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龍蝦,必須戰鬥!
1963年的大西洋上,海浪毫不留情的拍打著巖石,預兆著風暴即將來臨。
但凱瑞蒙梭號航母上的法國海軍和對面的巴西海軍卻不敢有半分松懈。
在狂風暴雨的洗禮下,一場大西洋海戰即將爆發。
要知道,此時距離二戰結束已經過了將近二十年,這場大規模的海戰,很可能被寫入歷史,開啟另一個新紀元。
可是,若要深究法國和巴西為什麽要開打,他們的答案肯定會讓人驚掉下巴。
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為了龍蝦!
兩軍對峙:激烈的「龍蝦戰」
簡單來說,法國人想來巴西撈龍蝦,巴西人不願意。這個樸實無華的故事開頭,竟然最終發展為了軍艦的火拼與對峙,甚至險些成為戰爭的導火索,著實出人意料。
彼時,法國總統是大名鼎鼎的戴高樂,而巴西總統是剛上任的若昂·古拉特。
在爭奪龍蝦的問題上,這兩位總統均拒絕妥協,互不相讓,紛紛派出了國家最精銳的海軍部隊,做好了開戰的準備。
法國不光派來了航母,還直接開來了巡洋艦、驅逐艦、護航中隊與油輪,擺明了是要為龍蝦拼命。
看著法國的架勢,巴西自然也不願意認輸。巴西政府甚至在總統的要求下,制定了一份軍事計劃!而這份軍事計劃,竟然直接指向了法國的屬地圭亞那!
與此同時,巴西陸軍第4軍軍部還收到了來自上級的備戰令,要求他們隨時待命,以免法軍登陸,擴大戰爭規模。
可見,這兩個國家為了龍蝦都動了真格。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整個過程持續了足足兩年!
也就是說,在1961年到1963年期間,戰爭的陰雲始終籠罩在整個大西洋的上空。
無論是誰,都要感慨一句,為了幾只龍蝦,究竟何至於此?
追根溯源:法國人的動機
法國人之所以要不遠萬裏,跑去巴西撈龍蝦,還得從20世紀初說起。
當時,法國正在全球範圍內展開殖民活動,非洲的一些國家不幸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其中,位於非洲西北部的茅利塔尼亞尤為特殊。
與其它殖民地相比,茅利塔尼亞有著極為豐富的漁業資源,附近的海域裏藏著無數寶藏。這下,法國漁民高興壞了,他們呼朋引伴,在茅利塔尼亞周邊的漁場裏肆意捕撈海鮮。
而在這些非洲海鮮裏,最受歡迎的就是龍蝦。
這種龍蝦是大西洋的裏的特產,名叫多刺龍蝦,它肉質鮮嫩,口感獨特,是不少法國食客的心頭愛。因此,在法國海鮮市場上,多刺龍蝦的價格一路走高,成為了搶手產品。
對於漁民來說,誰捕撈到的多刺龍蝦越多,誰就越能賺錢。
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民族獨立運動逐漸興起。
而法國漁民的搖錢樹,茅利塔尼亞也在1960年年底獨立了。
對於法國船隊而言,這個訊息無異於晴天霹靂。
於是,為了賺錢,這些法國漁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們要橫跨大西洋,繼續尋找龍蝦。
漁民們組織了一支船隊,在1961年揚帆起航。既要擴大尋找範圍,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幹脆走遠一點,去大西洋的另一側碰碰運氣。
而巴西,恰好就位於大西洋的另一邊。
當法國漁民駕駛著捕捉龍蝦的小船,越過大西洋中線,逐漸靠近巴西的時候,奇跡發生了。他們竟然真的在這裏找到了大量的多刺龍蝦!
法國漁民欣喜若狂,連忙下網捕撈,想著運回法國美美賺上一筆。但沒撈多久,巴西漁民出現了。
原來,法國漁民找到的這片漁場,位於巴西的伯南布哥州,這裏本身漁業發達,聚集著一批巴西漁民。
巴西漁民呆在家裏,眼見著海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法國船只,便覺得大事不妙,連忙向本國海軍匯報情況。
巴西海軍收到訊息後,立刻派出了兩艘護衛艦,第一時間趕往相關海域,把正在逮龍蝦的法國漁民抓了個正著。然而,面對巴西海軍的盤問,法國漁民卻沒有半分驚慌,顯得格外理直氣壯。
他們告訴巴西人,自己是有捕撈授權證的,這裏是大西洋,沒有人規定不能在這裏撈龍蝦。巴西海軍退了一步,要求他們回到深海,把大陸棚地區留給巴西的小型漁船。但是,這樣的請求,也被法國漁民斷然拒絕。
法國漁民非但不後退,還找來了幫手,那就是法國海軍。
這些漁民在海上透過無線電給政府發訊息,說他們在巴西撈龍蝦的時候遇到了麻煩,需要本國海軍的幫助。巴西政府一聽,立刻進入了高度緊張的備戰狀態,生怕法國海軍從大西洋另一邊殺過來。
為求自保,巴西第一時間派出了航母。除此之外,一批艦艇也相繼抵達了案發海域,將法國漁民團團圍住,陣仗弄得很大。
就連巴西外交部,也在第一時間發表了聲明。
巴西外交部的聲明內容極其簡潔,概括起來就一句話:不允許法國人來巴西沿海抓龍蝦。甚至,謹慎起見,巴西政府還召開了一場秘密會議,專門就龍蝦捕撈問題進行商討。
而巴西的這一連序列為,則激怒了遠在法國的戴高樂。
戴高樂提出,羞辱法國的漁民,就是在與整個法國作對。因此,戴高樂立刻派出海軍,前去解救被困漁民。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艘驅逐艦還沒能抵達巴西的海域,就直接被巴西海軍和空軍一起趕了回來。
這回,法國和巴西的梁子算是徹底結下了。
掌握先機後,巴西總統不忘乘勝追擊,直接對戴高樂喊話,要求法國在48小時內撤走所有的船。戴高樂剛被打臉,哪裏肯現在認輸,毫不猶豫拒絕了巴西的要求。
隨後,便發生了巴西海軍扣留法國船只,法國航母跨越大西洋,與巴西直接對峙的精彩一幕。
而這一對峙,就對峙了足足兩年。
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無論是巴西,還是法國,都已經是進退兩難。那麽,這場荒謬的龍蝦戰最後又是如何收尾的呢?
意外收獲:「龍蝦戰」的結局
其實,在兩國達成真正的和解前,除了明面上的海軍對峙外,兩國在輿論領域也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這一次,出場的是法國與巴西的專家學者,而他們辯論的主題也相當搞笑:龍蝦到底是在爬行,還是在遊泳?
巴西專家認為,龍蝦有那麽多條腿,運動方式當然是爬行。既然是爬行,那就證明龍蝦在巴西的大陸棚上「行走」,所以它們是巴西龍蝦,是巴西漁民的所有物,法國人當然不能撈。
可是,法國專家卻言辭激烈的指出,這完全是一派胡言。
龍蝦生活在海裏,運動方式當然該被定義為遊泳!既然是遊泳,就證明它們不是固定的,並非屬於巴西,而是屬於整個大西洋。
這樣一來,捕捉龍蝦就是各憑本事,誰能抓到就歸誰。巴西人說法國人偷自己的龍蝦,完全是汙蔑。
海面上,兩國海軍針鋒相對,媒體上,兩國專家唇槍舌劍,一時之間,這場圍繞龍蝦的爭端人盡皆知,成了真正的龍蝦戰。
就這樣耗了兩年,法國與巴西都撐不住了。
憤怒的戴高樂逐漸平靜下來,也開始意識到,若是為了龍蝦與巴西開戰,著實有些兒戲。這也不利於法國的國際形象,法國的妥協實際上也讓巴西松了一口氣。因為巴西雖然看起來強硬,但其實根本沒有與歐洲國家開戰的實力。
其實,兩國相當於給各自放了個台階,既然各有打算,也就都順坡下了。於是,兩國達成協定,決定把這事的裁決權交給國際法庭。
經過仔細裁決後,國際法庭拿出了一個讓雙方都較為滿意的處理方法。那就是在未來五年的時間裏,巴西開放一定的龍蝦捕撈權給法國的26艘漁船。
與此同時,法國漁民也要將販賣龍蝦的收入分出一部份,用來補貼巴西漁民。
最重要的是,國際法庭允許巴西將領海向外擴大到200海裏。這樣一來,就可以完全覆蓋龍蝦的產區,而這200海裏,就是專屬經濟區。
有趣的是,這個200海裏的概念,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80年代初,聯合國擬定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各國的領海許可權進行了詳細的敘述。在這份公約裏,便明確規定了200海裏專屬經濟區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就來源於這場擴日持久的龍蝦大戰。
能有如此結果,也算是意外收獲。
至此,法國與巴西的龍蝦大戰,算是落下了帷幕,兩國海軍鳴金收兵,政府也握手言和,漁民們獲得了各自的利益,紛紛滿意離場。
可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唯一沒有停火的,就是巴西和法國的科學家們。
在往後的幾十年時間裏,這兩撥依舊在爭論龍蝦的運動方式。他們在學術會議上討論這個問題,在媒體上相互攻擊,甚至被派到外交部做科普講座。曾經,國際法庭試圖在兩者中間進行調解,但以失敗告終。
這場持續不休的爭論,也為龍蝦大戰帶來了戲劇性的延續。
參考文獻:
1、軍事上動用航母,學理上爭論不休 半個多世紀前的法國巴西「龍蝦大戰」
2、彭誌強,鄭強高主編. 當代中國市場經濟實用大全[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19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