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韓戰期間,美國幾次想將戰火燒至中國境內,為何最終放棄了?

2024-07-18軍情

韓戰本是南、北韓之間的民族鬥爭,可惜因為美國的武力幹涉,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國際大戰」。 在美國大軍逼至鴨綠江畔時,考慮到祖國領土主權已然受到威脅,毛主席決定派遣誌願軍入朝作戰。 明明軍事裝備差距明顯,可是美軍還是被誌願軍打的節節潰敗,為什麽不可一世的美軍在這場戰爭中會頻頻失敗呢?美國也曾想過擴大戰場攻打中國,最終卻為何又放棄了?

美國高層認為,現在美國的軍事力量還不能與蘇聯「攤牌」,所以它需要一定的時間蓄積力量,發展兵力,以便此後與蘇聯正式開戰。那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采取一切手段,盡可能地以體面的方式,削弱蘇聯力量就顯得十分必要。

盡管在韓戰中,蘇聯從未正式參與,但它一直有在軍事武器等方面給中國、北韓提供很多支持,所以美國預設蘇聯身處局中。杜魯門多次強調,美國最重要的敵人正端坐在凱瑞姆林宮,他始終堅持「只要這一敵人沒有亂入戰爭而在幕後牽線,我們就不能將再度動員起來的軍事力量浪費掉。」也正是因為這個緣由,美國在韓戰中並未拿出自己的全部實力,一些極具殺傷力的武器, 像是核彈、原子彈等等,都沒有使用 ,主要是為了避免戰事進一步失態。

北韓向來信奉社會主義,但是南韓卻受美國扶持,所以南北開戰也是早晚的事。北韓內戰時,南韓接連戰敗,三天時間就被北韓人民攻占了首都,接連失去絕大部份人口土地,面對這樣的局勢美國自當不會坐視不理, 利用蘇聯缺席聯合國會議的契機,直接夥同其他13國組成聯合國軍,正式發表聲明要討伐北韓。

面對美國極其強悍的實力,此前北韓人民獲取的優勢盡數喪失,一路節節潰敗至鴨綠江畔,在蘇聯有限的幕後幫助之下,中國誌願軍正式奔赴北韓,給了美軍強有力的回擊,之後透過發起諸多次戰役,誌願軍再次將美軍從鴨綠江畔打回到了三八線附近。

韓戰美軍失敗讓全世界都極為震驚,畢竟在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靠著此前發的戰爭財,美國早已成為了綜合國力超強的世界大國,而彼一時中國不過剛剛建國一年,不管從任何角度上看美國都不應該失敗。

然而在美軍接連失敗幾次之後,美國上下就接連發表了 「利用美國占據絕對優勢的海軍和空軍力量,將戰場擴散至中國大陸,從而確保美軍在北韓戰場上的勝利」 這樣的言論,在這其中麥克亞瑟的呼聲最高。

作為北韓戰場初期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亞瑟十分仇視中國,從一開始他就想要將北韓戰場擴大到中國境內,在任時就頻頻叫囂,致力於發動一場大戰。即使是誌願軍剛入北韓時連連擊潰美軍,麥克亞瑟被撤職,他都始終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失敗,而是因為美國政府限制了自己。

一直以來,麥克亞瑟都認為倘若美國想要取得韓戰勝利,那就必須動用海軍、空軍力量,封鎖中國海岸,直接破壞中國工業生產能力,可惜的是,美國高層並不接納他的建議。 這位曾經的「將軍」,狂妄地提出想要投擲幾十顆原子彈轟炸中國 ,說是這樣能很好地在鴨綠江畔設定一條放射性地帶。他甚至喪心病狂地講道: 「只有采取這些行動,才能嚴重並大大削弱中國的戰爭能力,從而獲取勝利」 。此外,不少美國高官也紛紛發聲,希望對中國采取懲罰行動。

杜魯門出於自己的考量,在北韓的戰場上,最終並未允許美軍使用原子彈, 即使是接連慘敗,美國也一直在克制 ,從未想過像麥克亞瑟叫囂的那樣將戰爭規模擴大至中國本土。盡管美國已經發現,在北韓戰場上主力就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可是它還是選擇將戰爭圈在了北韓半島上,這到底是因為什麽呢?背後藏著哪些緣由?

第一:美國一眾盟友不支持。 以美國為首的這支所謂的聯合國軍,實際上共有15個國家組成,西歐諸國都有派兵參與。

盡管名義上這些國家都參與了韓戰,可是這並不能代表它們的任何決策都和美國一致,以中國為例,從一開始西歐各國對中國的政策就和美國有著很大矛盾分歧, 那對於美國有將戰火燒至中國的想法,西歐各國多數都持反對意見

在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之後,西歐諸多國家都尚未恢復元氣,它們剛剛經歷過親人離世的痛苦,絕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若是美國繼續擴大戰爭,只會身陷亞洲無暇顧及歐洲 ,如此一來,虛脫的歐洲沒有美國的照料,只能在蘇聯的腳下瑟瑟發抖,一旦形勢再危急一些,蘇聯出兵開拓疆土,那麽西歐必定會被劃在蘇聯的勢力範圍之內,這是歐洲這些國家絕不能接受的。

所以在韓戰耗時很久之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歐國家就多次堅決表示希望美國盡快結束戰爭,切勿再擴大戰場。雖說這一時期的英國已經不能與最鼎盛時期相比,但是它的實力仍舊是不容小覷,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若是沒有英國支持,基本會成為一個空殼,這會直接導致美國的全球戰略計劃無法得以實施。在這樣的情況下, 為收獲盟友支持,鞏固自己的核心戰略,美國最終選擇妥協,停止擴大戰爭

第二: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量。 美國能從一個無名小國,最終成長為世界大國,這憑借的從來都不單單只是自己的力量,從本質上講,美國向來最看重的都是利益,這個由殖民者組成的國家,一向非常冷酷無情, 倘若可以使得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富更強,它從來不畏懼采取任何手段

從一開始美國插手北韓內戰,就是為了遏制蘇聯擴張,進一步加強自己在世界的影響力, 那最終美國會對北韓戰場規模限制,實際上還是因為自身利益

二戰時橫掃半個歐洲的蘇聯,一直都被美國當作最強勁的敵手, 任何時候能給對方制造一些麻煩,美國人都非常喜聞樂見 ,這樣的形勢之下,美國把手伸到北韓也完全可以理解。

和其他國家不同,美國對自身發展定位十分精準,在全球都有自己戰略部署,但戰略重點一直都在歐洲地區,畢竟自工業革命完成之後,這裏就是世界的中心。

「先歐後亞」這是美國多年以來的行動方針,不管是二戰之前還是二戰之後皆是如此。恰恰也就是因為這樣,哪怕美國加入韓戰,歐洲是美國全球戰略中心這一點也不會有任何變動。

美國剛參戰時,以為這是一場可以速戰速決的戰鬥,遺憾的是,最終這場戰爭還是演變成了持久戰,美國並不想打持久戰,因為這對於它在全球的戰略布局都會構成巨大影響。

倘若不計任何後果,將戰火燒至中國境內,這勢必會導致美國要和中國打一場消耗戰,先不說最終能否取勝,這會直接導致美國的主力部隊向著亞洲挺進,與此同時,在西歐美國部署的軍事力量就會得到大振幅削減, 很容易導致在歐洲主版圖的美國失去與蘇聯抗衡的資本

蘇聯本身就地處亞歐大陸,因為地理上的優勢,導致蘇聯可以同時進行兩線作戰。但是美國不行,以它的軍事實力,絕對沒有能力在西歐囤積大量軍兵的同時再介入韓戰。利弊有所取舍的時候,只能選擇其一,美國一定會最先確保西歐安全,那做出這樣的考量之後,勢必不能容許北韓戰局擴大,這是唯一的最優選擇。說來說去, 美國最終決定將韓戰控制在北韓半島內,並非美國人素質高、心眼好,一切都是為了自身利益罷了

第三,美國擔心蘇聯參戰。 一旦美國將戰局擴大,蘇聯有極大的可能會正面參戰,到那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又將展開一場廝殺,很大程度上會導致第3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畢竟論軍事實力,美國沒有蘇聯強悍。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 中蘇就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有這個條約在,這就預示著中國一旦被攻打,蘇聯就會順勢出手,到那時美國和蘇聯將直接正面交鋒,美國沒有必勝的把握,又怎麽肯就範?

第四,人民誌願軍英勇。 雖然美國是世界大國,但是它相距中國甚遠,就算是真的發動戰爭,美國的戰線也會被拉得極長,兵力十分分散,很容易會使得美軍感覺力不從心,這樣就很難獲取最終勝利。

誌願軍已經用抗戰的事實,給美國做了證明, 盡管此時的中國十分落後、貧窮,但是中國人民守衛自己祖國的意誌非常堅定 ,此前中國能將小日本擊敗趕出去,現在美軍膽敢進犯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惜一切代價將其擊敗。

盡管誌願軍的武器十分落後,物資供給也沒有美軍優越,但是北韓戰場無數的戰例已經足夠證明,論單打獨鬥美國一定不是中國的敵手,美軍的戰鬥力與誌願軍相比,相差甚遠。

第五,受世界和平輿論影響。 因為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帶來了太多傷亡、悲痛,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現了戰爭非常恐怖的破壞力,所以自此之後和平與發展一直都是時代主流。

韓戰爆發之後,在舉辦第2屆世界保護和平大會時, 有80多個國家都主張聯合國軍撤出北韓,這個宣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很多國家的心聲

較為顯而易見的是,美國主動參與韓戰,這和世界主題相背,盡管美國可以忽略這些聲音,但是一旦全世界的人民都發出這樣的輿論,美國的公信力勢必會受到影響,既如此美國就不打算開拓戰場了。

種種跡象表明,將韓戰燒至中國境內是一種很不明智的行為,向來唯利是圖的美國堅決不會做損傷自己的事,所以最終才會打消這一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