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驅逐艦,到底「驅逐」的是誰?

2024-12-24軍情

驅逐艦,到底要「驅逐」誰?你可能會說,當然是驅逐敵人軍艦了。這個說法沒錯,但不嚴謹。驅逐艦剛出現時,它的英文名稱直譯過來是「雷擊艦驅逐者」。從字面意思可知,它的作戰目標是「雷擊艦」。驅逐艦正是英國為了對付法國雷擊艦而專門開發,誕生於1894年。

那麽,雷擊艦又是什麽?顧名思義,雷擊,就是使用魚雷攻擊。

1866年,一種革命性的武器——魚雷開發成功,很快就在英國催生出了「雷擊艦」。不得不說,英國海軍的強大除了船堅炮利,還體現在對海軍戰術和裝備的創新上。從魚雷、雷擊艦,到後來的航母斜角甲板和菲涅爾透鏡,都是英國人發明的。

回到正題。 雷擊艦 體型較小,但航速可不慢,基本能和當時的巡洋艦持平。如果戰術使用得當,能對戰列艦構成直接威脅。晚清時中國也曾購買過雷擊艦,當時轉譯成「魚雷艇」,和後來的魚雷快艇名字一樣, 但其實這是兩種軍艦,很多海軍學者認為前者轉譯成「雷擊艦」更合適。

雷擊艦屬於「墻內開花墻外紅」,英國人沒拿它當回事,但卻在法國備受關註,因為法國人在它身上看到了希望。

19世紀後期的法國海軍早已無力和英國對抗,長期處在被英國封鎖的威脅之下。 雷擊艦隊+自航式魚雷 這對組合出現後,法國人認為這是海軍技術的一場革命: 小小的雷擊艦就能打沈海上大麥克戰列艦 ,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這種「非對稱」手段對以法國為代表的、海軍相對弱小的國家吸重力很大。

當時法國還出現了一個名為「少壯學派」的海軍理論, 他們認為應該放棄戰列艦,轉而建造小型、快速且廉價的雷擊艦和巡洋艦。 雷擊艦可用於沿海防禦,而巡洋艦則在公海上襲擊英國運輸線,削弱英國的海上霸權。

在「少壯學派」的影響下,法國人開始「暴兵」。

法國人把資金都投給了雷擊艦,造了差不多一百艘。這些 雷擊艦的航速和大型軍艦差不多,但目標很小,在海上不易發現很適合打伏擊。法國人想讓龐大的雷擊艦隊像狼群撕扯獅子一樣圍攻英國主力艦。

成群結隊出現的法國雷擊艦確實讓 英國人有點頭疼,這讓他們 封鎖法國港口的風險系數直線上升, 而「封鎖敵國港口」這招,是英國人用了上百年屢試不爽的戰術,如今眼瞧著祖傳秘方就要失靈,逼著他們 不得不想點辦法。

英國人的對策是,先是給主力艦裝很多小口徑速射炮和機槍,來對付靈活的雷擊艦;接著又於1894年設計出了專門絞殺雷擊艦的新艦種,它的體型比雷擊艦更大,航速更快,不但有火炮還具備發射魚雷的能力。這 其實就是 放大版的雷擊艦 英國人給這種軍艦起了個名字:torpedo boat destroyer,後來簡化為「destroyer」, 日本人轉譯成「驅逐艦」,這個漢字名稱被沿用至今。 說句題外話,我覺得英文直譯成類似電影名字的「雷擊艦終結者」,可能會更酷一些。

世界上第一艘驅逐艦哈沃克號,航速達到了26節,有四門火炮,分別是76公釐和47公釐口徑,火力全面壓制 雷擊艦, 可以完美執行獵殺雷擊艦的任務。

1898年,英法兩國海軍在蘇丹對峙( 法紹達事件), 這次沖突是對 「少壯學派」 理論的一次考驗。 遺憾的是,法國人的理論很快被證明是失敗的。

隨著武力對峙局勢的升級,法國人發現,以雷擊艦和巡洋艦為主的法國海軍根本無力和英國皇家海軍對抗。 數量雖多但作戰能力孱弱的中小型軍艦,在面對海上大麥克戰列艦時,根本無法做出任何有價值的貢獻。 最終,英國以武力為後盾取得了這次沖突的外交勝利。德國皇帝後來這樣評價:「可憐的法國,在不敢開炮的情況下遭到了一次羞辱。」

法國人的教訓清楚地表明,以魚雷和潛艇為代表的海軍技術革命,還不足以取代昂貴的戰列艦,只是對後者的一種有益補充。但由此催生出的放大版 雷擊艦——驅逐艦,卻很 受各國海軍歡迎。 它執行任務靈活,速度快火力強,是個海上多面手。 隨著裝備數量的增多,驅逐艦的體型也開始逐漸增大,動輒就1000噸以上,1908年英國甚至還建造了2000噸的「指揮型驅逐艦」, 驅逐艦就這樣取代了雷擊艦。

一戰結束時,驅逐艦已經成為給戰列艦、巡洋艦提供支援的主要戰鬥艦。二戰時,裝有雷達的驅逐艦更是成為反潛戰的主力,地位日漸鞏固。戰後,隨著大艦巨炮時代的終結,戰列艦和巡洋艦淡出, 航母+驅逐艦+核潛艇的組合統治了大洋。 反艦飛彈出現後,裝備飛彈和直升機的驅逐艦更是成為各國艦隊的絕對主力。

驅逐艦發展到70、80年代,出現了以美、蘇為代表的 大型化趨勢 ,從4000噸到6000噸,再到8000噸,驅逐艦也依舊沿著 「主力艦噸位要足夠大」 的海戰規律在發展。 如今萬噸級的作戰艦艇,盡管排水量已經不遜於當年的巡洋艦,但依然被稱為「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