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阿拉巴馬」號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傳奇
在浩瀚的大海中,美國海軍的「阿拉巴馬」號(SSBN-731)核潛艇一直是海上力量的重要象征。它的龍骨於1980年鋪設,1984年則順利下水,最終在1985年正式加入美國海軍的行列,成為太平洋艦隊的驕傲,駐紮在華盛頓州的班戈海軍潛艇基地。
這艘「俄亥俄」級潛艇在經歷了兩次大修之後,依舊能夠安然無恙地持續執行長達15年,巡邏時間約為77天,而後有35天用於維護與保養。美國海軍確保24小時內有5艘「俄亥俄」級核潛艇處於戰備狀態,武裝到牙齒,主要任務是監視保護美國的五大要塞,尤其是在北大西洋的冰島附近,始終警惕著從巴倫支海方向而來的俄羅斯核潛艇,如「北風之神」和「亞森M」。
這款戰略核潛艇是美國核打擊能力的中堅力量,14艘此類潛艇所攜帶的核彈頭數量,幾乎占了美國核武庫的一半(具體數位是絕密的)。作為美國海軍目前最大的核潛艇,與前蘇聯的「台風」級相比,顯得同樣龐大。隨著1991年蘇聯的解體,美國在核武器領域迅速崛起,為了適應實用性和成本控制,海軍正在研發小巧精致的「哥倫比亞」級核潛艇。
「哥倫比亞」號(SSBN-826)長度達到約170.688公尺,寬度為13.1064公尺,水下的排水量接近21041.32噸,編制為155人(其中包括15名軍官),並且分為「金」和「藍」兩組,采用定期輪換的方式來操控潛艇,確保其始終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這款新型潛艇設計的四個「通用發射模組」內裝有4個垂直發射管,每個模組可以攜帶多達16枚的「三叉戟」II-D5LE潛射洲際飛彈。潛艇前部更是配備了四具533公釐魚雷發射管,能夠搭載MK48-8型重型魚雷,其作戰深度高達900公尺,理論上若能擊中四發,甚至能摧毀一艘大型航空母艦,這也是其持續服役的重要原因。
此外,「哥倫比亞」號配備了新型S1B核子反應爐,運用全電推進技術與泵噴推進裝置,最大水下航速超20節,潛深超過244公尺,單艇的設計使用壽命可達42年。目前這款潛艇正緊鑼密鼓地建造中,預計2028年下水,力爭在2031年正式服役。美國海軍計劃至少建造14艘,以維持其在全球的霸權地位。
與此同時,「阿拉巴馬」號預計將在2028年逐步退休,這意味著美國海軍要把寶貴的資源讓給更先進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以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承擔這一宏偉工程的總工程師是享譽盛名的海曼·喬治·裏科弗海軍上將,他被稱為美國核子動力的奠基人,不僅創制了全球首艘核潛艇「如麗螺」號(SSN-571),還主導了「企業」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和核子動力巡洋艦的研發。由此可見,美國在核子動力的研發、設計和制造方面,技術可謂爐火純青,經驗也十分豐富,值得其他國家借鑒學習。
無論如何,「阿拉巴馬」號的歷史終將與「哥倫比亞」號交替,留下屬於它的光輝歲月,未來的海上舞台,必將迎來更加璀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