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嫦娥6號與彈道飛彈精度:技術差異與黑導遊誤區」

2024-07-05軍情

首先,實作在31馬赫速度下的控制,這是否是人類的首次嘗試?再次說明,1968年,蘇聯的探測器以每秒11公裏的速度返回地球,並在進入大氣層後透過跳躍式再入進行減速。這個速度實際上超過了被誇大宣傳的31馬赫,那麽,蘇聯在1968年是否實作了有效的控制呢?

繼續觀察可以發現,探測器6號在減速之後,采用了一種半彈道的方式以精確控制其著陸點。無論是蘇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美國的阿波羅計劃,還是中國的嫦娥5號和嫦娥6號,它們都首先透過跳躍式返回方式進行大振幅減速,隨後才采用這種半彈道的返回控制方法。

接下來,讓我們來討論一下精度問題。嫦娥6號任務的總設計師宣布,其返回精度為16公裏。然而,回顧十年前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嫦娥5號在相同的速度和返回方式下,其精度卻小於1公裏。那麽,哪一個的精度更高呢?許多人常說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但他們是否真的利用自己的大腦去尋找並回顧這些記憶呢?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彈道飛彈的情況。如果一枚洲際彈道飛彈的目標是美國,而其精度僅為1公裏,那麽這將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在早期,我們的洲際飛彈技術還不夠成熟,使用的慣性導航系統存在較大漂移,誤差可達1公裏,這曾成為外界的笑柄。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的慣性導航系統已經大幅提高了精度,裝置漂移顯著減少。

關於在月球上建立飛彈基地,並從那裏向地球發射飛彈的想法,實際上這會讓火箭軍感到絕望。首先不考慮在月球上建設基礎設施和將彈道飛彈運送到那裏的昂貴成本,即便這些能夠實作,飛彈從月球飛到地球也需要大約三到四天的時間。這樣的速度顯然無法滿足一小時之內打擊全球的目標。如果我們需要三到四天才能從月球發起核反擊,那麽這只能說明袁隆平爺爺把黑導遊和顧客們餵得太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