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以一種幾近無奈的口吻丟擲了一個炸雷: 「 如果與中國這樣的國家開戰,美國的彈藥庫存將以驚人的速度消耗殆盡。 」 換句話說,就是美軍不敵解放軍。這個措辭簡單卻揭示了令美方 不安的事實,它仿佛是一把雙刃劍,既切中了美國當前軍工產業的問題,也暴露了美方戰略考量中的盲點。
![](https://img.jasve.com/2024-12/9be49ce41ba450b1aa9f69e27284de68.webp)
(沙利文)
這個話題並非憑空出現。在俄烏沖突爆發後,美國自信滿滿地對烏 施以軍事援助,希望借此牽制住俄羅斯。然而,戰爭的實際行程似乎並未如他們所料:俄羅斯堅持著巨大的傷亡代價,並沒有選擇退卻。對於美國來說,每次援助清單上的武器彈藥數量逐漸減少,成為五角大廈和白宮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
![](https://img.jasve.com/2024-12/9f30d875a2c0fe349459abd0f0c4384e.webp)
(美國援烏)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引發了包括五角大廈在內的許多人對於援烏決策的反思。一些人甚至將其視為戰略上的失誤,質疑過度卷入他國內部沖突是否真的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畢竟,支援烏克蘭和其他地區的長期投入, 最終轉變成了美國國內國防能力的潛在漏洞。
這種顧慮不僅限於白宮幕僚。美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也表達了對這種資源分配的不滿。他直言,美國的焦點過多集中在歐洲與中東,而忽視了亞太地區,中國作為崛起中的強國,其實才是對美國更大的「威脅」。自從美國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之後,美軍的不少武器 庫存已經捉襟見肘。如果在 2027 年前與中國爆發沖突,美國將面臨後勤補給上的重大風險。
![](https://img.jasve.com/2024-12/aadb154edf30717122e1581853e67774.webp)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
這一系列 發聲揭示了美國軍工產業中兩個突出的不足:過度對外援助而導致的儲備消耗,以及自身軍工實力的相對薄弱。當然,也有人猜測,他們可能另有動機,比如希望爭取更多的預算或增強各自的政治影響力。然而,無論動機如何,這些言論都反映了一個無可回避的現實,那就是美國在國際舞台上已經難以像過去那樣遊刃有余。
在這種背景下,沙利文的警告聽起來似乎是在升溫 「 中國威脅論 」 ,這正符合部份美方政客慣用的策略,即透過渲染對手的威脅來達成自身目標。這種策略的背後,是美國想要透過聯合西方盟友向中國施壓,試圖在國際關系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然而,這樣的策略過於簡單化,因為 其 低估了對手的反應能力與耐心。
![](https://img.jasve.com/2024-12/55b9dda7a45fa207619bb462587ca9d6.webp)
(美軍飛彈產能不足)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美方的一系列表態也隱含著某種程度的焦慮。一方面,美國要在軍事上做足準備以應對可能的挑戰;另一方面,它也要維持對盟國的承諾,確保這些國家在經濟和安全上繼續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而這些復雜訴求的交織,可能會讓美國在未來的決策中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