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反思二戰,德國這樣幹

2025-01-20軍情

反戰反的是什麽?弄個清楚了這個問題的話,就能盡量的避免戰爭,反戰反的是戰爭嗎?這不廢話嗎?反戰肯定要反對戰爭,要不怎麽叫反戰呢?但反戰僅僅是反戰嗎?到了反戰就停止了嗎?多一步的思考都沒有了嗎?如果你回答是,那麽就不用看了。因為今天給大家推薦的著名的反戰片,講述的就是戰爭對於人們的摧殘,如果僅僅是從反戰爭的角度去看待這部影片,那麽這部影片沒得說,然而反戰卻不僅僅是反戰爭,如果認同這個觀念,那麽這部影片凸現出來的問題就有的說了。

【德意誌零年】是著名導演羅西裏尼的作品,羅西裏尼三部曲中,本片是其中一個,且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德意誌零年】也叫「德意誌元年」本片講述的是二戰即將結束背景下,柏林的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因為受到鼓動而結束自己悲劇一生的故事。

影片中故事發生的背景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德國首都柏林儼然成為了一個廢墟,在這個廢墟之上生存著奄奄一息的人們,某一個普通的家庭,一家四口人,哥哥退伍在家,姐姐找不到工作,父親臥病在床,家裏唯一的生機來源於小兒子,小兒子也因為生計原因而不得不整天奔波在大街上求生。某一天,一個教師遇見了小孩,小孩便成了教師的傳聲筒,他將教師找來的物品賣給盟軍做交易,與此同時,教師關於勇氣的理念也慢慢的灌輸給了小孩,直到有一天,小孩用這個理念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德意誌零年】是一部非常標準的反戰電影,本片的著眼點在於將戰爭的苦難歸結於普通人受了納粹黨的蠱惑之後,產生的一種盲目的行動的結果,因此,本片在上映之後,幾乎受到了所有人的追捧,無一例外,這些追捧產生的基礎在於德國在二戰中失敗了,而盟軍獲得了勝利,因此,【德意誌零年】也成了幾乎後來大多數反戰片的標桿。

但是我們如果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換一個方向去認知,那麽本片反戰的核心就站不住腳了。首先我們要討論,反戰反的僅僅是戰爭嗎?誠然,戰爭摧毀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摧毀的是一個國家的生機,發動戰爭的人是可惡的,然而人們還需要弄明白的是,他們發動戰爭的起因是什麽?

就如同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一樣,德國發動戰爭的起因在於對外擴張的需求,他們認為只有完成了對外擴張,本國的問題才會得到解決。那麽德國國內的問題是什麽呢?一戰結束後,二戰開始前,德國國內面對的是經濟的雕零,而經濟的雕零在於德國迫切想要發展的工業沒有資金支持,而資金全部流向了食租者,為什麽希特勒在迫害猶太人的時候不惜余力,因為猶太人的借貸寄生經濟體系,徹底的摧垮了德國的國內經濟,德國沒有辦法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展工業,於是,希特勒上台後,對於猶太人進行了屠殺清洗。

因此,我們可看到的是,德國之所以發動戰爭的本質原因來源於本片中所說,民眾們受到了希特勒的蠱惑,然而民眾們為什麽這麽容易受到希特勒的蠱惑?原因在於希特勒滿足了民眾們的基本需求,德國在納粹黨上台後,進行了國家社會主義改造,幾乎每一個德國人都有了滿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能力,於是,德國才能在二戰中完成全民動員。

這是個簡單的邏輯,希特勒之所以上台,原因在於他能解決德國國內的問題,給德國的普通民眾們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在他之前,沒有人能解決這個問題,當基礎的衣食住行需求得不到長久的滿足的時候,你能指望民眾們支持你嗎?這在民主自由的西方政治體系中,好像是不存在的。

因此,【德意誌零年】將德國所遭受的戰爭摧殘的原因歸結於民眾們受了希特勒的蠱惑,這一種反戰的方式在當時是符合戰後意識形態的政治正確,但是卻沒有觸及到最本質的東西,是誰摧毀了德國的經濟,是誰將普通的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徹底的奪走,這恐怕不是希特勒吧。那麽究竟是誰?為什麽不去思考這方面的原因。

本片強調了納粹黨透過輿論的蠱惑能讓一個普通人喪失理智,但是卻絕口不提,一個普通人在當時的環境下能生存下去究竟需要多大的努力,這顯然是不客觀的單方面闡述。我們尊重羅西裏尼的藝術創作,但是在一個明顯有著政治需求的戰後輿論界,面對戰爭的思考就不那麽深入客觀了。

也因為這個原因,如果當今世界,我們僅僅將反戰停留在反對戰爭這種形式的話,就未免太可笑了。如果將戰爭的發起者跟戰爭的抵抗者同樣歸屬於反戰的標簽上,那就更可笑了,然而可笑的是,很多人依舊是打著這個幌子念念有詞的反戰,可想而知,他們反對的並不是「戰爭」。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