲運輸車慢慢靠近岸邊,初看起來,這輛車與我們平時看到的四輪兩棲車輛並無二致;然而,當它逐漸靠近時,你會意識到這並非普通的兩棲運輸車,實際上是一輛巨大的車輛,車上的輪子也非同小可,其直徑超過2公尺,這是一輛LARC-LX型號的車。LARC系列是上世紀50年代由美國博格華納公司為美國運輸工程指揮部設計的兩棲運輸車系列,共有三種型號,按尺寸和噸位從小到大排序為5噸級的LARC-V、15噸級的LARC-XV,以及60噸級的LARC-LX。這三種兩棲車的底盤輪廓極為相似,只是大小迥異,宛如一組「套娃」。

在823炮戰期間,從美國借來的LARC-LX兩棲運輸車,你想知道這車有多大嗎?看看車廂內的威利斯吉普車就明白了。

LARC是代表輕型、兩棲、再供給、載貨的英文縮寫。最小的LARC-V長10.67公尺、寬3.05公尺、高3.10公尺,車重8.6噸,其設計目的是能夠運送10000磅(約4.5噸)貨物或15-2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從艦船到海岸間運輸,如有需要,甚至能駛入內陸深處。中號的LARC-XV可以運輸一個標準的貨櫃,可以視作一輛能夠在水中遊動的貨櫃卡車。至於最大的LARC-LX,與其說它是兩棲運輸車,不如說它是裝了輪子的大型駁船,其長度為19公尺、寬8公尺、高6公尺,軸距8.7公尺,重量達60噸,能夠搭載200名士兵或100噸貨物。LARC-LX能運載十輪的大卡車,甚至一輛主力戰車,其能力不亞於標準的登陸艇。

大的包含小的,一種套娃式的組合。

小號的LARC-V可運載15-2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它裝配了4台265馬力的船用柴油機,每台發動機都能驅動一個比人還高的輪胎以便在陸地上移動;尾部裝有兩個直徑1.2公尺的螺旋槳,水上行駛時則由後輪的發動機提供動力。盡管龐大,LARC-LX的機動性仍然不錯,陸上空載時最高行駛速度為32公裏/小時,滿載時速度為20.5公裏/小時;航渡空載時最高速度為12公裏/小時,滿載時速度為10公裏/小時。LARC-V生產了接近1000輛,LARC-LX從1952年至2001年在美軍服役近50年,至今LARC-V仍在許多國家的軍隊和民間使用;例如在2011年1月澳洲昆士蘭的洪水中,有2輛LARC-V被C-17運送來進行救援。這些LARC兩棲車曾在越南戰爭中得到使用,支援了101空降師和騎兵第1師的作戰。

實際上,我是可以運送坦克的,低調而有實力!

長7.3公尺、高3.1公尺、重47.2噸的M60A2主力戰車在從它的登陸彈板上駛下時顯得格外小巧。

類似的「套娃」式武器並不少見,從「幻影」III戰鬥機到「幻影」IV轟炸機,從白朗寧M1919A4到M2機槍,從馬克沁機槍到40公釐砰砰炮,甚至包括中國的PCL-181卡車炮和PCL-171卡車炮,都體現了套娃式的設計。而「幻影」IV轟炸機是基於「幻影」III的原型放大了1.5倍,總重量是「幻影」III的2.45倍,起飛重量約為33.5噸,同樣采用了無尾三角翼的氣動布局。為了應對龐大的機體,主起落架由單輪變為了四輪小車型。

「幻影」IV轟炸機則是以「幻影」III為原型放大1.5倍,由單發改為雙發。

白朗寧的許多機槍都與M1917式機槍相關。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白朗寧應美國遠征軍的需求,開發了12.7公釐(.50英寸)口徑的重機槍。該槍是從M1917式機槍按比例放大而成,只在細節上略作調整。在氣冷槍管設計成熟後,誕生了更輕、更便於操作的氣冷版白朗寧M2大口徑機槍;大約在1933年,又推出了重槍管型的M2HB。M2機槍被昵稱為「老幹媽」,是過去一百年來最重要的重機槍之一,至今仍在服役。白朗寧M1919與M1917的關系更為密切,它直接去除了槍管外的水冷罩,將水冷式改為氣冷式。M1919系列機槍在二戰中大放異彩,其中最著名的是M1919A4和M1919A6,乍一看,M1919A4與M2就像一對「套娃」兄弟。

乍一看,M1919A4與M2就像一對「套娃」兄弟。

從「航母」到「潛母」,那些另類的潛艇設計

前蘇聯時期研發了許多超前的武器系統,雖然許多計畫並不符合當時的技術水平,但其構想確實值得後人借鑒和參考。比如水下航母、潛水航母(在這裏我們暫且稱其為潛母),圖中甲板下的潛艇看起來像是台風級與奧斯卡級的結合體,顯然這個模型只是軍事愛好者的想象,但基於台風級潛艇改造成潛母的設想確實存在。

設想中的「潛母」模型。

蘇-33艦載機依靠彈射起飛,透過阻攔降落。

潛水航母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1927年,英國皇家海軍將M級潛艇的2號艇改造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潛水航母,這艘潛艇的水下排水量不到2000噸,能夠搭載一架雙翼艦載飛機。遺憾的是,這艘潛艇在1932年1月的一次演習中遭遇事故而沈沒。在二戰期間,為了偷襲美國本土(後來計劃改為攻擊巴拿馬運河),日本設計並生產了著名的伊-400級潛水航母。這種潛艇長達122公尺,滿載排水量超過6500噸,每艘能夠搭載3架「晴嵐」攻擊飛機。

1927年,英國對M級潛艇的第二號艦進行改造,打造出全球首艘「潛艇母艦」。

雙翼水上飛機透過彈射起飛。

1945年7月23日,伊-400號和伊-401號潛艇啟航,途中接到了關於天皇宣布投降的訊息。在珍珠港外海,三艘完工的伊-400級潛艇母艦向美國軍方投降,並被拖至美國本土進一步進行研究後自行沈沒。冷戰早期,美國海軍在使用搭載核威懾用途的「天獅星」II型巡航飛彈時發現其體積和重量都相當大,堪比大型無人機,專為搭載這種飛彈設計的「灰鯨」號和「黑鱸」號潛艇只能裝載4枚飛彈。因此,美國海軍考慮在此基礎上用飛機替代飛彈,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潛母」,型號為AN-1。

戰後,在珍珠港的三艘伊-400級潛艇,體積比普通潛艇要大得多。

伊-400的甲板上設計有一個長35公尺、直徑3.7公尺的密封機庫。

當然,飛機不同於飛彈,加上相關配套設施,整艘潛艇的排水量遠大於「灰鯨」號,水下排水量接近15000噸。AN-1型潛艇的機庫能夠搭載8架艦載飛機,采用助推器進行垂直發射。這些艦載飛機由當時的波音公司負責研制,即使放在今天,其效能標準也相當出色,能夠達到3馬赫速度,並具備垂直起降的能力。然而,這個計畫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主要是因為其定位不明確,控制空中的能力不如傳統航母,而且隨著新型潛射飛彈「北極星」的出現,轟炸能力也有了替代。唯一的優點是隱身能力。隨著20世紀70年代中期隱身戰鬥機F-117的研發,"潛母"的少數亮點也被其競爭對手所超越。此後,「潛母」概念更多地出現在科幻作品中,而非現實中。

「天獅星」II型巡航飛彈(左)的體積甚至略大於F-104戰鬥機(右)。

潛艇上安裝並準備發射「天獅星」II型巡航飛彈。

除了「潛母」,許多國家也曾設想使其他艦艇具備潛航能力,發展為潛艇登陸艦、潛艇運輸船、潛艇巡洋艦等。1948年,冷戰的鐵幕慢慢降下,蘇聯軍方制定了一項作戰預案,希望透過北極航線將蘇軍部隊投送到北美大陸。北極地區沒有像南極那樣穩定的冰蓋,冰川迅速變化且不穩定,加之白雪皚皚的地面上一旦出現龐大的部隊非常容易暴露。因此,蘇聯將目標轉向隱蔽的水下,高層決客製造一種巨型水下運輸艦,能夠一次性運送750名戰鬥人員或10輛T34坦克。

法國「絮庫夫」號潛艇在指揮台圍殼前裝備了重巡洋艦配備的雙聯裝203mm重炮。

從浮出水面到開炮射擊,需要3分鐘時間,射速偏低(3發/分鐘),這使得火力失去了突然性。

潛艇運送物資的先例早已存在,二戰期間塞凡堡港被圍困時,蘇軍依靠潛艇運送了4000噸彈藥和物資,並撤出了近1300名傷員、婦女和兒童。日本和德國之間也透過潛艇建立了一條秘密交通線,盡管路途遙遠、多艘潛艇被擊沈,仍有不少圖紙、樣品被送達日本。其中一個重要的被擊沈的潛艇是伊-29號,它在從新加坡到日本的途中被擊沈,當時正運載Me-262和Me-163噴射式戰機的圖紙。後來,日本透過匯總這些資料拼湊出了「橘花」噴射式戰鬥機,但其效能仍然不及Me-262。更令人遺憾的是,日本在1943年透過潛艇從德國引進了一批效能先進的MG151式20公釐航炮,戰爭結束時,即使是炮彈也未能仿制出來,這反映了工業基礎差異對武器生產的影響。

美國人設想的「潛母」與垂直起飛戰鬥機(是否用「發射」更為合適)。

日本的「橘花」噴射式戰鬥機形似德國的Me-262。

但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誰也無法造出能一次性運送一個加強營的超大潛艇。蘇聯的第18設計局提出了一個縮小版的方案,即626型水下運輸潛艇,該艇排水量為3500噸,可運送170名士兵或5輛T54坦克。這一計劃還未實施,史達林便去世了;之後雖然還有過排水量約6000噸、可以攜帶飛機的621計畫和采用核子動力的648計畫,但繼任者赫魯雪夫更偏好飛彈武器,在登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之間,蘇聯海軍最終選擇了後者。

下面是626計畫,上面是621計畫

在布里茲涅夫掌權之後,蘇聯的軍事思想經歷了一次變革。1967年,蘇聯重新開始了大型運輸核潛艇的研發工作,該計畫的代號為717。此設計的核潛艇全長190公尺、寬23公尺,總排水量為17600噸,水下的航速達到17至18節;它可以裝載10輛兩棲坦克和10輛輪式裝甲車,最多可搭載800名士兵。717計畫的設計工作於1971年完成,在1972年3月獲得了軍方的認可,並且獲準在北方機械廠制造五艘。然而,後來由於需要應對美國的「俄亥俄」級飛彈核潛艇的威脅,優先級被提升的「台風」級飛彈核潛艇使717計畫不得不停止並結束。今天在蘇聯的潛艇博物館中,仍可見到717計畫設計方案的模型。

前蘇聯717型兩棲登陸輸送潛艇演示。

基於台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開發的俄羅斯原油運輸潛艇。

隨著冷戰的雲煙消散,俄羅斯對巨型運輸潛艇的癡迷仍存於前蘇聯的717型兩棲登陸輸送潛艇上。在上世紀90年代,「孔雀石」設計局曾經提出了一個可運輸5萬噸級石油和貨櫃的「巨人」潛艇方案,該艇能夠運載3萬噸原油或912個貨櫃。近年來,「孔雀石」設計局再次提出了Pilgrim巨型潛艇方案,這是一種長約360公尺、寬約70公尺的巨型潛艇,用於北極地區運輸石油或液化天然氣。即使是最大的台風級潛艇,其長度不超過200公尺,寬度只有23公尺,大約是其三分之一。由於它能夠在水下航行,不懼怕北極的冰川、浮冰和惡劣天氣,能夠在俄羅斯西伯利亞與北美之間開辟直達航線,從而使航程縮短50%。遺憾的是,俄羅斯與其他北極圈國家在貿易聯系,特別是能源領域並不緊密,目前尚無客戶對此產生興趣。(未完待續,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刪除,謝謝!)本文由軍事研究員原創,歡迎關註,帶你一起增長知識!

基於台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開發的俄羅斯貨櫃運輸潛艇,能夠避開北極的冰層航行。

水下汽車承運人概念,圖片來源:國外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