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防部官方釋出的資訊,9月25日8時44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區域成功發射了一枚攜帶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精準落入預定海域。這次飛彈發射是年度軍事訓練的常規安排,符合國際法與國際慣例,並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或目標。
冰冷的文字並不能引起絲毫波動,但了解中國彈道飛彈的朋友清楚,上一次如此盛大的發射是在1980年。時隔超過40年,為什麽要再次進行洲際飛彈試驗?實際上,這個時機非常巧妙,既沒有提前也沒有推遲,偏偏在美國反導系統初見成效後進行試射,使得美國多年構建的反導部署一朝功敗垂成!
中國洲際飛彈的試射:對中國的威脅論已無法傳達恐懼感。國防部在新聞中確認了洲際飛彈的發射以及向太平洋公海發射飛彈,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更具價值的資訊。顯然,在地球上制造如此巨大的動靜是無法掩蓋全球眾多目光的,Osinter基於公開的空域警告繪制了飛彈飛行路徑,總射程大約為1.2萬千米!
一位網友分享了1980年【人民日報】號外,報道了在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發射第一枚運載火箭的訊息。對當時還年輕甚至未出生的網友而言,這段歷史顯得遙遠。經過40多年後再次發射,大家已心如止水,因為近年來武器技術突破層出不窮,包括戰鬥機、驅逐艦、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等,讓人應接不暇。然而,對於西方國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震撼性的事件,從外媒的報道便可看出這一點。
外媒的報道顯示,傳達出的恐懼感是無法掩蓋的。據CNN報道,中國此次洲際飛彈試射的背景是與美國及其區域盟友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這次公開試驗相對罕見。CNN指出,中國東海、台灣海峽和南海周邊水域的緊張局勢正在加劇,報道還參照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德魯·湯普森的話稱:
「在中國與眾多鄰國沖突的背景下,向太平洋發射彈道飛彈顯得非常明顯。這次發射傳達了一個強烈的資訊,意在威懾所有相關方。」
CNN還指出,近年來衛星影像表明,中國沙漠地區已建成數百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美國國防部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北京的核武庫中核彈頭數量將會迅速增加。五角大廈在去年的北京軍力年度報告中提到,到2023年,中國可用的核彈頭將超過500枚,而到2030年,這一數位可能會突破1,000枚。
BBC報道稱,中國的洲際飛彈試驗通常是在國內進行。此前,中國曾在新疆西部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試射過洲際彈道飛彈,但這次卻異常地選擇在太平洋公海進行;BBC對中國「提前通知了相關國家」表示懷疑,而日本則稱並未收到此次試射的「通知」。
BBC參照了美國國防分析家約翰·裏奇的觀點,認為中國進行這次試驗可能是在「向美國傳遞某種姿態或訊號」。雖然中國已經聲明此次發射沒有針對任何國家,但考慮到中日、中菲之間關系的緊張,這次試射背後的真實意圖不禁讓人聯想!
美聯社報道指出,中國進行洲際飛彈試射引發了該地區的安全憂慮,而由於北京的領土主張以及與美國的競爭,該地區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美聯社參照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兼核政策計畫聯席主任詹姆士·阿克頓的話表示:
「當他們在過去的44年中沒有進行某項行動時,現在卻選擇了這樣做,這意味著很多。」 「這是中國傳達給我們的資訊:‘正如你們一樣,我們對擁有核武器並不感到羞愧,我們會以一個核大國的姿態行事。’」
美聯社指出,此次發射發生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之一,正在努力對與人權相關且符合其專制體制的重要領域施加影響。
除了CNN、BBC和美聯社之外,還有許多外媒如Japan Times、ABC及CNBC等參與了報道,盡管內容大致相似,整體調調幾乎一致。從這些報道中可以察覺到一個有趣的變化:過去一直流行的中國威脅論,常常以教訓式指責中國會XXXXX,但如今邏輯上雖然依舊類似,卻在談及中國威脅時多了一份恐懼。原因是現在的中國與十幾年前截然不同,如今的中國確實對西方國家甚至全球最先進的美國構成了威脅。這種潛在恐慌透過報道中的字句顯而易見。
美國防部兩年前的計劃徹底失敗!中段反導系統走錯了道路。
外行人只是圍觀熱鬧,但這一次專業人士卻看出了其中的奧秘。這次試射與1980年5月18日的發射在方向上大致相同,當然軌跡不同,且此次的射程更近。此外,這次是在海南進行,而1980年的發射則發生在中國內陸!本次發射有幾個值得關註的亮點:
透過這次發射,可以基本確定這是一次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的試驗,這就涉及到一個關於發射平台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它是透過車輛進行發射,也就是說,整套系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機動,在接到命令後隨意選擇臨時位置進行發動。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有一些情況要求必須在固定位置才能完成發射:
前者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重量很大,不可能隨便選擇地點進行發射;否則,冷發射時產生的巨大沖擊力會將發射筒壓入地面,甚至有可能導致發射車翻倒。因此,對發射場地進行預處理是合理的。而第二個要求同樣能夠理解,因為彈道飛彈在發射後無法改變其軌跡,因此必須掌握自身的三維座標、拋物線軌跡。只有這樣,載機電腦才能根據這些資訊,並考慮到地球自轉及緯度座標,再加上科氏力的影響來計算落點,而事先測定好的發射陣位無疑提供了最精確的位置數據。
提前測量座標,戰時確認陣位進行發射,這似乎沒什麽關系,但實際上問題很嚴重!雖然車輛可以快速移動,但在接到發射指令後,必須立即找到最近的發射陣位並展開操作。即使有多個陣位,也會產生時間延遲。此外,若事先泄露了某個發射陣位,那麽此時其意義就大打折扣,因為容易被敵方釘選並摧毀。
中國的洲際飛彈發射則相對簡單,行進中可以隨意停靠於簡易場地進行發射,例如公路、沙漠或丘陵區域,只要地面不太松軟即可。這是因為我們的洲際飛彈發射筒尾部配備了緩沖墊,可以減輕沖擊並擴大受力面積,使得大多數地面條件都能滿足發射要求。
第二個問題是,這種射程達到1.2萬千米的飛彈具體指的是哪款。有網友推測,此次提到的射程略低於1.2萬千米,為11800千米,結合陸基機動發射能力,符合這一要求的飛彈可能是DF-41,但也不能排除是其他更先進的型號。
射程達到1.2萬公裏究竟代表著什麽:美國軍方的陸基中段反導系統幾乎失去了效用。
此次洲際飛彈的落點位於太平洋中部,許多網友可能不太明白這與我們有什麽關系,但如果以海南島為中心,半徑設為1.2萬公裏來進行標繪,可以發現北美的大多數地區都在此範圍內。整個阿拉斯加及美國中西部皆處於射程之內。而且要明確的是,這次試射不會完全釋放所有的射程,一定會有所保留。同時,請註意DF-41的實際射程在1.2至1.4萬公裏之間,這意味著除了佛羅裏達州外,美國的大部份區域均在其打擊範圍以內。
這個數據相當引人註目,因為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在2022年釋出了一份由美國國防部資助的研究報告,題為【評估美國對未來洲際彈道飛彈能力選擇的評估:高級考慮因素】。報告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判斷是:
洲際彈道飛彈飛越俄羅斯瞄準中國,意味著目前美軍的陸基洲際飛彈在打擊中國時必須經過俄羅斯,這樣提前通知或不通知俄方就成了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以防誤判)。結論大致有兩個方向:一是告知俄方將對中國發動攻擊;二是采用潛射洲際飛彈而不是陸基飛彈,保持陸基武器僅針對俄羅斯。
因此,這份檔隱含的依據是,中國的陸基洲際飛彈需要經過俄羅斯飛向美國。原因很簡單,越過北極的彈道距離最短。例如,從中國東北發射一枚越過北極的飛彈,只需10000公裏就能覆蓋整個美國,比從南海發射減少了4000公裏,因此可以制造更小型、更經濟實惠的飛彈。
不過這次發射的影響卻是覆蓋了美國全境,軌跡穿越北太平洋,看似無礙,但實際上這個安排對美國來說構成了嚴重困擾!原因在於,美國的陸基攔截彈大多是針對從北極方向進入的飛彈進行配置。因此,有必要對陸基攔截系統作個簡要說明:
關於彈道飛彈的攔截方式,主要有三種:初段攔截、中段攔截和末端攔截。初段指的是在飛彈尚未飛出大氣層時進行的幹預,此階段由於飛彈速度較慢且目標面積較大,因此相對容易。然而,由於此時通常在他國領空內進行,所以實際操作中很難實施。當年,美國曾計劃研發ABL雷射武器來實作這種型別的攔截,但最終該計畫以失敗告終。
中段攔截是指飛彈已飛出大氣層,MRV(多彈頭分離器)或與飛彈本體分離,或已釋放出彈頭。在重返大氣層前,飛彈的軌跡接近最高點或者已經開始下落。此時目標較小,但由於背景為太空,可以很容易辨識出彈頭,因此這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攔截方式。
美軍的中段攔截系統分為陸基和海基兩種。陸基采用的是陸基攔截飛彈,而海基則使用SM-3飛彈。至於海基系統,它可以在廣闊的海域進行部署,但仍需事先預測,因為其射高不足1200千米,覆蓋範圍非常有限。而對於陸基地面,則絕對需要提前設定攔截地點。美軍預計,中俄的飛彈將透過北極向美國發射,由於這裏距離較近,因此遠端預警及飛彈攔截陣地均設定在阿拉斯加地區。
因此,你可以理解到,中國那條長達1.2萬千米的直通美國的洲際飛彈對美軍所造成的影響有多麽深遠。實際上,在阿拉斯加部署的攔截飛彈幾乎無法有效攔截中國的大陸型洲際飛彈,唯一能夠應對的是在北太平洋進行海基攔截。然而,這種海基攔截需要持續在海上部署,對美軍而言無疑是一個嚴峻挑戰。
試射的時機非常巧妙。幾年前,美軍在反導系統建設上如火如荼,而我們當時選擇了沈默,最多也只是從渤海向新疆發射了幾枚高彈道洲際飛彈,換算成射程大約在8000公裏左右。因此,美軍預判必然認為我們的飛彈是經過北極飛行的。當美軍完成他們的反導體系搭建並固定框架後,中國卻推出了一款射程達到1.2萬公裏的新型飛彈,這一舉動讓美方陸基中段反導能力失效了一半(因為剩下的一半還依賴俄羅斯的,如果真的穿越北極的話還是有效,只是對中國的新型導彈無效)。
你覺得PLA(解放軍)是不是也很狡猾?不過戰爭本來就講究欺騙,不就是隱瞞真相、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嗎?難道不是西點軍校的必修課【孫子兵法】嗎?為何不學習一下三十六計呢?這次遇到了擅長策略的祖師爺了吧!
最後談談末端攔截。前文已經提到初段和中段的攔截,末端攔截是指在接近或進入大氣層後進行的攔截。一些高效能遠端防空飛彈具備部份末端攔截能力,然而全球最知名的末端攔截系統則是美國的薩德,其實這也只是因為美國選擇公開而已。如果PLA公布類似技術,也一定會讓大家感到震驚。
末端攔截的費用相對較低,但問題在於目標已經進入國境。如果是核彈頭,若未能成功攔截將會引發爆炸;即便成功攔截,也可能導致放射性汙染。因此,盡管末端攔截是一種選擇,但對於大國來說,更優先考慮的還是中段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