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這片藍色疆域,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現實的波瀾。近期,東協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舉動,將南海局勢推至聚光燈下,引發國際社會的高度關註。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莫哈末哈山的表態,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域外勢力的介入只會加劇南海的動蕩,呼籲東協國家團結一致,透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
哈山的表態,實則反映出東協多數成員國的共同心聲:南海的和平與穩定,應掌握在地區國家自己手中。而菲律賓近期的一系列舉動,卻與這一共識背道而馳。
他們積極拉攏美國、日本、澳洲等域外勢力,試圖借助外部力量在南海問題上為自己謀求更多籌碼。這種「引狼入室」的做法,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南海局勢更加復混成。
菲律賓為何執意要將域外勢力引入南海?究其根源,是其對自身實力的焦慮以及對中國的戰略猜忌。菲律賓試圖透過拉攏外部勢力,構建一種對中國的「戰略平衡」,以期在南海問題上獲取更多談判籌碼。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這種「借力打力」的做法,往往會弄巧成拙,將自己推向更加不利的境地。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越南戰爭期間,南越政權也曾試圖借助美國的力量來對抗北越,結果卻導致國家陷入長期的戰爭泥潭。最終,美國在付出巨大代價後選擇撤離,而南越政權也在失去外部支撐後迅速垮台。這一歷史教訓,菲律賓不應忘記。
菲律賓或許認為,借助域外勢力的介入,可以迫使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做出更多讓步。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不會屈服於任何外部壓力。菲律賓的這種做法,只會加劇與中國的對抗,損害兩國關系和地區的和平穩定。
值得註意的是,在菲律賓積極拉攏外部勢力的同時,中菲之間也保持著溝通與合作。根據中菲雙方達成的臨時協定,菲律賓於8月27日向仁愛礁上的軍艦運送了生活物資。
盡管事件後續開發中,菲律賓方面刻意淡化中菲之間的溝通,試圖營造一種「獨立自主」的形象,但這依然表明中菲雙方在處理南海問題上,依然存在著對話與合作的空間。
菲律賓在處理南海問題上的「兩面性」,也暴露出其戰略上的搖擺不定。一方面,他們希望借助外部力量來制衡中國;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得不承認中國在地區的影響力,並尋求與中國保持一定的合作關系。這種矛盾的心態,使得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搖擺不定,難以形成清晰的戰略目標。
菲律賓的這種做法,也為地區其他國家敲響了警鐘。南海問題涉及眾多國家的利益訴求,任何試圖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謀求自身絕對安全的做法,都是不現實的。地區國家應堅持透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和平與發展才是地區國家的共同願望,也是解決南海問題的根本途徑。菲律賓應認清形勢,放棄「引狼入室」的幻想,回到對話合作的軌域上來,與地區國家一道,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為地區的繁榮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南海局勢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菲律賓的「小算盤」折射出地區地緣政治的賽局,也提醒著我們,和平穩定來之不易,需要各方共同珍惜和維護。對話合作才是解決南海問題的金鑰匙,而任何試圖借助外部力量攪動南海局勢的行為,都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損害的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