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做過裝修,邊看邊和大家聊聊吧
不行,我跳著看了一點就覺得很蛋疼了……
開頭這張圖我有點感觸
雖然我不是在農村長大的,但是家裏三個表兄弟。以前的外公家也是一樓,帶個小後院。
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樣開闊的院子,就是一個非常開心的遊樂場了。
這種說話的方式讓我感覺不太舒服
後仰的姿勢,一般會給人比較強勢的感覺。
說話中,也是以「對別人下結論」這種結構為主,就是「你是怎麽怎麽樣的」,「它是怎麽怎麽樣的」。
然後他用了所謂「空間秩序」、「空間序列」、「混沌的一體的」這種高大上的詞語。
看到這裏,給我的感覺就是這位設計師更傾向於「設計的藝術性」。
大量的「下定義」式的說法:
而且設計師說的,有些地方我覺得並不太對
像這裏說原來屋子,缺少規劃,那我覺得確實。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屋子隨著一次次的擴大、布置,也正是原住戶逐漸改造屋子、適應自己使用需求的過程。
所以,現在來看,缺少總體規劃、利用率不佳,沒毛病。
不過,這其中也包含著住戶的生活需求,即我們所說的「生活氣息」。
關於業主要二層
設計師反對二層的原因(懶得截圖了)
如果最後業主還是不接受(平房),那麽設計師也會妥協。
看到這裏,我覺得,其實設計師還是考慮了二層的問題的。
並且老房子本身就是平房,也足夠家裏二十口人一起住,那麽在居住的空間上,確實不是「一定」要二層才能夠用的。
這裏彈幕就很誇張了,我覺得……還不至於。
然後設計師定調:既不迎合現在城市生活潮流,又符合未來鄉村生活感受的建築。
確定方案階段
這個階段(不知道後期有沒有時間線上的圖片調整),已經把大家詬病的漏風墻的效果圖拿出來了……
但是這才是剛開始啊……
然後是建設部份
先放個圖,大家有個大致的布局印象:
老房子(註意朝向)
地基施工:
新房子有圖了也發這裏:
然後我看到這麽一句
室內精裝和建築施工是兩碼事啊……
資質要求都不一樣啊……
選紅磚
設計師選紅磚的原因居然是「農村都用這個,說明這個最好」……
弱弱的說,作為裝修為主的設計師,如果確實沒接觸過基礎土建方面的東西,咱可以把土建部份交給專業的工程隊啊……
然後跑到20公裏以外的磚廠,選磚的原因是……
然後是關於磚墻怎麽砌的介紹。
做了很多方案,看不同效果。
這裏可以看出來設計師非常鐵了心想要搞這種裸露紅磚的風格。
同時,還說到院墻「通透」的要求。
最終的方案大致是這樣,大小轉配合,中間留縫拉鋼筋再澆混凝土。
到這裏,只是紅磚院墻的砌法。
搞點特殊的形態,更好看更有感覺,我覺得目前來說沒問題。
不過為了一個院墻,已經花費進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了……
施工進度嚴重拖慢:
而且雖然是基礎的清水墻,但是還要按照精裝修的精度來要求。
然後為了趕時間,從外地調工人……
這就又花錢又花時間了……
磚墻效果,如果是同一顏色的磚,感覺應該還是很好看的。
可惜由於磚本身的品質,看起來就很low很低廉。
澆築最高超45°的向院內傾斜的斜坡,原因是「想保留老房子的感覺」。
老房子也沒這麽斜啊……
這裏的建築也大多數是這樣的設計:
新房子設計布局
兩條動線
這個就很怪啊……原來的內院就可以完全兼顧「通道」的作用。
何必單獨再做一個走廊呢……
然後,這個外圍一圈的走廊,就顯得很暗:
為了亮光,在盡頭設定了一個露天的小院子。
而且,這個走到的寬度會很擁擠,設計師站在中間,手都不能很好地張開。
這還是沒完成內部硬裝的情況下。
而且這整個周圍一圈的走廊,還不能做太寬,不然就占用了房間的空間。
保溫還是有的
黃色部份使用松木材料實作一定的保溫,藍色部份是庫房,就保留之前的磚混。
唯一的貼磚
廚房用了手工磚……
廚房墻面油汙最難清潔的就是磚縫了……
手工磚這麽貴……直接大磚不是更好麽……
全屋空氣能地暖+熱水
相對電、煤(熱水)地暖來說,空氣能供暖是相對省錢的一種產品。
然後很多人可能比較好奇,這個「空氣能」到底是個啥?
大概了解的話,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特殊形態的「空調」。
因為他是熱量的「搬運工」而不是「生產者」,所以熱效率可以超過1甚至2,非常高。
防水
墻面防水咋辦……?
交付
院子的小椅子:
廚房開門卡櫥櫃和竈台:
外側走廊還是太暗了:
而且很擠:
衛生間:
(這麽大的空間不做幹濕分離……)
內側走廊:
(更擠了)
墻上的玻璃感覺不是多層保溫玻璃(存疑)。
另外使用木窗……這窗扇的隔熱形同虛設……
鏤空倉庫(這是真不能放糧食了……)
我的看法
邊截圖邊看視訊,再碼碼字,前前後後接近三個小時下去了……
如果整個視訊看了,可以看到設計師本身還是一定程度上考慮了實際的使用和效果的。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設計和施工無法統一
設計師的想法,是用紅磚,在室內做出「工業風」、「原生態」而又有高級感的效果。
就是類似這樣的效果:
但是實際紅磚品質的參差,導致成品效果讓人一言難盡……
另一方面,太執著於「設計」上,忽略了家本身的使用意義
設計師用紅磚混凝土,想要打造原生態風格。
這就像是天天吃山珍海味的皇帝,有一天餓的要死了見到一碗簡簡單單的「紅嘴綠鶯歌」,當時就覺得哇塞太好吃了。
但是對於鄉下的自建房來說,幹幹凈凈敞敞亮亮,就是他們的基本要求。
再多一點,就是外觀看起來豪華一點、高大上一點。
我的簡單想法
空間上,如果取消走廊,將這些空間放到院子裏,做個回廊,那麽院子會更寬敞,整個屋子也會有一個以院子為中心、更直接的動線。
內裝上,墻面刷白、地面鋪大磚、衛生間白瓷磚,很簡單,而且整個房子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幹凈清爽、也容易打掃。
說一點兒我個人的想法吧
算是拋磚引玉,讓各位大佬見笑了。
原節目中我最感觸的就是這個畫面:
露天而敞亮的院子,一家人的年輕一輩充滿朝氣地在院落中玩耍。
這個場景,我覺得是這個「二十口的家」,應該做到設計中的。
戶型
原戶型為U字形,一圈環繞,南面開大門。
新戶型,回字形,四面封死,小門小院,非常閉塞。
新房子兩層的設計
然後說說我的想法
首先,依然采用原戶型的U形布局,保留南面開放,保留一個盡可能大的開放庭院。
我大概劃拉了一下,具體尺寸和房間數量情況根據實際尺寸和需求調整哈。
庭院部份
庭院中我可能會分兩半,靠近大門的部份,接通到倉庫和飼養區,作為「臟區」,簡單水泥搞搞就好。
而更靠裏面的則作為相對更幹凈一些的區域,作為觀景聚餐(夏天)和給孩子娛樂玩耍用,使用一些更防滑、柔軟一些的材料,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更美觀一些。
然後藍色區域的一部份小院,可以簡單做個玻璃天棚,夏天、太陽好的時候,一家人可以在院子裏吃飯聊天。
房間部份
最好的朝向還是給老人的主臥,裏面角落設定一個內衛,根據情況看要不要淋浴區。
這樣老人晚上起夜就不用出門了。
左側黃線區域,設定一個獨立的外衛,供客人、家人使用。然後根據情況,一樓保留一到兩個客臥。
客餐廳區域
一家人聚餐,主要還是以客廳為核心。並且農村過年都是一起熱熱鬧鬧做菜的,這也是老人最開心的時候。
因此我考慮給出足夠大的空間給客餐廳、廚房,以及把院落的一部份也分進來。
廚房區域兩個門,一個開往小院,一個內部直通客餐廳。
通往客餐廳的門一定要大,可以考慮使用玻璃移門,以實作開放和封閉的切換。
客餐廳區域,(圖中)左側作為客廳區域,右側作為餐廳區域。
平時人不多的時候,就在餐廳區域就餐。
人多的時候,客廳區域擺個桌子,整個房間就都是餐廳也都是客廳。
二樓區域
二樓部份,外衛上面設定一個衛生間,主臥、客廳上面設定3~4個客臥,給子女居住。
廚房上面可以設定一個曬台,用於晾曬衣物啥的,也可以作為觀景(根據實際需求調整)。
既有朝南的光照,又可以和樓下院子呼應。
說實話,全部看完以後,我覺得,這個案例沒有大家噴的那麽不堪。
但是實際效果,也確實對不起這花出去的裝修錢。