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代機的橫空出世,帶來的沖擊遠超想象。
中國首飛六代機的訊息在外界持續發酵,到了2025年也沒有要消停的跡象。原因之一是,美國官方並沒有對中國六代機首飛一事作出明確回應,現有分析都是民間智庫和開源情報機構釋出的。
【中國首飛的六代機】
這一跡象被外界解讀為,美國很可能正在調整對華戰略,以應對六代機帶來的沖擊性變化,沒功夫回應。
因為同樣是在去年12月,美國海軍研究所釋出了一篇觀點頗具爭議的文章。
作者表示,隨著中國不斷強化軍事力量,美國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上建立的軍事基地正面臨嚴峻挑戰,成了美國印太戰略中,最容易被解放軍用空中和飛彈優勢擊破的「薄弱點」。
【美國海軍研究所發表文章稱應準備第三島鏈】
尤其是第一島鏈的琉球群島和第二島鏈的關島,作者設想了一種中美兩國在2026年爆發沖突的場景,並表示如果中國率先發起進攻,那麽解放軍將有能力徹底摧毀美軍在琉球群島和關島上的軍事存在。
從時間上看,這篇文章撰寫時中國的六代機應該還沒有首飛,作者設想中的解放軍用的大機率還是各種已經公開的現役武器裝備。
要知道此前美國國內已經有很多專家提出過類似的觀點,但都沒有引起太多關註。究其原因,絕大多數美國人依舊相信美軍是天下第一的,並不認為解放軍的常規軍事力量可以重創西太美軍。
而國產六代機則相當於中國常規軍事力量的一種具象化體現,就算人們嘴上不說,心裏也會開始打鼓,進而意識到中國已經在潛在的中美沖突中占據優勢,美國再不做出應對就晚了。
【西方專家推測國產六代機作戰模式】
作者建議五角大廈應戰略性棄守第二島鏈,轉而將防禦重心放在靠近美國本土、以夏威夷為核心的第三島鏈上的觀點,會在中國六代機首飛後被翻出來,就是由於六代機成為了論證這一觀點的重要因素。
因為這裏離中國足夠遠,即便解放軍有六代機,這裏遭到打擊的風險也遠比第二島鏈低。這樣在中美爆發大規模軍事沖突後,美軍可以依托夏威夷在南太平洋群島上部署大量前進基地,與解放軍展開拉鋸戰,並在這一過程中積蓄反攻力量。最後再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那樣,透過一系列島礁爭奪戰與海戰,一步一步將戰線推回西太平洋。
這個觀點不僅在海外引發熱議,在國內也掀起了激烈討論,但兩邊探討的話題卻並不相關,反倒大相徑庭。
【美國設想的三條島鏈】
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大部份人討論的是美國應不應該戰略後撤。退到第三島鏈固然可以在戰時,最大限度的保存印太地區美軍的有生力量,但它同樣也會導致中美賽局的賽場從中國本土附近,轉移到靠近美國本土的方向,並影響到美國的戰略部署。
就比如說日本和澳洲,這兩個國家是美國在對華問題上的重要盟友,卻還都在第三島鏈的西邊。如果美國退守第三島鏈,駐日美軍要不要撤,在澳洲的軍事基地還蓋不蓋?美軍走了之後,中國會不會接手美國的位置,導致兩國在政治立場上倒戈,不再支持美國?
反之,堅守第一、第二島鏈固然可以維系美國的影響力,但代價是島鏈上的美軍需要在戰時承受極高的戰損風險。這同樣會重創美國的軍事力量與霸權地位,同時會讓五角大廈丟掉反攻的籌碼。所以對於現階段的美國來說,退不退,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相比之下,國內這邊的想法則更加單純。那就是美國內部會有退守第三島鏈的觀點出現,說明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中國周邊打不贏解放軍。這變相肯定了解放軍在過去幾年裏的軍事建設工作,中國對美國發出的警告和威懾已經起效。
此外,盡管這個觀點目前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並沒有被五角大廈以及華盛頓領導層采納。可如果美國人真的這麽做了,那麽這很可能代表美國無意與中國進行更高烈度的戰略賽局。選擇用出讓半個太平洋的方式,與中國和平共處。
畢竟美國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步一個腳印,從夏威夷、南太平洋一路打回西太平洋,靠的是世界第一大工業體系生產出來的無數戰艦、飛機。作為對手的舊日本海軍打都打不過,美軍的推進自然是暢通無阻。
【下水儀式上的076兩棲攻擊艦】
可現在呢?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是中國,我們造軍艦、造戰機的能力也是遙遙領先美國。如此巨大的戰爭潛力差距,意味著美軍退守第三島鏈會很簡單,但他們想要在中美沖突中,從第三島鏈一路反攻打回來,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甚至考慮到解放軍的軍事力量增長速度,沒準那時候五角大廈最頭疼的不是反攻打不動,而是解放軍已經把戰線推到了第三島鏈,自己已經退無可退了。
這是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而為了避免局勢真的發展到那一步。和中國在太平洋上共存,已然成了五角大廈在現階段能夠找到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