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為改變地中海地區力量對比,保持其對地中海的控制權,迫切需要打擊、削弱義大利海軍在地中海地區的海上作戰力量。經過精心準備,英軍采取主動尋殲義大利艦艇的方式,於1940年11月發起夜襲義大利塔蘭托海軍駐泊地的戰役。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場戰役改變了現A代海戰的作戰模式。從此,航空母艦在現代海戰中的主導地位逐步確立起來。
塔蘭托位於靴形亞平寧半島的「後跟」,是義大利最大的海軍基地。1940年7月15日,義大利戰列艦「杜伊裏奧」號完成現代化改裝;8月2日,新型戰列艦「利裏·奧托」和「維多利奧·維內托」號編入艦隊,義大利在地中海地區的海上力量大大增強。與義大利海軍相比,英國地中海艦隊無論在艦艇數量還是裝備效能上都處於劣勢。為此,英國地中海航母部隊司令利斯特少將提出夜襲意軍港塔蘭托的計劃,打算主動進攻義大利海軍駐泊地。
整場戰役中,英軍損失2架「卡杰奇」魚雷攻擊機,取得了擊沈義大利海軍戰列艦1艘,擊傷戰列艦3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各1艘的戰果。這次戰役改變了二戰初期英意兩國在地中海地區的海軍力量對比,使英軍在地中海地區取得戰略優勢。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說:「戰役的結果對地中海地區海軍力量的消長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對世界各地的海上形勢也有深刻影響。」
夜襲塔蘭托在現代海戰史上寫下了驚人的一筆。它不僅極大削弱了義大利海軍艦隊,迫使意軍幸存的軍艦撤離塔蘭托,不敢再到東地中海地區活動,而且證實了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的戰鬥力,奠定了航空母艦在現代海戰中的地位。英軍在此次作戰中,有不少值得稱道之處。
敢為人先。二戰初期,「巨艦大炮」主義仍主導著世界範圍內的海上戰鬥和各國海軍發展,超級戰列艦被奉為「海戰之王」,航空母艦還沒有走到海戰舞台的中心。尤其是早期的航空母艦底部裝甲較薄,各種戰術技術效能不高,各國更熱衷於建造和運用裝甲厚、火炮口徑大的戰列艦和巡洋艦。關於艦載機的使命任務和作戰運用,也存在不同認識。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艦載機不如陸基飛機。當英國海軍部提出專門研制一種可以掛載魚雷的飛機時,空軍部仍堅持認為艦載機也要掛載炸彈。當時,以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司令康寧漢為代表的海軍將領們,敏銳地察覺到艦載機將在海上作戰中發揮巨大作用,大膽決定以掛載魚雷的艦載機為主力,以航空母艦突襲義大利經過長期建設、具有較強防禦能力的塔蘭托海軍駐泊地。這一大膽舉措,改變了現代海戰的作戰模式,初步奠定了航空母艦在現代海戰中的主導地位。
充分準備。戰前,英軍選派得力空中偵察員保持對義大利海軍駐泊地、特別是塔蘭托的嚴密偵察,並組織專家對最新情報進行深入研判,準確掌握了塔蘭托港內的駐泊和防禦情況。針對意軍艦艇周圍布設深度8公尺的防雷網、港內水深有12公尺的實際,英軍將魚雷深度設定為10公尺。同時,英軍還為魚雷加裝磁性引信,並組織參戰飛行員進行夜間高空俯沖、超低空投彈的針對性訓練。另外,透過調查前期訓練中3架「卡杰奇」魚雷攻擊機失事的原因,英軍找出了導致發動機停車的原因,從而避免了在攻擊塔蘭托時可能發生的事故。一系列充分細致的戰前準備,有效保證了英軍後續攻擊的順利進行。
巧妙佯動。此次夜襲戰成功的關鍵在於保證行動的隱蔽性和突然性。航渡接敵過程中,英軍艦隊采取了偽裝和佯動行動,掩蓋己方作戰意圖。11月9日,4支英國運輸船隊先後起航,分別在埃及和馬爾他、埃及和希臘之間佯動運輸。突擊塔蘭托的艦艇編隊跟隨在亞歷山卓至馬爾他島運輸船隊後面,偽裝成實施伴隨護航。在主力突擊群準備突襲塔蘭托時,英軍還安排3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航渡至奧特朗托海峽,截擊通常在夜間從奧特朗托、布林迪西和貝瑞橫渡亞得裏亞海的義大利護航運輸隊,以達成戰術佯動的目的。此舉不僅成功吸引了義大利的註意力,掩護了主力突擊群的行動,而且還擊沈義大利一支運輸隊的全部4艘商船,擊傷了為其護航的魚雷艇,在重創義大利海上航運的同時,嚴重挫傷了意方士氣。
周密協同。為確保突擊的有效性和整個海上艦艇編隊的安全,英軍精心細化了作戰方案,將參戰兵力分為突擊群(由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組成)、掩護群(由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組成)、偵察群(由駐馬爾他的飛機組成)、佯動群(由巡洋艦、驅逐艦組成)和擴大戰果群(由駐希臘機場的轟炸機大隊編成)。偵察群、掩護群、突擊群和佯動群之間密切配合,成功迷惑意軍,達成了掩護後續突擊行動的目的。在魚雷攻擊機突擊塔蘭托駐泊地過程中,英軍將有限的艦載機分成兩個波次,且在每個波次中編配2架各攜帶16枚照明彈的飛機。科學合理的協同配合,保證了針對要害目標突襲計劃有序實施,實作了以小代價取得大戰果的目的。(轉自【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