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作為海洋的主宰者,本身並沒有直接的作戰能力,它需要與艦載飛機一起配合才能發揮其強大的戰鬥力。然而,從航母上起飛的艦載機如何安全降落成了一個技術難題,因為航母的飛行甲板並不足夠長,因此發展出了攔阻索這一關鍵技術。
攔阻索被稱為「飛行員的救命索」,這麽一條索具為什麽能值數百萬美元,而且全球僅有少數國家能生產?
1916年,英國率先建造了世界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隨後日本、美國等國也建造了自己的航母,顯著增強了各自的海軍力量。但這些國家一直面臨一個問題:戰鬥機如何在完成任務後安全返回航母?艦載機不可能被當作一次性工具。
為解決這個問題,美國開始在巡洋艦上進行實驗,試圖透過延長甲板和增設長達36公尺的跑道來解決飛機降落問題。但很快發現,即使最優秀的飛行員也難以在如此短的距離內安全停下。
無奈之下,美國研發團隊提出了攔阻索的概念。他們將22根麻繩平鋪在跑道上,每根繩子一端各系一個50斤重的沙袋,用以增加飛機著陸時的阻力。此法取得了良好效果,飛機成功安全停止。但在實際戰鬥中,每次部署這些沙袋顯然不現實。
隨後,美國海軍研發了一種垂直攔阻裝置,使用支撐塔和滑輪組,實作了攔阻索的自動復位。英國引進此技術,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液壓攔阻系統,最終技術又傳回美國,形成了現代的液壓攔阻索系統。
因此,在全球範圍內,能自主生產攔阻索的國家僅限於英國、美國和前蘇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僅繼承了部份技術,由於缺乏材料和關鍵技術,不能完全自主生產,只能算是半自足的狀態。
英國方面雖然曾經研究出攔阻索的制造工藝,但是如今已經失傳了,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能夠自主研制攔阻索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中國 。
作為擁有世界最強海軍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掌握攔阻索工藝理所當然,中國是如何超越各個國家,擁有這項令人艷羨的技術的呢?
中國海軍雖為後起之秀,卻在短時間內實作了攔阻索技術的自主研發。過去曾希望從俄羅斯引進技術未果,西方國家也普遍懷疑中國的制造能力。然而,中國經過不懈努力,最終自主研發出攔阻索裝置,並成功套用於遼寧艦上。
於是昔日瞧不起中國海軍的各大強國,也只能低下頭來中國買攔阻索產品。要知道 市面上攔阻索的價格可是高達150萬美元一根,折合成人民幣將近千萬元左右 ,那麽區區一根繩子為什麽能夠賣得如此昂貴呢?
原因無非兩個方面: 難以制造且實在太過重要 。
艦載機在著艦過程中,為了防止尾部掛鉤沒有鉤到攔阻索上、直接沖入海中,是要保留一定的速度的,而這個速度基本上在200公裏每小時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在艦載機著艦後攔阻索要承受的拉力高達85萬噸牛頓,拉停時間還必須控制在三秒內。 這對於攔阻索的堅韌程度是一道莫大的考驗,一旦失敗就會釀成人間慘劇。
在美國一艘艾森豪號航母進行巡航任務的過程中,就曾發生過這樣的故事,當時航母上的E2鷹眼預警機完成演練任務,準備降落在航母甲板上,預警機尾部掛鉤也成功鉤上了攔阻索,可誰也沒想到攔阻索突然斷裂,不僅預警機逐漸失敗,而且8名地勤人員也因此被攔阻索抽斷了腿,下半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
除了要求具備堅韌性之外,攔阻索還需要能夠承受上千度的高溫,要具備耐磨不生銹以及無磁等特性,否則都很可能會在攔阻戰機的過程中發生意外。
那麽不進口他國的安全產品,自己國家嘗試研究行不行呢?答案是否定的,俄羅斯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不久,俄羅斯的一架蘇33艦載機在著艦過程中,由於攔阻索故障而滑出甲板墜入大海,就在人們以為這是偶然的時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俄羅斯一架米格29K艦載機,再次因為相同原因墜入大海,至此之後,該艘航母上再沒有艦載機敢起飛。這就清楚告訴我們在確定攔阻索技術已經完善之前,直接將其投入使用有多麽的危險。
當然,物以稀為貴,也是攔阻索會賣得如此昂貴的一個主要原因,好在中國已經自主研發出了攔阻索產品,且將其升級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不必受美國鉗制,這足以讓國人揚眉吐氣。
我們也堅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會研發出越來越多的先進產品,配合訓練有素的海軍將士,形成一支真正的深藍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